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肺大泡切除后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 文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大泡切除后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9例。A组采用机械法(胸膜剥脱术),B组采用化学法(红霉素法)。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其术后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术中镇痛剂使用量、胸管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均优于B组(P<0.05);②A组术后VAS评分为(2.66±1.09)分,明显低于B组的(5.87±2.58)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A组生活质量评估表中各项评分均高于B组(P<0.05);③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行胸膜剥脱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肺大泡;胸膜固定术;术后疼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138-02

[作者简介] 王文(198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临床胸科疾病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证实[1],于肺大泡切除术后行胸膜固定术,可有效降低气胸发生率,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化学法及机械法两组胸膜固定术常见方案的临床使用价值逐渐成为医学界探究的热门话题。本次研究为探讨肺大泡切除后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58例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为受试对象,分别给予胸膜剥脱术及红霉素法等两种胸膜固定术,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9例。A组中男12例,女17例;中位年龄(39.5±5.8)岁;B组中男15例,女14例;中位年龄(40.5±5.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①全麻,建立单肺通气管道,取侧卧体位;②三切口:于腋中线第8肋间开直径约20 mm腔镜孔,于腋前线及锁骨中线第5肋间开直径约40 mm操作孔,于肩胛线旁第5肋间开20 mm辅助切口;③腔镜观察下取卵圆钳提起肺大泡,后使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切除;④检查漏气情况,后缝合。

1.2.2 胸膜固定术A组采用机械法(胸膜剥脱术):①电凝棒适度烧灼壁层胸膜,后在无菌干燥医用纱布反复摩擦下剥离;②观察有无渗血,若存在则电凝止血;③取细胸管引流,电视腔镜下关闭胸腔。B组采用化学法(红霉素法):①配比注射液:5 mL注射用水+1 g红霉素+50 mL0.9%生理盐水,震荡混合均匀;②将配比后的注射液注入胸腔,后翻转肺叶,在脏层胸膜接触注射液后5 min置入细胸管引流,电视腔镜下关闭胸腔。

1.3评估标准

1.3.1 VAS评估标准0分:无痛;1~3分:轻微疼痛;4~6分:明显疼痛,影响睡眠;7~10分:剧烈疼痛。

1.3.2 SF-36评分标准分为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1.3.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其术后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采取t检验;以(%)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评估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术中镇痛剂使用量、胸管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8)mg、(206±62)mL和(4.5±1.2)d,明显优于B组的(285±110)mg、(261±79)mL和(5.3±1.3)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细见下表1。

2.2术后VAS评分及SF-36评分情况对比分析

A组术后VAS评分为(2.66±1.09)分,明显低于B组的(5.87±2.58)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A组生活质量评估表中各项评分均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0%,与B组的20.7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3。

3 讨论

肺大泡是一种由肺泡腔压力增加、肺泡壁破裂后于肺组织内形成的含气囊腔[2],当前临床治疗最常见的方法为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据不完全统计证实[3],约有30%患者术后仍存在气胸情况,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化学法及机械法作为肺大泡切除术后改善气胸症状的常见胸膜固定术方案,现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对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以58例肺大泡切除患者为受试对象,分别通过红霉素法与胸膜剥脱法达到胸膜固定目的。研究发现采用红霉素法的B组患者镇痛剂使用量及胸管引流量均高于采用胸膜剥脱术的A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红霉素法在作用于胸膜表面时,易产生强烈胸痛反应,患者治疗舒适度较低,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产生这一反应主要与红霉素通过强烈刺激胸膜表层以激起其产生化学性炎症[4],达到粘连目的有关,此类患者术后常需注射镇痛类药物才能有效缓解胸痛感,易增强其耐药性,对其健康不利。此外,笔者还发现A组治疗后出现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及肺部感染情况患者少于B组,说明胸膜剥脱术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对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B组胸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为6.7%,笔者认为其与红霉素使胸膜粘连效果过于突出,导致反应性渗出液不能及时排出胸膜有关[5-6]。虽然有学者指出胸膜剥脱术易增加患者胸骨引流量,但本次研究认为使用该方案的A组患者胸管引流量仅为(206±62)mL。较红霉素法低,安全可靠。笔者这一研究结果也得到杨朋等[7]研究者的支持,与其结论基本一致。

此外,还有临床研究证实[8],通过胸膜剥脱术等机械法粘连的胸膜,二次操作性更强,分离简便性更高。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必须于低于第四肋间处烧灼壁层胸膜,以免电凝棒触及患者心脏处的交感神经,造成医疗事故。

综上所述,对电视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患者行胸膜剥脱术,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VAS指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罗泽如,冯素玲.榄香烯乳液行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3):457-458.

[2]陈波,李政.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2例[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0-11.

[3]郭永庆,田燕雏,石彬,等.胸腔镜胸膜固定术的临床应用[C].//第六届全国胸腔镜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82-84.

[4]姜淑娟,尚建强,王林升,等.胸腔镜术对难治性或复发性气胸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7):427-428.

[5]黄国忠,谢金标,陈豪,等.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26例报告[C].//第七届全国胸腔镜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39-40.

[6]李海东,潘峰,李文碧,等.纤维支气管镜胸腔内喷洒滑石粉治疗COPD并发难治性气胸21例[J].重庆医学,2014,(2):254-255.

[7]杨朋,谷力加.单一操作孔胸腔镜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C].//2006全国肺外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6:113-115.

[8]李俊海,梁英平,鲁鸣,等.电视胸腔镜在胸部外科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4):382-383.

(收稿日期:2014-08-0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