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娟,于洋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当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普遍存在着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创业教育教学可以划分为两个环节,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以往传统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大学生获得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契合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创业实践教学;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42?05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德国兴起于20 世纪80年代的职业教育。1996 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了“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1999 年,决议正式颁布,要求职业教育要按照社会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求教育的目标是达到“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近年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广泛被应用。虽然国内并没有很丰富的成果,但该理论已在广大职业院校得到了十分的肯定和尝试。尽管如此,行为导向教学法却鲜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等(见图1)。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常采用师生互动法进行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负责创设情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脑、心、手结合,不断在由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获得施展个性和能力的机会,使知识内化为能力。
学生通常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强调每一名学生都要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实践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创业实践教学的背景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创业时代。国家为了缓解当今紧迫的就业形势,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强调“自做”“自教”“自学”。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改革和研究项目,项目中期研讨会——东京会议报告提出了“主动学习”的概念:“指能促使学生发展其终身学习能力的课程特征”,“是一门能为大学生提供开拓创新、自主负责、自始自终、与人合作共事以及计划与组织行动机会的课程”[1]。
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下简称“创业实践教学”)作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创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是创业教育的目标;其次,创业实践教学是教师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组织和开展的,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主动参与和配合的师生“双边活动”;最后,除书面教材和各种教具以外,创业实践教学更加鲜活而富有变化,它是将自然、社会和学生主体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现实教科书”。
但是,当下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虽然许多高校都在通过开展各类创业论坛、举行创业大赛、设置创业实践课程等方式进行创业教育,但与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创业实践教学存在着形式化、肤浅化等问题,创业实践教学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高校之间只是各自做着些许零散的尝试,并无完整的教学体系形成,因此创业教育的成果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找到适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创业实践教学方式是一个极具价值、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创业教育的内涵、实质还是教学方法、教育目的,都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宗旨和原则不谋而合。例如,创业实践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社会情景法,教师通过创设或引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具体场景和过程,使学生在此特定社会情境下形成对创业实践的真实体验;实践操作法,以手脑并用、协调动作的实际训练和操作位基本方式,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能力;问题探究法,从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综合性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而在问题探究法中,学生需要经历的过程正是遵循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见图2)。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更是有益的。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 跨学科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模式通常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进行。而教学内容则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而来。教学项目通常与实际工作内容有关,因此教学内容并不是某单一学科,而是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进行跨学科的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展开(见图3)。
2. 学生主体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学生要在由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探索精神。行动导向教学法还强调因材施教,给每一名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和展示自己的空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成果多样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成果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储备,而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内化,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4. 评价的多元性
评价的多元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多元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成果的是多样的,既是知识的储备和内化,也是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开拓。因此,教师在评价一个项目的运行效果或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采用多元的标准,标准划分应灵活而不绝对。其次是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口试、笔试的成绩,而是应当综合考察学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不但要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更应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借鉴。这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校创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创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1. 知识目标:创业社会知识结构——创业知识补充阶段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实践性,因此教学过程要在实践中完成。创业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有效的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学习创业知识是创业实践教学要确立的首要目标。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可以直接作用于实践活动。首先,学生应掌握专业、职业知识,可以帮助解决实践活动中专业、职业范围内的具体问题,为实践主体提供解决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问题的知识;其次,学生应掌握经营管理相关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能为实践主体解决经营范围内的技术性问题;最后,学生还要掌握综合知识,并内化为能力。综合性知识可以帮助实践主体解决社会沟通和联系的具体问题,为实践主体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提供知识。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储备足够的创业知识,我校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其中《创业基础知识》课程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实行模块化、体验式、多形式交叉教学[2]。
2. 素质目标: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行为调整阶段
创业意识是创业基本素质的动力系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若将创业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素质目标应当是第二阶段的目标。此阶段要达到的目的已经从创业知识的学习向更高层次转化。教师应当促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寻找到更高的动力源泉,形成基于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的创业动机和信念。只有产生了这样的创业意识,才能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发挥动力和支撑作用。
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属于创业基本素质的调节系统,主要由意志和情感因素组成。创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在行动中能够有效的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控制和约束自己并始终不渝地向目标前进,完成既定任务。
3. 能力目标:创业能力——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创业能力是创业基本素质的操作系统,它直接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实践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性因素。这一点异于创业意识和创业个性品质,后二者是间接影响创业实践的进行。创业能力作为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终极目标,可以细化分为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前两者是创业实践进行下去的首要条件,而创业综合能力则是整体上、全方位地影响着创业实践活动,使创业实践活动的效率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创业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见图4)。
(二)实践要点
如果将创业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比喻成一颗颗散落珍珠,那么,行动导向教学法便是一条能够贯穿每颗珍珠的线。根据我校创业教育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将创业实践教学合理科学的划分为几个板块,并符合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进行。首先应该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意的开发;其次是体验创业实训,给学生提供逼真的创业环境,促使学生完善各项能力;最后以项目为依托,由学生个人或团队独立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达到教学目的。这三个过程是逐渐递进、各有侧重地对创业素质的四个要素分别培养,并借鉴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丰富的教学手段,几种方法交错叠加使用,力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些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创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更是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进行,遵循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
由此,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可由三大部分组成:创意设计实践、创业实训和创业实践。第一部分主要目标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资讯搜集中培养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计划和决策中探索的精神、协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施过程中果断的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商业模拟游戏、网络模拟实训等。这一系列实践训练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提升创业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前接触创业活动,把握创业方向;还能够锻炼创业心理品质,发展大学生的合作性、缜密性、道德感和义务感等。第三部分是创业实践教学的重心,是在完成了对自我的探索和创业世界的探索后真正的创业实战。这部分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园实战营销及创行项目的运作等。这一系列创业实践活动都要经历团队的组建、创业想法的提出和创业资讯的收集、创业计划的制定、创业项目的最终敲定、创业项目的运行、创业成果的验收和创业效果的评估几个步骤,使得创业实践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谋而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要点和难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引入我国教育教学中已有多年,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总结了行动导向法应用的经验和教训。出于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实践教学中适用性的考虑,绝不是生搬硬套和简单的堆砌,而是应该重点掌握其教学要点和难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行为”而不是“结果导向”,学生在教学中应始终处于行动的优先地位,教师只是起到辅导和咨询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行动导向教学法多以分组进行为宜,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六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那么,为了保证最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正确的方法是必要的。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赶潮流”而教学,则学生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
评估环节必不可少。评估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估的结果。另外,评估的主体应多元化,教师和学生都应参与评估。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找到不足,并从彼此身上找到改正的方法,团队合作有利于学生沟通和协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制定和实施计划,学会对行动的自我调节,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的思考、体会是教学的难点。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创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与支撑
(一)思想解放是前提
解放思想,解除应试教育传统模式的禁锢,大胆革新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得以应用的思想保障。学生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推行大多给予支持的态度,也都普遍认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且教学效果不好。但若要求学生全程自学,自行收集信息寻找答案,这种模式却不能得到很大的赞同。学生最赞同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大学前的教学模式,宁愿依赖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式教学。所以,高校应当积极倡导全校师生解放思想,主动接受开展创业教育所带来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应当从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中分离开来,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伟大意义,争取为创业教育发挥更大的价值建立起有力的思想保障体系。
(二)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
1. 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创业教育自产生并传入中国以来,其课程设置可谓是发展迅速、覆盖全面。目前,关于创业的各类相关知识都可以在高校创业教育课堂上获得。根据创业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质,实践课程的比例应当适当增加,因此课程设置重心应当从第一课堂转移至第二课堂,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思、思中学”。
2. 师资队伍建设
(1)能够准确把握任务的难度。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以项目教学法为例,教师确定的项目既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又不能难度过高,否则不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却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项目难度的把握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水平。所以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师资队伍。
(2)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具备更强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同步的监督和指导。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除了要求教师把握任务难度的能力,更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精力去督促学生项目的进展。项目运行中,学生作为学习者,并不具备很多的知识和经验,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上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够更好的协调学生的组织与分工情况,避免某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的得到锻炼 。教师不能在布置任务结束后就放任不管,毕竟作为项目的开发者和指导者,教师比学生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实践项目中去,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也能提高完成项目的效率,随时随地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合理的消化并内化为能力。
(三)外部平台搭建是关键
1. 实习基地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在真实情境和配套设施条件下运行,而高校若仅仅依靠课堂模拟或者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方式,无论从经济效益、授课时间灵活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因此,建设实习基地尤其重要。比如高校可与校外企业保持合作,也可以联系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扶持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2. 学校扶持机制
学校的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是学校对创业实践活动的认同。高校应当将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并给予足够空间保证创业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所以高校相关部门应积极营造一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创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土壤。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放在与专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实践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项目教学法。创业实践活动必然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而学校在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会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高校应当根据创业教育实际需求,搭建创业实践服务平台,首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在校大学生,主要功能包括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激发创业热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等。
五、结语
学校在积极尝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于创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创业实践教学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发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的价值所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多,学校的尝试可谓是有价值、有意义。实践证明,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精髓巧妙的运用到创业实践教学中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提供广阔的平台,使大学生们体会到不一样的创业教育。除此之外,随着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于创业实践教学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比如创业实践教学是如何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如何建立创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最后,需要特别强调,行动导向教学法只是一种模式框架,在应用中还需与教学实际紧密相结合、并适时调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彭钢.创业教育学[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8.
[2] 李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C].大连理工大学,2014.
[3] 刘娟.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适用问题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1(32):25.
[编辑: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