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前置干预自主学习促进语文素质的前期养成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蒋华芳

【摘 要】利用课题式自主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做到以学定教,前置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期养成。课堂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交流、展示,以回馈和促进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语文素质结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前置;干预;自主学习;语文素质;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124-02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认为:作为人文学科,语文课程如果“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这基于人的培养就是基于人的综合素质的考量。

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言语性质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决定了这门学科必然对学生素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言语能力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人文濡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素质。

什么是语文素质?简单地说无非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观点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它忽略了人文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的修为,很可能使学生无法获得素质养成过程中的生命愉悦感,降低素质养成的兴趣和积极性,反而会削弱语文素质的培养。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无不体现出个人的气质、风格、思想、情趣等人文色彩。所以,我们既不能单从“教”的角度审视,也不能单从“学”的角度审视,必须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师生共同演绎,彼此互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多向流动中共同获得语文素质的提高,从而构建一个合作共赢的语文素质养成共同体。可见,学生自我建构是实现自我成长、提升语文素质的最根本的途径。教师的价值则体现在助力的强度上,即在多大意义上推动学生的自我建构。

据此,笔者结合生本课堂理念提出:在呼应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动修为的基础上,倡导前置先学的自修方式,采取最有人文性、最务实的引领和干预,悄然植入语文素质培养的因子。这一思想也符合哲学领域关于过程与结果关系的论述,符合由果推因、寻求事物本质、获得最佳干预方式方法的逻辑思维的规律。如何操作呢?

一、用课题实施习惯养成教育

课题具有主题性、针对性、学术性和挑战性,能够引领大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一系列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与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悟与思考、整理和归纳、抽象与概括、输入与输出的能力。执教者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积极构建一个宽阔的舞台,促使他们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题这个词一旦被提出,就意味着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意识到个体能够开展科学性、学术性的研究活动,培养他们因学习研究而产生的自豪感。其实,设计课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因为一个良好课题的提出必须先期对语文学习对象有一个相对较为系统的认识,拥有一定的解读、发现、命题、问询、确定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管控自己,分配合理的精力、时间,驱遣一定的材料,甚至需要动手检索、多维辨识等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无疑这有利于语文素质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改变课题的设计路径,由“教师规定”改为“学生首创”,或者二者相结合。

如果我们坚持自主选择课题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行为定势。《大戴礼记·保傅》中曾指出:“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同一种举动如果得以连续不断地重复、强化,那么就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现象。这种理论移就到语文教学上,同样能够转化为教学效益。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告诉我们培养习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躬行实践”。那么,我们持续地引领学生展开课题式的自学活动,就能使他们形成课题思维,实现从接受课题学习任务到自觉设计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升华。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可见,帮助学生展开课题式的自主学习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培育他们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起初,学生对课题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了解,妨碍课题提出的质量和随后的实施。因此,执教者的积极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适当的讲解课题概念之外,我们不妨做些具体的指导。

1.明确课题内容的指向。所谓课题的指向指即将展开的自主学习活动围绕何种主题、指向语文学习对象的具体范围,比如内容方面的研究文本的美学特征、社会学特征、人学特征、心理学特征、哲学特征,形式方面的研究叙事学、结构学、修辞学、文学批评等所呈现的特征。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就容易找到设计的立足点、关注点。

2.明确课题确立的要件。所谓课题确立的要件指初步研究学习对象、准确判断学习需要、寻找切合文本的切入点、提出命题的设想等基本的因素。能够具备这些要件,是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执教者干预的方向和任务即指向这些基本要件,适当地展开必要的“会商”机制,与学生共同研判。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老师的导师地位,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本身的意愿。

3.明确课题命名的原则。所谓课题命名的原则指为了确立课题名称而采取什么样的文字表达方式和呈现内容所遵循的学科特点,比如小切口原则、简明清晰原则、学科性原则等。比如:课题“小说体裁里现代写实作品中的社会场的刻画及其意义”。该课题中“小说体裁里现代写实作品”内容即规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社会场”即规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刻画及其意义”则更加明确了课题的具体抓手。这个课题指向明确,表达简洁。有了这样的干预,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完成课题的命名。

4.明确课题实施的方法。所谓课题实施的方法指课题实施的具体途径、措施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等。初期,教师干预形式主要应当放在常识传播上,比如文本解读、质疑、探究、考证以及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炼、命名等常识性、技能性知识。学生掌握了这些常识,就会渐渐习得比较、归纳、综合、提纯以及同化、顺应等各种素质。

二、用导写扎实历练语文素质

前置干预还应该深入到具体的自学实践活动之中。当然,这是基于先进教育思想的、有意义的“干预”,而绝不是灌输式的“干涉”。生本理念所催生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样本,诸如“立体素质教育理论”、“慕课”理论、翻转课堂、导学案式课堂等,无不说明:只有深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学生的潜能,切实促进学生自我建构语文素质。课题式干预思想即借助课题这一载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必须要求学生用撰写的方式固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语文学科体现语文素质最根本的途径是对学习资源的整理、解读、转化、升华、输出。大学生针对学习的生成形成研究性论文,甚至制作成必要的PPT、微视频、图板等资料,适当记录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固化学习既得,生成语文智慧,养成更强大的语文素质。

我们根据大学教学的实际特点,不妨将每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分解为若干板块,每一板块即可围绕一个主课题,再引领学生设计小课题,撰写出一个个自修研读的学术性论文。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待,论文撰写需要严谨的学术思想、严密的逻辑思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精准的言语能力,因此论文是综合考察学生语文素质、人格修养的精神产品。但是,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未必对这一思想和论文的撰写过程有足够的了解,这同样需要教师前置介入。

1.捕捉灵感,生成观点。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进行必要的精读、较大范围的浏览活动,从中体验语文的魅力,进而生成独有的认知和判断。我们有责任提醒他们,务必要及时捕捉这些智慧的闪光,锤炼成鲜活的观点,为论文选题做积极的准备。教师不妨在跟踪干预的过程中,借助交流的时机,予以点化。

2.围绕观点,搜集论据。论文是一个结构系统,牵涉到复杂的思维活动,论文撰写者必须运用确凿充实的论据予以剖析、论证。我们从一定意义上判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观点、发现论据的过程,是自我否定、自我突破、自我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语文素质得以形成的时机,语文品质会因而更加纯正。

3.撰写成文,不断修改。想、说和写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体系。“想”是思维活动中的内在加工的体系,呈现出一定的混沌状态;“说”是思维活动中的外在输出体系,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写”是高于“说”的智能体系,具有着极强的逻辑性,撰写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教师的前置干预必须落实到文字层面,提出鲜明的要求,甚至制订刚性约束机制和过程干预方案。

论文的修改其实就是写作者不断提纯思想、精化学习成果的过程,它能够使观点更经得起考证,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论证更加具有雄辩性。强化学生的修改意识是这一环节前置干预的有效途径之一。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评价手段,真切地激发学生自我构建的热情。个体具有被发现、被认可、被尊重、被鼓励的潜在的心理需求,而评价即是满足这一正常的心理需求的途径之一。我们不妨巧妙利用它,撬动学生的前置自主学习活动这根杠杆。比如:及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发现实际问题并给予精神支持。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已经被公认为是教育领域的先进理念,传统的课堂功能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展示场,非常适合于大学教育。教师如果能够前置干预,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虞丽娟.立体素质教育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秦俊嫄)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