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波,董新平
(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了融合科研工作于教学过程中的模式,旨在通过课堂知识学习与适当科学问题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创新型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新能力;融合科研工作;教学模式;本科生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0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04—02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2014057。
收稿日期:2015—01—11
作者简介:冯志波(1978— ),男,河北柏乡人。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物理。
董新平(1970— ),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理论物理。
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为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飞跃做出应有的贡献。人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性,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并不明显。通常,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些高校教师未能合理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重视某一方面而轻视另外一方面的现象,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是不可取的。实践证明,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探索性,科研工作的灵魂就是创新。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应当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如此,还应积极将自己的科研工作融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对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和切实可行的。
一、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付诸实际的教学实践,有必要树立以下两种观点:
首先,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本科生而言,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地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实质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为其将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进行结合一定程度科学研究的实践训练,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可行的。
其次,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必要的科学研究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对于培养个人的创新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系统性的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需要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事物,从而发现新的现象或规律。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掌握了大量知识,然而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尚有严重的欠缺,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如果能够将课程学习与必要的科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那么,对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必然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实施
如何把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本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与实际的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欲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讲解相关的前沿知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知识,为了使学生了解科学创新的过程,应当有重点地分析这些知识是如何通过科学研究建立起来的,通过分析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它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将重要科技成果与教学过程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能够激励学生建立创新型思维模式。另外,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深入地分析一些饶有兴趣的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去探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学时的具体情况,每一学期可以开设一定的专题讲座,剖析典型的科研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创新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科学探究。针对教师讲解的科研内容,可以通过征集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对于本科生的教学,特别要注意选题不能太偏、太难,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应当遵循学习的认知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对于关键问题和环节要适时地启发学生加以思考,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共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应当密切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尽可能将本人开展的研究工作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自己工作的具体特点,给学生布置较为容易的研究内容。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之后,学生会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与判断能力,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因而,将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恰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宝贵的机会,使其在不断实践、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
第一,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要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参与必要的科研活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有的学生可能出于一时的热情,缺乏持久的动力,这对于培养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如何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因素。笔者的建议是,学生经过切实努力,应该使其收获相应的成果,比如:鼓励学生以学术小论文的形式系统地整理相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某些期刊上发表其初步的研究成果,使得学生体会到创造的成就感。
第二,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助推器。在实际的学习与创新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对于这些障碍,如果学生不能在短时期内排除,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否则,学生会在较大程度上产生退却心理,这与前面提到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是相违背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及时地解决阶段性的困难,也会增强学生继续进行下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第三,学生组建小团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科学活动都需要科研人员之间深入地交流和讨论,由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事物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认知困难、能力局限等问题。通过组建学生创新小团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这对于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基于这种方式的合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四、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方式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融合科研工作的教学方法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为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平时成绩应该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性表现、参与科研活动、课后取得成果、创新影响等方面的成绩。如果将科研创新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纳入总成绩的计算,会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型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了运用融合科研工作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从树立合理的教学观念、融合科研工作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以及评价与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方式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对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爱国,刘希明.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的使命[J].济南大学学报,2001(11).
[2]贺晓光,杨禹,王炳森.创新教育:高等教育的使命[J].学术交流,2006(11).
[3]翁朝葵.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5).
[4]宁长春,索朗桑姆.以科研工作介绍的融入促进大学物理教学[J].大学物理,2012(8).
[5]宋峰,庄淑娟,傅仲君.关于理工科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