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试点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谢卫东

摘要:以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阐述,提出通过优化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制定中高职教育弹性学制,构建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适度选拔择优入学、合理确定选拔时间、适当扩大选拔范围、教师与学生积极渗透等方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现代职教体系

作者简介:谢卫东,男,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党政办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8-001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鲁昕副部长反复强调加速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求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此,2012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就及时制订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积极组织高校和中职学校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并率先启动71个项目试点,其中“中职3+2(含4+2)或3+3分段培养”项目45个。希望通过试点项目,进一步构建贯通我国人才培养立交桥。

一、试点项目进展情况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作为试点项目参与学校,分别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中高职“3+2”、“3+3”分段培养试点,即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中专,2年(或3年)到合作高职校完成专科教育。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试点项目牵头学校组织下,双方就试点方案进行了多次商讨,并制订出比较细致、完善的试点方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合作试点的调研情况如下。

(一)明确试点目的要求

在职教体系内,通过试点项目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为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通道,为改革招生考试方式积累经验,促进中、高职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慎重选择试点专业

试点项目所选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十一五”省示范专业,“十二五”省品牌专业)是中职或高职单独培养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采取中高职联合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地方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要求高);试点专业招生规模控制在40~50人,实际招生46人,录取分数线普遍高于五年一贯制生源。

(三)积极推进招生改革

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无论对合作院校、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新生事物。为做好试点工作,在招生初期,学校就与合作院校开展了多次协商,并就录取方式等问题达成统一意见,并印成书面材料,在招生阶段广为印发,确保开局良好。(1)中职阶段:与五年一贯制放在统一批次填报志愿,实行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2)高职阶段:完成3年中职教育,且各门功课考试合格后,按“注册入学”方式升入合作院校完成专科教育;(3)各阶段学生待遇:前3年享受中职生待遇,后几年享受高职生待遇;(4)毕业就业:学完中职或高职课程均可毕业、就业。

(四)科学把握分段培养

中高职衔接不同于“五年一贯制”,对此,双方进行了多次研商,努力做到整体设计,分工合作,尽可能明细各自的职责权益。确保既要分段培养,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课程均可毕业;但是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又要有机衔接,合作双方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确保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便于学生继续高一阶段的教育学习。

二、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合作双方就项目试点方案进行了多次磋商,但鉴于办学实际和便于操作等考虑,上述中高职衔接的操作方案,客观上存在五个方面不足:(1)“注册入学”直升高职院校学习的规定,不利于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因身份交叉问题,必将加大中职校对试点项目学生的管理难度(教学管理、实习管理、学生管理和就业安排等);(3)该项目与“五年一贯制”相比,就读中职学校时间变短(三年),从而对中职学校事业规模和利益分享产生直接影响,这必将降低中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4)试点项目直升高职的学生与考入高职的学生相比,成绩差,留退率高,也将降低部分高职院校合作的兴趣;(5)中高职分段,因各段培养目标的不同急需开发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这在短期内有一定的难度,也将成为影响试点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推进项目实施的设想和建议

(一)优化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

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宜以专业群(机电大类)的形式宽口径衔接,这样,在接口上就有了更强的相容性、衔接性,在专业目标定位与内涵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补递进空间。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进一步优化整合;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1]

(二)制定中高职教育弹性学制

合作院校要通过健全学籍管理制度、选课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制定以学分制为主兼顾学年制的评价模式,允许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跨专业选课,打破不同层次的界限,实现学分互通,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选择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兴趣特长,同时,也可有效规避部分课程因内容重复带来的问题。

(三)构建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当今世界,公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面临着多次转换,从学校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就业到失业、继续培训到再就业等人生的各个阶段,职业生涯指导在人的一生中变得尤为重要,有必要通过中高职衔接模式为第一线人才提供更有效的贯穿其职业生涯的服务指导体系,提供更加准确的具有职业目标导向的升学与就业信息,引导其根据兴趣与个性特长不断丰富自己,使第一线人才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与能力。

(四)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

加强教育管理部门与劳动部门协作,共同研究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衔接,设计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块,并深入到课程教学领域,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包括课程开发、教学管理、评价方法在内的体制创新,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一个渐进的框架,使学历与职业两种资格证书内容、标准得以衔接、沟通与互认。将“双证制度”视为人才评价标准,改革企业、行业用人、用工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2]

(五)适度选拔择优入学

为顾及升入高职校的生源质量,和考虑中职升学率及被淘汰者的出路,建议试行的中职校与分段培养项目试点的学生和家长签订协议书的方法,明确入学目的,强调在3年中各自的义务与责任,规定达不到要求即被淘汰,以此鞭策这批学生努力学习;对在选拔中被淘汰者,可以允许他们随班就读,半年内参加第二次补选;再次被淘汰者鼓励他们成考、自考或推荐就业。笔者认为,选拔比例暂定在90%左右,这个划分比较宽松,试点中高职学校都能接受,可以先试行,再逐渐修改与完善。

(六)合理确定选拔时间

由于分段培养的学生在进入中职校学习时就已经知道,可以不参加高考,直升到高职院校学习,因此,在中职学习中缺少压力,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并导致这部分中职学生特难管理。在调研中,绝大部分中职学校明确表示,要克服这个困难,需在选拔及上报的时间上稍作改变。为此,笔者在经过对双方调研的前提下,认为分段培养的学生名单在二年级下半年选拔及上报最为合适。

(七)适当扩大选拔范围

目前,局限于分段培养班级内的对口选拔,要想提高质量较难。因分段培养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以后,会出现各种发展和变化,可在分段培养学生优先的基础上实行较大范围(如“机电大专业”范围)的选拔,从而最终确定分段培养的班级对口直升的名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选拔的质量,而且可以解决分段培养的学生的许多实际问题。当然,要这样做,必须由合作双方统一布置,明确步骤。

(八)合作双方要积极渗透

在中高职衔接方案中,需对未对高职院校的“积极渗透”做进一步明确,建议可从三个方面介入和渗透:(1)教学上的渗透。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全程参与中职学校从教学计划的确定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采用到中职校听课、开

展教学质量检查和反馈、有选择地给分段培养学生举行讲座等方法进行;(2)教师交流的渗透。应组织中高职双方教师多相互交流,经常就某一专题展开教学研究活动,尽可能使中职校教师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高校的氛围;(3)学生参与的渗透。多组织分段培养的学生到对口高职院校参观、与学长们结对交流学习心得,组织他们参加高职院校的活动(如运动会和技能比赛、艺术节、实训车间、实习工厂等),让他们提前感受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和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前介入、积极渗透”实际上是在为有效“衔接”的保质保量奠定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郑东丽.浅析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设置模式[J].时代报告,2012(1):344.

[2]阚丽.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之选择——基于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J].职教论坛,2011(25):54-56.

[责任编辑李漪]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