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褥疮

曾荣峰马维疆房辉强:连州市人民医院广东连州513400

李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HJ2mm〗

探讨使用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作用。并与传统的治疗方案相比较,探讨骶尾部褥疮的最佳治疗方案。评价该手术方案的实用性、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入选我院(部分为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骶尾部褥疮患者128例,其中2012年4月~2014年1月骶尾部褥疮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2010年1月~2012年3月骶尾部褥疮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2012年3月之前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2012年3月之后采用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修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创面完全愈合率(86?15%)显著高于对照组(53?97%),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积血现象(4?62%)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积血现象(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骶尾部褥疮具有显著疗效,愈合效果好,有较高的治愈率,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同时缩短了病程。具备优良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骶尾部褥疮臀大肌皮瓣封闭负压吸引修复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22

骶尾部褥疮在医学上出现频率较高,并且一旦病发则难以治愈。纵使对患者进行反复治疗,疗效也并无多大作用??[1-2]?。一般在长期卧床不起、年长者及身体虚弱人群中病发率更高。骶尾部褥疮症病况较为繁杂,多由营养不足、组织量不足等引起[3-4]?。骶尾部褥疮症轻者能促使骨及关节受到损伤。病情较重者则可能引发死亡。然而传统的治疗方式将很难治愈骶尾部褥疮患者,臀大肌皮瓣对治疗骶尾部褥疮有较强优势。臀大肌皮瓣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与周围血液融入能力较强,抗菌作用显著等优势。故用于治疗骶尾部褥疮得到普遍运用。但在治疗前的准备程度直接影响到手术后的疗效。故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分析骶尾部褥疮患者经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后的效果??[5-6]?。观察实验过程,得到如下结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部分为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诊断为骶尾部褥疮的患者128例。其中2012年4月~2014年1月骶尾部褥疮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男女各为33、32例。平均年龄为(55?4±1?9)岁,病程为3~23个月。2010年1月~2012年3月骶尾部褥疮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男女各为31、32例。平均年龄为(53?4±1?8)岁,病程为2~23个月。患者均无高血压等疾病。符合骶尾部褥疮病诊断范畴。两组年龄及性别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2012年3月前进行保守治疗,常采用清创、换药、植皮等。2012年3月之后对观察组病患采用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进行修复。对骶尾部褥疮彻底清创,清除范围根据创缘血运情况适当扩大,严重的甚至可凿除部分骨质。创面行封闭负压吸引,持续吸引约7~10天后,可见感染基本得到控制,少许肉芽组织生长,细菌培养呈阴性。可考虑性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过程中,选择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岛状皮瓣,以髂后上棘与同侧股骨大转子连线为皮瓣的轴线。切取皮瓣,逐步分离,小心保护好臀上动脉浅支的血管蒂。皮瓣与创面的缝合要较严密,不能太松散。负压封闭吸引应放置在皮瓣的远端,不能靠近蒂部,可以放置在臀大肌皮瓣与供区间的三角区域内。皮瓣的主体部分不需要放置负压封闭吸引。手术之后患者都采取侧卧式,对患者创面处给予封闭负压吸引处理,防止感染。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则可摘除该装置,对比两组疗效。?

1.3疗效评价?

优:手术后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未出现感染、积血等相关并发症。 良:手术后患者创面愈合面积≥60%,且未出现感染、积血等相关并发症。差:手术后出现感染、积血现象,大部分创面未愈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JX-*6〗??〖JX*6〗???〖JX*3〗2〖JX-*3〗?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愈合情况高于对照组,病发情况、术后出现感染及积血现象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使用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显著疗效。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病况对比?

观察组优良率为95?38%(62/65),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4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对骶尾部褥疮患者今后的治疗具有显著意义。见表2。〖KH+2mmD〗

3讨论?

骶尾部褥疮是由皮肤及骨受到摩擦力及外部作用力导致。其常出现在体质较差、卧床病人群中。该病较难治疗,且患者病情反复,导致病龄较长。以往的治疗复骶尾部褥疮方式常伴有许多问题。例如:病情反复,治疗时间较长,效果不佳等情况。患者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均承受巨大压力。然而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对复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有显著改善。由研究表明,观察组经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手术治疗后??[7]?。观察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状况占8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97%。且手术过程中出现感染、积血现象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治疗时间大大减少,医疗费用得到减少。由上可知臀大肌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显著疗效??[8]?。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①其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充足,皮瓣充盈且抗压性较好等特点。②不需显微技术辅助,割取较为简单。③封闭负压引流(VSD)属于一种新型用于治疗各种繁杂创面及作用于深层引流的技术。VSD在引流技术上具有一定突破,笔者认为其运用于损伤软组织及受感染的伤口,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引流技术。其表现为引流技术全面及完全性。且VSD能使创面上物质流散出来,破坏细菌生存环境,降低了细菌滋生的概率,进而使得感染面积不易蔓延及有害物质不易被吸收??[9]?。VSD还能减少创面发生浮肿状况,对患者也有重大意义。其使得复骶尾部褥疮患者避免了频频换药之苦。且在照料时也只需隔着无色薄膜观察患者创面的恢复情况,副作用较小,在经济方面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术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术前准备过程中对骶尾部褥疮创面的清理不彻底;创面边缘供血量不足;且手术中皮瓣需求量大,则将出现积血的情况??[10]?。以上情况都将影响皮瓣的痊愈,严重则使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治疗失败。所以在手术前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术前严格仔细行皮瓣设计。此上不足现象都在逐渐改善。?

综上所述,骶尾部褥疮经臀大肌皮瓣与封闭负压结合治疗后,有较高的治愈率,能大大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且缩短了病程,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治疗费用,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笔者认为臀大肌皮瓣与封闭负压吸引结合治疗修复骶尾部褥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包国宏,朱小平,黄朝帅,等.臀大肌上部肌肉为蒂的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J].中外整形外科杂志,2013,29(4):306-307.?

[2]吴志贤,卫裴, 梁杰,等.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褥疮[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3):302-304.?

[3]黄苗,谭惠仪,陈丽映,等.多发伤患者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及多处创面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04-305.?

[4]戴亚君,宋欣颖,谷铁波,等.临床药师参与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褥疮感染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2013,16(3):425-427.?

[5]包国宏,朱小平,黄朝帅,等.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右股骨大转子压疮一例[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1):80-81.?

[6]陈晓霞.中医护理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3,26(1):296-297.?

[7]戴雅琴,贾勤,朱红英,等.30例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4):67-69.?

[8]娄寅,曹东升,谢娟,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褥疮[J].安徽医学,2013,34(8):1096-1099.?

[9]王俊霞,朱旭,吴学建,等.可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岛状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褥疮[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2):148-150.?

[10]柏士平,潘拥军,宗艳霞,等.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在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7-2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