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里静 党林夕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摘 要:文章以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以其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帮扶工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就业现状、就业困难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高校做好贫困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及途径,以促进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职业素养;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5.012
作者简介:朱里静(1988-),女,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林夕(1988-),女,华南农业大学
学生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1-15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应届毕业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增加了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家对贫困生高考录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高校中的贫困生数量也随之上升。据《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各类助学金共资助全国普通高校学生708.48万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6.95%,比2012年增加15.36万人。2高校贫困生虽获得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帮助得以完成大学学业,但因各种原因,其亦存在就业困难的现象,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帮助其提升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重中之重。
1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主要因素
1.1 社会因素
首先,高校应届毕业生群体的逐年增多以及就业岗位数量增长缓慢或下降对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产生了客观的影响。据相关就业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 577人,比2013年的招聘量减少7.3%;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3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加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从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其次,社会就业环境中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除个人职业素养和技能之外,对其家庭经济条件、个人社会关系、户口、地域、外貌及身体条件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贫困生一般是来自农村和城镇的低收入家庭,往往会缺乏上述一些条件,这样更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第三,部分用人单位缺乏培养人才的意识和耐心。因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对工作岗位要求和技能不是十分熟练,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他们更愿意以更高的工资聘请有经验的人士前来工作,这样也客观上造成了应届毕业生可应聘岗位的减少。
1.2 经济因素
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需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及资助才得以完成大学学业。一般情况下,贫困生个人较难有充足的经济能力去课外进行专业、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求职技能的提高工作。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学生无论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求职,都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又成为摆在贫困大学生面前的“拦路虎”。贫困生缺乏经济能力去社会机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求职技能培训,而求职过程中的简历制作、服装、交通等经济花费都对贫困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影响。
1.3 个人因素
影响贫困生就业的个人因素主要为其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在职业素养方面,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可能缺乏个人特长,兴趣范围较窄;因经济原因,其可能需要外出勤工俭学而导致学习及专业锻炼时间不够充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够;因部分贫困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当地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其缺乏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欠缺。
心理素质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贫困生就业心理压力较大,就业期望值较高。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大学,背负着改变家庭整体命运的重担。家人的殷切期盼以及自身对改变未来命运的渴望,容易造成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过大。在国内,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在进程当中,但在国人的固有观念里“大学精英教育”仍占较大的比重。许多大学毕业生个人及其家庭成员仍以“精英”自居,容易忽视社会就业现状,容易造成就业过程中的失误。而贫困生加上其家庭成员的期望,其个人对未来的就业容易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若加上对社会就业现状的忽略,容易在就业时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后续就业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贫困生容易因其职业素养的缺乏而导致其缺乏就业竞争力,或因其就业技能的不足导致就业过程中的失利,这些最终的结果是就业困难。
2 做好贫困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帮扶工作的意义
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内因是个人因素,其中个人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帮助其提升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1 是党、国家和社会的必然要求
做好贫困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帮扶工作,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和国家助学政策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具体落实到高校,就是要以生为本,实现高校协调、可持续发展。贫困生属于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职业素养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也较弱,求职的成功率较低。若就业率低,亦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会使民众及当事人对高等教育产生一定的怀疑,“读书无用论”容易再次抬头,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党和政府也十分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贫困生的助学情况,提供了多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因此,高校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贫困生建立健康心理,让党和政府的政策、资助落到实处,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2 是贫困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贫困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比较强烈的改变自身命运和家人命运的动机。因此,贫困生对求职的期望和动力都较高,他们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毕业之后能够有一份符合期望的工作能够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实现人生的进步和飞跃。
2.3 是高校就业工作和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高校中,就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而贫困生的就业又是较薄弱之处。国家、社会和高校对于贫困生在校期间给予了比较丰富的经济支持,提供了各类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机会。帮扶贫困生,不仅是要“输血”,更要“造血”,通过促进他们成功就业,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综合素养立足于社会,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高校应重视贫困生就业工作,正视贫困生就业问题,积极做好帮扶工作,帮助贫困生提升其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促进其顺利就业,引导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3 高校做好贫困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帮扶途径
3.1 学校层面
3.1.1 要重视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
贫困生在学校中属于特殊群体,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方式助学体系,学校都重视贫困学生的入学及在校期间生活问题,纷纷通过“入学绿色通道”、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各类奖助学金等进行解决,但在贫困生就业方面少有专门的政策和指导进行帮扶。贫寒子弟通过求学改变命运,是“人皆可为尧舜”、人尽其才的正道,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关注支持贫困生就业,将他们“扶上马”,送上走向成功的大道,是高校“扶贫工程”最后又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7
3.1.2 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帮扶工作
(1)学校应紧抓“第一课堂”的教育。“第一课堂”即正常的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是培养专业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在大学的本职任务。学好“第一课堂”,是为综合素质的发展打好基础。一些学生会本末倒置,因过于注重课外的锻炼或勤工俭学而忽略了专业课堂知识的学习,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顾此失彼。所以, 学校应紧抓“第一课堂”的教育。
(2)学校应开展针对贫困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学校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活动来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养。如鼓励贫困生积极加入学生组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模拟求职大赛等比赛活动,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锻炼其公众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外导师制度”,鼓励贫困生与相关导师接触,到相关实习基地锻炼,增强其实践能力。
(3)学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活动。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就业指导类课程,但基本上是面对一般学生群体,对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专门指导课程较少,或受益人数有限。贫困生特殊的心理状况和现实条件,要求学校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或辅导。对于求职心理方面,应针对贫困生自尊心强、缺乏自信心、就业压力大等方面,做好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工作,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就业技能方面,可以定期为贫困生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课程,帮助其明确求职目标,促进其实现自身知识结构与就业意向的比较相符的匹配;可以通过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课程帮助其掌握就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促进其顺利就业。
(4)学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贫困生就业辅导中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在第一线的思政工作主力军,因为其熟悉贫困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所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关注所负责贫困生的就业动态,积极与相关学生进行接触,除了直接交谈外,可通过现代化的、学生容易接受的QQ、微信、微博等渠道了解学生的相关动态,做好跟进工作。辅导员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如简历修改、职场沙龙、励志讲座等,针对具体的贫困生或针对具体的就业问题展开指导工作。
(5)学校应制定就业帮扶政策。面对贫困生就业难的现实状况,学校应制定相关帮扶政策促进其就业。应通过政策,建立有效的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和贫困生之间就业信息的沟通渠道,做好贫困生就业推荐工作,对贫困生求职行动给予相关经济补贴,使其求职的基本物质条件得到保障。
3.2 学生层面
(1)应调整好心理状态,转变就业观念。贫困生应通过外界的帮助和自身的调整,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抗压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
(2)应掌握好专业职业技能。掌握好专业职业技能是求职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才能尽快熟悉工作内容,融入工作团队。因此,贫困生应端正学习态度,重视“第一课堂”教育,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并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锻炼相关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应提升个人就业技能。良好的就业技能是求职过程的必备要件。贫困生首先应通过综合分析,科学地制定求职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其次,应积极参加各类就业培训和就业比赛,锻炼个人求职技巧,熟练掌握简历撰写、商务礼仪等基本要素。再次,贫困生应争取在校期间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进行正规的实习锻炼,好的实习经验亦有助于成功就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楼锡锦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2 李玉华.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及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8)
(责任编辑 梁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