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传统心理学将人的灵性和意识等看作是不科学的、不真实存在的、没有理性的宗教现象。本文就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对宗教体验进行阐释,从意识、灵性角度进行分析,促进宗教体验在超个人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超个人心理学宗教体验宗教
1.宗教体验与超个人心理学
宗教体验又被称之为宗教经验,很多宗教都与宗教体验有着密切的关联。宗教体验除了拥有宗教思想,还有其他的非宗教思想。虽然宗教体验的内容十分玄奥,但概括来说就是个人在感觉和意识上与某些奇妙的实体相互交融。宗教体验与学习宗教知识不可混为一谈,而是与宗教所信仰的神秘事物进行心理活动。在这过程中,促进了事物全体性的发展,使人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重要体验、实体性福祉体验、实体性救赎体验等。在圆融视像中,天地万物都归于一,每一种可见的事物都是一个生命,人已经存在于普遍自我中,与某种神秘事物相融合。因此,宗教体验是人与某些神秘事物的交融,人能够在这种交融中获得喜悦与内心的平和。相关学者认为,宗教体验是宗教存在的自然现象,一般表现为三种形态。宗教体验是乐观的、反自然的、神论的。宗教体验有四种特征。一、不可说性。经历过宗教体验的人只能体验它,却不能将体验传达给他人。因为宗教体验需要人尝试过后才能体会到,不经过尝试的人无法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和性质。二、知悟性。宗教体验是对神秘事物的探索、感悟。三、顷现性。宗教体验不能持续存在。四、被动性。宗教体验是被动的被人所接受,人只有经历过后才会拥有这种体验。因为宗教体验无法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所以人们认为宗教体验是不科学的,将宗教体验排除在传统知识之外。宗教体验是精神层面的改变、感悟,能够使人产生新的精神生命,从而与万物交融[1]。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精神性的存在,将人的发展过程变成一个统一的进化过程。人的发展由物质到身体、心智、灵魂、灵性。当人们感知到灵性的存在时,就会与万物交融。超个人心理学将从事宗教体验的人称为超越自我的人、彻底改变的人。超个人心理学通过合一境界、高原体验对宗教体验者精神境界进行描述。超个人心理学认为宗教体验者都可以通过现代灵性修持、传统灵性修持获得精神层面的体验,并将这種体验称之为明心见性。当宗教体验者超越自我就会与万物体验,产生合一感。因此宗教体验者就会发现众生是自然存在的,我也是自然存在的、自由的。研究超个人心理学的学者将宗教体验称之为大我、宇宙意识,从事这种体验的人本质上就是在不断感悟、成长、超越自我,从而达到与万物合一的境界。
2.静修体验
宗教体验者通过冥想、打坐、沉思的方式进行静修体验。静修体验是对内在的修炼、超越,能够从身心两方面反映出来,包括身体反应和内在变化。静修体验主要是内观自身,对心灵的奥秘进行探索。现代静修与宗教信仰并没有直接关系,是对不同静修方式的融合。现代静修方式包括散步、瑜伽、打坐、冥想等。宗教体验者可以通过静修获得身心的平和。宗教体验者可以通过禅修、瑜伽等方式调整呼吸和身心,达到控制自我意识的目的。通过静修体验,人们可以远离现代社会的浮躁、烦恼,使身心达到平衡状态。高层次静修是超越人体极限的精神层次体验,能够将人的精神脱离肉体,与天地万物交融。宗教体验者静修的过程就是对人内心的净化、精神层面的提升,对人内心的奥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静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得宗教体验,使人获得感悟与精神层次的交融。像释迦摩尼、老子、达摩等,都曾通过进修体验获得精神感悟。宗教体验并不是纯粹、隐秘、高深莫测的秘密,人们都能够通过一定实证获得。人们将没有实际体验、实证诠释的宗教称为世俗宗教,有宗教体验而且并不言明的宗教称为深奥宗教。深奥宗教不会对宗教体验者规定教条、信仰,需要宗教体验者自己去发觉,与万物产生共鸣。静修体验必须通过得到实验者认可,能够公开被世人所知。静修体验不仅是个人体验,也是人的精神体悟。静修是一种内在知识,可以通过静修高手将之公布于众。静修虽然可以对人的精神层次进行改变,但却并不是心理分析,因为静修不是一种揭露技术,也不是对人内心阴影部分的解剖。静修是不断放大人的心智,不断超越自我,引导人们发现万物的本真。静修是一种平衡,并不是对人内心阴暗部分进行消除的手段。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无法对宗教体验与人们的变化进行全面的阐述,但宗教体验能够对人的身心进行改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静修体验想要普惠众生,还需要相关研究者对宗教体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人们能够理性认识静修体验,将静修体验的功能发挥出来[2]。
3.丹道体验
超个人心理学将丹道体验划分为超个人的心理体验。丹道体验已经将人的意识与人体潜能开发相联系,并拥有一套人体意识潜能开发体系,这是超个人心理学所没有的。超个人心理学虽然对人体意识与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知道意识能够实现超个人体验,对人体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助力,但在研究方法上偏向于药物。虽然在冥想、瑜伽、打坐等方面有些研究,但却并没有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此,丹道体验可以为超个人心理学研究提供参考。等到体验是对人体精气神进行研究,通过自然中的阴阳变化引导人体身心平衡。丹道体验是对如何实践身心过程进行指导、描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人体实验,与超个人心理学有很多共通点。人们想要对精神层面进行了解,就不能被现有的身心现状限制,不能只追求理性思辨。还要通过现有身心出发修炼丹道,从而实现超越自我。丹道体验并不是高深莫测、无法言说的秘密,人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宗教体验[3]。丹道体验是性命双修,通过阴阳五行八卦乃至天地万物的变化调节自我身心,最终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等到体验式运用自然规律与方法对精神层次进行改变,与其他理论空谈的玄学有本质上的差别。丹道体验是从生理出发,对人体内心奥秘进行深层次探索。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者将丹道体验看成现象学研究方法,能够与丹道体验进行基础沟通。丹道体验追求的目标虽然脱离了人们的界限,不能被众人所理解,但其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丹道体验在生物学、物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正是现代心理学所欠缺的部分,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超个人心理学想要在人体精神层面深入研究,就要将宗教体验纳入研究的范围。虽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十分丰富,但人们的内心世界十分空虚,精神层面极度匮乏。研究丹道体验,对修复人体精神空虚具有一定的价值。现代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反而使人们内心更加空虚。精神疾病患者逐渐增多、社会问题不断涌现,都是人们注重物质生活缺乏精神层次提升的表现。丹道体验对人类目前生存困境进行研究,突出人与自然本为同源,人类应该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回归到自然生活的状态。丹道体验通过对精神层次的深层研究,对后天与先天精气神进行探索,最终发现人类自我超越应该以反源的方法来实现。丹道体验在实践方面比西方治疗方式更加系统严密,值得人们深入研究[4]。
4.佛教“我”的体验
佛教“我”的体验是对人体精神层面的研究,人们通过研究身心发现,这种体验是由多种因缘组合而成,是一种刹那生灭的现象。因此佛教认为人的本质是空,即无我。佛教体验方式有无常、苦、空等,这些体验方法都带有浓烈的存在主义,也就是超个人心理学特色。“我”的产生是存在之相,人体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本体的存在。随着人体的不断成长,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本体的存在感才会拥有明显的自我意识。佛教“我”的体验被称之为“我执”,指人体内心深处有一个不变的主宰者“我”。原始佛教将我执的来源成为无明,认为其是人一切烦恼的根本。因为无明的存在,人们才会将物质身体与精神感官看作“我”,从而进入“惑-业-苦”的生命活动中。“我执”又分为“俱生我执”、“分别我执”。“俱生我执”是人体心理活动的具体存在表现,是人体内心深处对“我”的执着、偏爱。“分别我执”是人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周围因素影响而产生对“我”的判断、观念,与超个人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十分相似。佛教认为意识对人体精神层次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将“我执”进行转化。“无我和假我”体验是对心色进行研究。当心色刹那生灭时,人体内心就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是“无我”。宗教体验者认为事物存在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是人体认知中存在的一种假象,佛教称之为“空”。人们对“我”的存在认知是心识上的无明,认为人体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也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万物交融,在多种因缘下不断变化的。佛教“我”的体验能够对超个人心理学在存在方面的研究提供思路,促进人们对存在的认知。佛教将存在之虚无看作“无常”。正是因为无常的存在,人们才会感觉事物的不真实,对死亡产生恐惧,引发各种本就不真实存在的心理矛盾。“无我”并不是对人的意识进行否定,而是说明人的“我”并不是真实存在、一成不变的。“假我”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如果过于执着,就会产生烦恼。因此佛教认为人们的烦恼和痛苦都是在“我”的认知方面存在错误,太过执着。通过“我”的体验,人们能够突破“我”的限制,将人体潜能开发出来,不断超越自我。这与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精神问题,实现人类精神层次的进步。“涅槃真我”体验是寻找自我的探索过程,是破除一切幻象的最终目的。这种体验能够使人们从迷茫中走出,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不断超越自我[5]。
5.结语
宗教体验是对人体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在心理活动与人体行为方面的研究比超个人心理学更加系统、具体,对超个人心理学研究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吕锡琛.论宗教神秘主义的超个人心理学诠释[J].宗教学研究.2013(04)
[2]张海滨.从超个人心理学看道教南宗内丹修行[J].宗教学研究.2012(03)
[3]王玥玮.藏传佛教与心理学的互主性实践——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与现代藏传佛教.民族艺林.2016.(5)
[4]原军超.肯,威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理论及其对佛教的阐释[J].法音.2012.(12)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对宗教体验的闡释,项目编号12140109.]
张立敏(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