1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不断分化又互相渗透,从现代医学发展来看,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明显,新技术的应用和信息量的剧增,对医学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科技的进步必将带动和促进医学的改革与进步。
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作为医学人才本身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医学人才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首先必须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医学本身要求医学人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造力,才能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来丰富自己,只有创造才有发展医学人才能力的培养必须具备会学习的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医学人才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随着科技进步和改革深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各学科间的渗透和各种人才之间的交流将会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密切,故医学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疾病谱从原来的传染病、营养不良向由生活饮食习惯、社会环境、心理行为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慢性及心身疾病转化。医疗的目的也由疾病的治疗向群体保健、预防、社区医疗服务转变;改善人类的自身及生存环境,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已成为新的医学目标。在医学发展过程中人才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培养人才尤其是综合素质培养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改革的深入,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不仅要靠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更要靠高水平的专业化和高素质医学人才。由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实则是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专业能力、科研创造力、学习的能力、外语水平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则组成了人才能力的综合。
2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措施
医学院校理所当然是医学人才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素质教育的场所,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综合素质和能力则是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日常从事的医疗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获取的。所以要成为一名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合格的医学人才,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培训阶段,仅靠学校所学的知识是远远赶不上需要的。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主要的方法是以自学为主,因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是人才能力培养的主动性所在,而临床学习则是在老一辈专家指导下,在临床实践中边工作边学习,以医教研相结合,听讲座、参加专业学习班、阅读文献、开展学术交流、撰写论文、写总结报告等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医学水平。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更多地掌握人文知识,比如文学、心理学、美学、沟通与交流的技巧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和情感方面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这一点也恰恰是当前医学生培养中被忽视的问题;医学院应当把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懂服务的新型医学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通过开设选修课,如:美学、艺术欣赏、医学心理学、演讲与口才、礼仪、风范培训等,拓展学员的人文素质修养;并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为敬老院的老人义务查体,组织志愿者为偏远的地区患者服务等,激发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塑造出技术过硬、人性丰满的医务工作者,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服务面貌。
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服务理念,医疗服务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患者以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对患者的尊重,沟通与交流是赢得患者的信赖与合作的最佳手段。尊重患者的人格,体现在维护患者应有的权利并保护其隐私;其次,应当从心理、情趣、风俗习惯、道德传统等各方面给患者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对于一所医院,技术代表水平,而服务则代表医院的形象。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该认识到自身的服务水平与医院的外在形象紧密相联,而医院的形象又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医护人员就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尊重每一位患者,使一切优越条件向患者倾斜,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的种种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措施,我们希望最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为医疗质量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形成依赖于全社会的关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医院立足于社会,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改革方向。作为医院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措施和服务意识的确立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不仅能为人民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而且对提高所有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刘衍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