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的解释风格优化课堂评价语言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有效地运用于教育领域,也可以促进对传统课堂的改革。传统课堂往往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及时纠正错误、改正问题、克服缺点,而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提升课堂幸福感。
解释风格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概念,是个体对为什么这件事会这样发生的习惯性解释。“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提出了解释风格三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往往是其解释风格的具体体现。所以,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如何用积极的解释风格优化课堂评价语言,从而改善课堂心理环境。
一、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中的影响力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积极的解释风格形成的课堂评价语言对课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来说,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更能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能更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学生带着积极情绪进入课堂,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出自己的学习潜能。
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说,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更能提高教师对课堂的牵引力。教师的教学情绪会直接影响课堂质量,积极的解释风格能帮助教师形成乐观的教学情绪和课堂语言,发挥出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自然而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从师生关系上来说,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有助于形成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语言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运用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互相接纳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提升师生的课堂幸福感,在积极的体验中进行教与学。
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三维度表现
教师的解释风格体现在课堂评价语言上,参照塞里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永久性
拥有消极解释风格的人认为自己总是会遭遇不好的事,且坏事会永远影响自己的生活。而拥有积极的解释风格的人则认为挫折只是暂时的。体现在课堂评价语言上,例如,当对待一位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时,消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你从不认真听我讲课”,而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你这节课没有认真听讲”。前者用了“从不”,一定程度上片面地、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后者对学生的批评指向“这节课”,更具有针对性。而当在课堂上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时,消极解释风格课堂评价语言是“你这节课表现很不错”,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你的表现一向令老师满意”。
总的来说,在永久性这个时间维度上,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会将学生的优秀表现指向为永久的,而将学生较差的表现指向为暂时的。
二是普遍性
普遍性是空间上的维度,体现在课堂评价语言上,比如,课堂上部分学生吵闹违纪,影响课堂纪律,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是“部分学生请遵守课堂纪律”,而消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请大家遵守课堂纪律”。这细小的差别在于,“部分”是将批评的对象具体化,而“大家”却把批评的对象扩大化。这对于遵守纪律的学生来说,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运用消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会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教师忽视了他们的表现,认真却得不到肯定。
相反,当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时,积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会肯定学生身上的普遍特质,就是将优点扩大化,比如“你很聪明”“你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而消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只是肯定了学生的其中一种特定的品质或表现,比如“你数学很好”,“你这次测试准备得很努力”。相比之下,前者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评价度和肯定度更高,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高期望,从而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人格化
在一次课堂测验中,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学生的课堂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时教师很有必要对这次测试进行分析和小结,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言是“试卷的难度偏高,一定程度上让测验成绩不理想”或者“同学们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测验状态”,教师的解释风格倾向于外在化,即归因于外部原因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相反,消极解释风格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你们知识掌握得不好”之类的,倾向于把原因归结到学生内部因素,长期运用这种课堂评价语言,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自尊降低。所以,人格化维度其实就是指教师的归因方式。
三、优化课堂评价语言的措施与做法
刚刚介绍了课堂评价语言的三维度,但并不是意味着让教师在课堂上只运用积极解释风格的评价语言,而是要以此为理论依据优化课堂评价语言,其措施与做法如下。
(一)加大课堂表扬的“广度”和“宽度”
“广度”就是将学生优秀表现的持续时间延长化,比如“你们一直让老师骄傲”“你的表现总是让老师满意”等,运用“一直”、“总是”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持久关注,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更愿意表现出优秀的一面,并且,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优秀表现是具有永久性的。
将赞扬的对象扩大化,就是加大“宽度”。比如“最近大家的学习状态很棒”“这次测验让我看到了整体的进步”,课堂教学的对象是班集体,对班级整体的肯定有利于形成班级内部积极向上的良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依据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理,优质的班级整体会促进学生个体的进步,使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整体是优秀的,也促使其规范自身学习行为,以最佳的状态参与课堂学习。 (二)注意课堂批评的“具体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批评教育时,应该明确地指出是哪种行为和表现,比如“这次的作业在基础题练习上错误率偏高”“你这堂课走神了”。通过将批评内容具体化,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具体在何处,给学生改进的方向。
在课堂上,表现不佳的一般是个体或部分,教师不能因为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全盘否定整体,教师可以使批评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只有部分同学在这道题目上计算错误”,而不是“这道题目我们班同学做得不好”。对班集体的否定会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他们会感觉自己所在的集体很糟糕,影响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有选择地课堂称赞与批评
的确,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会促使学生有积极的情绪,敢于探索和掌控,但是如果无条件地进行赞扬或赞扬泛滥,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两个不利影响:一是学生会变得很被动,因为学生会认为自己不论做什么都会得到称赞;二是学生无法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教师真心的赞美所带来的喜悦。所以,最重要的一点,称赞程度要与学生的成就相匹配。
批评会妨碍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批评过多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恐惧感,久而久之,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在课堂上不管如何学习都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所以,在积极心理学看来,课堂上的批评应该慎用。并且,在批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和感受,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注意个体差异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归因
学生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对新知识不能很好掌握时,有些学生会归因于自身智力原因,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自我效能感下降,久而久之便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对于这种归因方式的学生,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课堂评价语言进行积极引导,比如“新知识难度较大,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或者“今天同学们精神欠佳,影响了对新知识的学习”等,把其归因于外在因素,让学生不要过分贬低自己,维持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信心。
再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错时,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该引导学生将优秀的表现归因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比如“因为这段时间同学们的刻苦努力,这次课堂测验成绩不错”,肯定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当然积极心理学也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不倡导盲目的学习乐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如果是因为学生自身上课不专心或课前预习不到位而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指出并教育其改正。盲目的学习乐观会导致学生骄傲自负,这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掉以轻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运用积极的解释风格优化课堂评价语言并不意味着贬损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或降低自己的判断力,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设计课堂评价语言,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课堂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诸暨,3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