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MOOC环境下的中职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陈亚峰 马连志 乔海霞

(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MOOC(慕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MOOC环境下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和探索一种适合在MOOC环境下应用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中职混合教学模式,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MOOC(慕课);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教学模式;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67-03

作者简介:陈亚峰(1982—),男,河南项城人,硕士,河南省轻工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职业教育学。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和追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友好、交互、开放的实践环境,尤其是MOOC的诞生。MOOC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课堂演讲视频的资源,而且为教师提供了管理的手段和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长期以来,多数中职学校教学都是在统一的模式下进行的: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性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在实践中,笔者构建了MOOC环境下不仅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要求,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又称慕课,专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MOOC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赢得学生的支持,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MOOC环境下的中职混合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依托MOOC将翻转课堂教学法与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理念相互融合,使在线学习和课程教学形成互补,师生充分互动,课后教与学的反思得到强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该模式由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与反思等三个阶段构成。

混合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MOOC环境下混合教学模式具体的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一)课前学生自主预习阶段

教师应在课前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教学策略,设计一个具有知识链接功能的学案。教师设计科学的学习学案,提供学习平台以及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丰富的学习资源,认真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MOOC进行自主预习,及时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做出评价和指导,可帮助学生奠定知识基础,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结合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拓展应用环节的基础上,做好自主学习信息的收集,进而对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去探究和发现。这些都会促使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

在该阶段,教师应做好督促和引导,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出适合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对象的微课、课件、视频等MOOC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经常查看并管理MOOC平台,及时答疑及给学生评价。例如,讲解表格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制作个人简历的视频以及时间只有10分钟的微课,或者给出制作步骤,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向网络平台提交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回复学生疑问,对学生作品给出评价。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混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阶段,既有教师活动,又有学生活动,线上与线下融合在一起,在线学习和课程教学相互补充,师生充分互动。具体步骤如下:

教师:导入问题、创设情境;学生:激发兴趣、跟进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考虑到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自主预习,已经了解了部分学习内容。在该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一系列较为深入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特有的魅力,有效地创设学习情境,设疑引学,把学生引入一种渴求知识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并启发学生分析、独立思考和探究学习内容。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使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得到稳定发展。

教师:依托媒体、展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 教师通过教学媒体给出问题或直接指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积极响应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索,充分发挥自身想像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主题,各抒己见,大胆假设,辩论、讨论,从而相互影响,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教师:组织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协作 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示范、启发、引导可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如果涉及教材以外的内容,教师也可以简单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和提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指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方向。通过认真思考和小组成员之间友好协作,学生之间可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成长。

教师:点拨释疑、及时裁决;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自主学习了知识,而且通过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对不同意见允许有争论,这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全面。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评价反馈;学生:展示作品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应让学生讲清思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教师要及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并公平地给出总结、表扬和指导性的建议。通过检查学生的阶段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如有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概括知识、完善补充;学生:学生评价、归纳小结 各小组通过教学媒体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学生进行集中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组与组之间既有协作,又有竞争,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深入下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后,对学生没有提及的知识点,教师应进行完善补充,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重点、难点。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单元学习评价。学生可以参照学习评价标准检测自己是否达到要求,如果未达到要求,可再次进行复习、巩固,直至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可以围绕探究内容对问题引申拓展、深入探讨,并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组间评价,从而做到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及时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反思自己的得与失。通过及时的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以时时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收获成功的体验。

教师: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课后还要进行总结反思。教师主要反思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在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后记以利于日后的教学。同时,教师应善于回顾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教学和学习事件,分析突发事情出现的原因,以便进行有效的调控和改进,进而形成教学链的良性循环。

(三)课后实践与反思阶段

混合教学模式的课后实践与反思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外活动小组、课后探索实践、课堂延伸。在该阶段,教师应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并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便交流。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结合学习内容,自己创作作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在开展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知识水平进行思考,进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将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甚至设计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性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可以在节假日做社会调查、制作个人主页、制作电子小报等。对于学生制作的每一件作品要有自我评价、组间评价、组际评价及教师评价四种形式。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消化知识、丰富经验、开阔视野,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而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

结语

课前自主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实践与反思阶段的合理设计,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学会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这也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既符合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要求,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践表明,该种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淑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黄艾,祝志勇.基于慕课的"五学-六位"职教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12).

[3]黄万玉.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

rsera评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

(责任编辑:张维佳)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