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探析——基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苏世彬1,陆培民2,黄玉林3

(1.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16;2.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学院,福建福州,350116;3.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于福州大学多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和创业教育研究,如何在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以推动相关的创业教育实践,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从作者、论文题目、出版期刊、出版年份、作者单位、项目资助状况、被引用次数和被下载次数等角度探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具有研究人员少且力量很分散、主题理论性太强、成果影响面较小、成果越来越少、由上至下特征明显、成果影响力小等特点,并据此提出了组建创业教育中心或创业研究中心、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创业管理学科建设、加强与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交流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76?05

[收稿日期] 2014-12-16;[修回日期] 2015-03-26

[基金项目] 2014 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 类第二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两岸职业教育专项)重点项目“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我省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AS14525);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 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我省‘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FJJKCG14-095);第八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校教〔2014〕45 号)和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程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福州大学高水平“211 工程”大学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苏世彬(1978-),男,福建安溪人,福州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研究

一、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章节中首次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使得创业教育在我国不断升温,国家不同层次教育部门、不同层次高校以及不同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形式不一的各种创业活动,推动了我国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2008 年,福州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研究美国著名高校MIT 和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福州大学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发展战略目标[3],2014年5 月10 日,根据福州大学多年创业教育实践并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指高水平的创业人才及高素质就业人才[4-6],该创业教育模式来源于福州大学多年创业教育实践,也离不开福州大学近几年所开展的各种创业教育研究,然而时至今日,福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的情况如何,这些创业教育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以推动相关的创业教育实践,以上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答,这显然不利于未来福州大学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以早日实现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此本文拟就这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二、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本人于2014 年6 月29 日以篇名“创业”和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联合检索,总共检索出109 篇学术论文,然后以作者、论文题目、出版期刊、出版年份、作者单位、项目资助状况、被引用次数和被下载次数对所检索的论文进行记录,扣除和创业教育无关的研究论文,最终获得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论文78 篇。

(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作者状况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在所获取的78 篇已经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所涉及的作者数量,2 篇及2 篇以上论文的总共14 名。其中,最多的属刘碧强、商光美和陈笃彬,都为4 篇,各占总数的5.1%;其次是吴敏生,发表3 篇,占总数的3.9%;另外发表2篇的作者分别为王群、张红、钟春玲、陈坚民、程文忠、张锐、庄伟卿、陈少平、陈笃钦和刘敏榕,各2 篇,各占总数的2.6%。其他65 个作者要么单独撰写,要么与人合作撰写创业教育论文65 篇,各占总数的1.3%。

从表2 可以看出,在已经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中,单独发表的有60 篇,占总数的76.9%;两人合作发表的15 篇,占总数的19.2%,3 人合作发表的有2 篇,占总数的2.6%,4 人合作发表的仅有1 篇,占总数的1.3%。

(二)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类型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涉及国外经验的6 篇,占总数的7.7%,涉及创业教育一般经验的有43 篇,占总数的55.1%;涉及福州大学探索与实践的有29篇,占总数的37.2%。

从表4 可以看出,在29 篇研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探索的论文中,有关创业教育理念的有7 篇,占总数的24.1%;有关创业教育文化建设的有15篇,占总数的48.3%;有关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7 篇,占总数的24.1%。

(三)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期刊类型分析

在已有发表论文所在期刊的地点来看,涉及福建、江苏、陕西、湖北、辽宁、北京、江西、广西、天津、宁夏、湖南、内蒙古、浙江、河北、上海、山东、广东、吉林、山西、黑龙江等20 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福建省有30 篇,占总数的38.5%,这中间有29 篇是在福州发表,占96.7%;北京8篇,占总数的10.3%;湖南、上海、吉林都有4 篇,分别占5%;湖北、重庆各有3 篇,分别占3.8%;其他地区分别为2 篇或1 篇,占2.5%或1.3%。

从表6 可以看出只有18 篇论文发表在211 工程学校学报或CSsci 期刊,占总数的23.1%。其中,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篇,占18 篇论文的61%;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篇,占11%;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等教育、情报科学各1 篇,占5.6%。

(四)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年份变化分析

从表7 可以看出,在2008 年以前,福州大学对于创业教育的直接研究成果很少; 2008 年初福州大学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学演变规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新变化以及全国和区域新形势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创业型东南强校的目标以来,有关创业教育的直接研究成果就大量出现,2008 年发表了14 篇,占总数的17.9%;2009 年11 篇,占总数的14.1%;2010 年达到最高值,发表了19 篇,占总数的24.4%;从2011 年开始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就开始下降,2011 年发表了13 篇,占总数的16.7%;2012 年发表了15 篇,占总数的19.2%;2013 年则只有4 篇,占总数的5.1%。

(五)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单位分析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涉及福州大学11 篇,公共管理学院9 篇,党委8 篇,管理学院7 篇,教务处、学生处、阳光学院各4 篇,校长办公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各3 篇,监察审计处、建筑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各2 篇,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至诚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科技开发部、体育教研部、法学院、教育培训管理处、环境与资源学院、校部机关党工委、怡山管委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各1 篇。其中,公共管理学院和至诚学院联合撰写1 篇,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联合撰写1 篇,管理学院和学生处联合撰写1 篇,其他的论文都是某个具体部分单独撰写。以福州大学名义发表论文的作者单位大多属于校级领导或校级机关单位,属于顶层设计部门,而把各个学院当做基础单位或执行单位,那么在已经发表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单位中,属于顶层设计单位的有41 篇,属于执行单位的有40篇,考虑到管理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 年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则经济与管理学院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达到16 篇,成为执行单位的最多者。

(六)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资助状况分析

在福州大学现有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78 篇创业教育研究论文中,只有25 篇论文标有各种资助项目,其中,标有2 个项目资助的论文有9 篇,其他16 篇论文只有一个项目资助。在所有资助项目中,有国家级项目资助的论文两篇,这两个国家级项目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螺旋创新视角下创业型大学运行机制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71173040)和国家社科基金“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9BFX00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资助论文4 篇,均属于同一个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为“确立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提升高校服务海西建设能力”(课题编号:2008A06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资助项目论文6 篇,其中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2026)资助论文4 篇,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8A069)资助论文1 篇,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2065)资助论文1 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 规划2012 年度重点常规课题资助发表论文3 篇,且均为同一个项目资助(项目号:FJCGZZ12-017);福建省委宣传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项目资助论文2 篇,项目号均为B20;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论文8 篇,项目号分别为JA10039S(4 篇)、JA12519S(2 篇)、JBS10014(1 篇)、JBS09012(1 篇);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青年创业状况研究”课题资助论文1 篇;福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资助论文7 篇,这些校级教改项目包括福州大学基金项目、2012 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福州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第六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福州大学第四批“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

(七)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被引用次数和被下载次数分析

经过统计(见表8),在发表的78 篇论文中,总共被下载7440 次,平均每篇论文被下载95.4 次。其中没有被下载过的8 篇,占10.3%,被下载过301-400 次的有3 篇,占总数的3.8%,被下载过201-300 次的有8 篇,占总数的10.3%;被下载过100-200 次的有17篇,占总数的21.8%;被下载11-99次的有38 篇,占总数的48.7%。

从表9 可以看出,引用次数之和为1*13+2*8+3*5+4*5+5*3+9*1+14*2+16*1=132 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69 次。其中,有40 篇论文没有被引用,占到总数的51.3%;被引用次数6 次以上的只有4篇,其中,被引用16 次的1 篇,占总数的1.3%,被引用14 次的2 篇,占总数的2.6%,被引用9 次的1 篇,占总数的1.3%;被引用次数为1 的有13篇,占总数的16.6%;被引用次数为2 的有8 篇,占总数的10.3%;被引用次数为3 和4 的各5 篇,各占总数的6.4%。

三、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特点

(一)研究人员少,力量很分散,还没有形成团队作战局面

福州大学现有教职工3108 人,从建校到2013年研究创业教育的人员也只有79 人,占现有教职工的2.54%,这个比例非常小;在这不多的研究人员中,发表过4 篇创业教育研究论文的才3 人,有65 个人只发表过一篇论文,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力量非常分散;在78 篇研究论文中,有60 篇是一个作者完成的,占总数的76.9%,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还没有形成团队作战局面。

(二)研究主题理论性太强,很难对福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现有研究中涉及国内外创业教育经验介绍的达到49 篇,占总数的62.8%,在37.2%探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研究论文中,有关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只有7 篇,这与福州大学有22 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至诚学院、阳光学院等2 个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数 77 个、在校生规模3.72 万人的情况很不相适应,很难对福州大学人才培养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三)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影响面较小,主要集中于福州,而且还没有获得主流认可

从发表论文所在地看,尽管有涉及全国20 个省市、自治区,但是大部分都是在8 篇以下,更多的只有1-2 篇,而在福州地区发表了29 篇,这表明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影响面小,而且主要集中于福州;大部分发表于一般刊物,发表于211工程学校学院学报或CSCI 期刊的只有18 篇,其中,大部分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发表于教育类CSSCI 期刊只有1 篇,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还没有获得创业教育主流的认可。

(四)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越来越少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出先递增后下降的趋势,在2010 年达到19 篇,占总数的24.4%,到2013 年只有4 篇,占总数的5.1%,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五)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由上至下特征明显,经管学院是基层创业教育研究主力军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属于校级机关及以上单位撰写的论文41 篇,占总数52.6%;比以学院单位撰写的多1 篇,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是由上层推动的,由上至下特征非常明显;在发表论文的各个基层学院中,只有12 个学院发表过,还有另外12 个学院没有发表过一篇相关论文,这表明福州大学各个学院参与创业教育研究的程度不够;合并后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有16 篇,占各个学院的40%,这表明经管学院是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的主力军。

(六)创业教育研究自发性强,项目资助少,而且级别比较低

在发表的论文中,有53 篇论文没有任何资助,占总数的67.9%,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工作过程中很自然产生的成果,没有有意识、有组织地开展创业教育研究,自发性强;另外25 篇有1-2 个项目资助,只占总数的32.1%,比例非常小,而且在这么小的比例中,属于国家级项目的只有2 个、省级重点项目1 个、省级一般项目3 个、厅级项目7 个、校级项目5 个,总共才18 个项目,资助项目少;而且在所有项目中,国家级才占11.1%,厅级以下项目资助占到66.7%,可见资助项目级别比较低。

(七)研究成果影响力小

在所有发表论文中,尽管被下载次数平均达到95 次,但是48.7%集中于11-99 次,还有8 篇论文没有被下载过;所有的论文被引用只有平均1.69次,其中有40 篇论文(51.3%)没有被引用的记录,引用超过14 次的只有3 篇,可见现有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比较小,没能在创业教育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构想

经过多年探索,苏世彬总结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福州大学“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其理念为 “以全校学生的创业精神普及为基础,以健全的校园创业文化为支撑,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为重点,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实现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并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到创业教育中来”[5-6],为更好地践行、完善和推广以上创业教育模式,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显然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7],这就对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实施实施“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一)组建创业教育中心或创业研究中心,为健全校园创业文化提供组织保障

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力量非常分散,这非常不利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文化的构建与完善。为此,可以在校领导指导下,在福州大学内部成立一个由校办、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科技处以及其他学院联合组建的创业教育中心或创业研究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创业管理研究、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建和完善、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和科研活动、校园创业教育文化的培育与拓展、创业教育学术交流(尤其是对台交流)等各种顶层设计,为深入开展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目前,尽管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呈现出研究人员少,还没有形成团队作战局面的状态,但是毕竟有79 人曾经做过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这就为福州大学进一步整合已有创业教育研究团队提供基础,为此,可以在创业教育中心或创业研究中心的统一协调下,依托研究基础比较雄厚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及对创业教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其他科研人员,有意识地责成跨部门、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相关的研究团队,从而加速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团队的整合与培养。

(二)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创业精神普及奠定基础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着研究人员少且力量很分散、主题理论性太强、由上至下特征明显、成果影响力小等特点,这很不利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普及,有必要在福州大学倡导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此来实现“以全体学生的创业精神普及为基础”的目标。为此,建议依托高水平“211 工程”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专项规划项目”和“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专项规划项目”推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往纵深发展:第一,在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增设创业教育研究专项,并在专项研究指南中设置不同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向,并对跨学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予以优先资助,以此为全校范围的创业教育探讨奠定基础,并为省部级、甚至是国家级项目的申请提供前期积累;第二,鼓励和支持不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本专业创业型人才研讨会,把福州大学不同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有效地融入到全国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中,为福州大学培养大批量创业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第三,对依托本专业或跨学科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所发表的各种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实行专项奖励,推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走向主流方向,提高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下载量和被引用频数,真正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加强创业管理学科建设,为实现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学科保障

目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基层创业教育研究主力军,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拥有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等多个涉及创业研究的专业,而且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而且有一大批从事创业管理研究的专门科研人员,因此应该依托工商管理博士点和硕士点,积极申请创业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与此同时,积极开设面向全校的创业管理主辅修专业,从而在学科方面为实现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进而推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与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交流,实现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科技成果转化

要扩大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影响并进入创业教育学术界主流,就必须做出具有福州大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福州大学紧邻台湾,而台湾在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尤其是台湾的育成中心[6] ,在培育新型中小微企业、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换、创造大量新就业岗位[8]等方面具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而福州大学创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研究成果非常少见,要实现“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实现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并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到创业教育中来”,福州大学应该依托对台地缘优势,加强与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交流,并根据福州大学的实际情况对台湾的相关创业教育经验进行有选择地吸收消化,最终形成独具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并以此来扩大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08]111 号,2008-09-26.

[3] 苏世彬.本科教学混合型模式实施动机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 — 以福州大学为例[J]. 福建教育研究,2011,158(6):45-49.

[4] 经济与管理学院.闽台共商创业教育模式 助力青年大学生创就业[EB/OL]. 2014-05-13, http://www.fzu.edu.cn/html/article_3818.shtml.

[5] 林逸,苏世彬,黄玉林.闽台共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助力青年大学生创就业,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呈阅件, 陈桦(省委常委、福建省教育工委书记)批示,2014-06-23.

[6] 苏世彬,黄玉林,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6):55-62.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11-12.

[8] 周呈奇,冯杨.中小企业创新与政府角色的转换——兼谈台湾创新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J]. 东岳论丛,2013,34(7):62-67.

[编辑:何彩章]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