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顺
云南省大姚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大姚675400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发生概率及防护措施的情况,针对容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取对近年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统计分析。结果自我防护意识与发生职业损伤的概率密切相关,防护意识强者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差者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最大限度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损伤;医学检验;防护
[中图分类号]R18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a)-0080-02
[作者简介]李发顺(1972-),男,云南省大姚县,大专,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生化和免疫检验工作。
职业损伤是指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损伤,医学检验工作中主要包括针头刺伤、玻璃划伤、器械损伤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其他损伤。检验人员由于与患者的标本如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直接接触,如果自我防护意识差,防护不当,血源性传染因子(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就可能通过损伤创口而对检验工作人员造成感染[1]。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据相关报道统计分析,我国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另有报道HCV约为3%,而且转变为慢性丙肝率高达85%,其中20%易发展成为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近年来HIV感染在我国呈倍增趋势,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传播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3]。TP也可通过血液传播。况且还有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毒也存在可经血液传播的潜在风险。
1相关资料
我院医学检验科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中职6人,初职10人,工作年限最长20年以上,最短5年。2010—2012科室发生职业损伤情况如表1。
从表中数据表明,随着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及个人防护意识的增强,职业损伤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每年医院职工健康体检,直到2013年8月尚未发现科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2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
2.1对职业损伤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差
在检验工作中接触的各种标本均可能具有感染性,特别是来自医院传染科的各种体液标本,在检测过程中对所有标本均应按传染标本对待。
2.2操作技术不熟练,流程不规范
采血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采血针未按要求进行毁形消毒处理。
2.3未及时对操作台面进行清理消毒
操作过程中残留于台面的碎玻璃、加样头等锐器物易对人体造成划伤,标本的溅出、溢洒应按要求进行处理消毒。
3职业损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预防和控制
①建立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学检验科感染管理组的三级生物安全组织,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②建立简明、易懂、易记的生物安全手册,在实验室门口或墙上制作显目的警示标识,如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图1)、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
③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生物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日常工作中严格按要求进行防护。
④熟练掌握采血、检测等操作技术,规范操作流程,采血针应进行毁形消毒处理并放置于防穿透的容器内,严禁回套针帽[4]。
⑤实验室应尽量避免使用易碎的玻璃器皿和坚硬锐利的检验器材,使用可以替代的塑料制品。
⑥建立检验人员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的传染病项目体检。
4发生意外损伤的处理
发生意外损伤后应按大姚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图1)进行处理。
5讨论分析
职业损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难以避免,对医护人员均会造成针头刺伤、玻璃划伤、器械损伤等伤害,还可能由于血液接触等导致传染病(乙肝、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职业损伤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控制,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各种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程序并认真执行,有效降低因职业损伤导致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发生率[5-6]。本研究中不仅加强防护措施,对发生意外伤害和医疗废物如何处理也作出了流程的建议,包括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都给了分类和各自的处理意见,不仅保证了科学的处理模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减少了职业损伤的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356-357.
[2]刘素球,朱子犁,赵玉弛,等.系统干预提升基层服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05-707.
[3]李慧芳.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48-2150.
[4]田素萍,米富德.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62-263.
[5]杨淑玲,李亚洁,张秀华,等.经血传播疾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15-17.
[6]王佩琼,陈弘星,贺蜡慧,等.76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寄防护措施现状调查[J].吉林医学,2014,35(5):977-978.
(收稿日期: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