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张 玉 平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阐述了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探讨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研究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术应用型;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06

收稿日期:2015-04-16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当前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所亟需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对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及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本文结合当地区域经济与本校实际就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当前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三本院校的办学、发展遭遇了诸多制约因素,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是三本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偏差,从而造成三本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具体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1 沿袭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创造能力的培养,将知识的传授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这也是目前国内机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这与当前三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相矛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其人才培养必须改变本科教育的传统模式,必须到企业的实际环境中去学习、去锻炼、去提高。

1.2 学科设置与区域经济脱节

传统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及价值评价体系没有与当地企业特点结合起来,专业设置没有特色,学生就业没有优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要求不一致,不能满足企业对专门人才的技能要求。

1.3 师资队伍培养重学历、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高校对教师的培养、引进注重学历和理论研究,而轻视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这直接导致教学中实践环节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实践技能较低。

1.4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实验设备陈旧,严重落后于当前企业使用仪器、设备的水平;实验项目多为验证型,设计性、综合型实验项目较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技能。

2 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机电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对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湖北区域经济的机械、汽车行业背景,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机电工程专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型,这是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一次转变,是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致的。在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1 校企协同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企业是用人的主体,学生就业情况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判标准之一,所以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可以减少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不一致的矛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质量考核标准,合作建设高效能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实施实践环节培养,合作实施专门化知识教育,合作实施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化训练。

结合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实际情况及所在地的机械、汽车行业背景,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的制定除校内外机电专业专家外还邀请企业技术高管为顾问,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总结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就业背景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本专业社会需求,遵循机电工程的科技发展进程,以人为本,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计划,制定不同的课程选择体系,涉及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定位、课程内容的调整与重构、实践环节的整合与重构,以及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创新等研究内容;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机电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

2.2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缺乏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手段和载体,如课程设计、实验等缺乏多样性、前沿性、实用性,学生可以完全依赖详细的指导书来完成,这不但脱离了科学研究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依据机电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能力,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学校机电工程专业在要求专业教师对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工作实践,负责本专业的各种科研项目,带领学生参加本专业各类型创新大赛等方法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社会技能考核,并把教师的实践、科研情况引入到年终考核中,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共同提高,组建出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针对用人单位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学生更多样与社会实践接轨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机电专业开设综合设计型实践环节,应用多门专业课程完成设计题目,并进行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并重;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引导学生课后自觉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合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网络实验平台,学生可以进行网络虚拟实验与分析,加强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学校与当地多家机电、汽车等企业签署实践、实习协议,把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锻炼业务技能等,并在毕业设计环节与企业当前研究项目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究工作中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认识与能力。

3 对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有效引导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和人生规划、积极进取精神、责任意识、成人意识等。为此,专门开设有关学风建设、人生规划、责任意识的课程或实践活动,家庭和学校同心、同行,各种方式方法并举,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内因;另外,加强教风建设,重视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师选拔制度和培训制度,增加教师模范作用,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校机电专业开设了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多门课程,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正确进行人生规划。成立各种创新小组,提供经费及实验设施及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技能竞赛,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又找出了差距,使之明确了努力方向。

4 改革人才考核体系

改革传统的以理论考核为核心的考核办法,引进企业人才考核标准,在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合理加入机电专业技能实践考核,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使高校应用技术人才考核体系与企业人才考核标准无缝接轨。因此,我们在多门课程中进行了考试方法和内容的改革。首先专业核心课程考试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理论考试,另一部分为实操考试,二者之间的比例为1∶1,甚至有的课程考核全部为实践操作,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练习,为专业技能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力。

5 结语

校企协同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人才考核体系的改革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有效检验。因此,只要正确引导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及创造良好条件就能够使学生刻苦练习专业技能,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2 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法,2002(10)

3 刘焕彬.改革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6)

(责任编辑 吴 汉)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