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窦玉红

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人民医院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 856200

【摘 要】宫颈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女性癌症,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经几十年的研究已经非常明确了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 病毒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可诱发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而从CIN 发展至宫颈癌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就能早期阻止癌变的发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危型HPV 的筛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hpv 检测;宫颈癌;筛查;作用

宫颈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女性癌症,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经几十年的研究已经非常明确了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 病毒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持续性高危型HPV 感染可诱发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而从CIN发展至宫颈癌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就能早期阻止癌变的发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危型HPV 的筛查。

1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为双链环状小DNA 病毒,寄生于人类鳞状上皮,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生殖道HPV 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的女性群体中,HPV 的感染是非常普遍的,但大多数是一过性的感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HPV 会自动转阴,并不引起宫颈细胞的改变和致病,即使出现持续性的HPV 感染,病毒可在6-8 个月内被清除,其中虽然有少部分妇女可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但也会随着病毒的清除而病变消失,约20% 的感染妇女中的高危型HPV 感染可持续存在,大约经过平均15 年的时间会导致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如果能在早期就及时进行治疗就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2 HPV 的分类

HPV 根据序列差异已鉴定出200 多型, 其中40 余型可感染生殖道, 根据HPV 病毒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又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34/35/39/45/51/52/56/58/59/66/68 和70,主要引起外生殖器癌,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低危型包括HPV6/11/42/43/ 和44,主要见于生殖器疣等良性增生性病变,一般可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自身消除。

现有的宫颈癌筛查方案一般采用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PAP 法)检查和液基细胞学(LBC)检查作为筛查宫颈癌的传统方法,但研究表明:单一的细胞学检查不足以评估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HPV 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以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现许多国家已将HPV-DNA 检测列为宫颈癌常规筛查指标,目前对HPV 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毒DNA 组检测。

3 HPV-DNA 检测应用于临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作为宫颈癌筛查中细胞学检查的补充手段,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总体有效性,在宫颈癌筛查中引入HPV-DNA 检测较单纯的细胞学检查还能更早地检测出CIN2 以上病变,从而通过更早地治疗而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2)在意义不明确(ASCUS)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妇女中高灵敏度地鉴定潜在CIN2 和CIN3,起到分流处理作用。高危型HPV-DNA 检测可帮助判断ASCUS 的危险性,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检,对ASCUS的下一步处理方法之一就是检测高危型HPV,如果高危型HPV-DNA 阳性则行阴道镜检查,如果阴性,则可转入常规的定期普查。

(3)对接受过治疗的CIN2、CIN3 及宫颈癌患者,HPV 检测术后随访可帮助检出残存或复发的CIN 病变,观察治疗效果、复发及转归。

(4)确定世界范围内以区域或国家为基础的HPV 感染率及型别特点,从而评估HPV 预防性疫苗接种对全球未来的影响。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射疫苗预防宫颈癌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成功上市两种HPV 预防性疫苗:针对HPV6/11/16/18 的四价疫苗和针对HPV16/18 型的二价疫苗,用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生殖道疣、外阴癌和阴道癌的预防。疫苗最佳接种时间为11-13 岁,如错过可在16-18 岁进行补种,效果非常好,其他年龄接种效果不很明显,对已经存在的HPV 感染没有治疗作用,所以疫苗接种无法取代宫颈癌的筛查。

4 结论

高危型HPV 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筛查、控制HPV 感染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顾红媛. 宫颈癌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4(28).

[2] 姚爱芝.HPV 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