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益 覃峰 吴东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院办,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 探究天灸治疗在尘肺合并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72例尘肺合并COPD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了相同的药物治疗与相应的护理,不同是观察组增加了天灸治疗,接受治疗4个月后对治疗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mMRC、Borg-cR-10以及SGRQ指数等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治疗与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起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要占有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其 mMRC 、Borg-cR-10、SGRQ的评分分别为 (1.52±0.25)、(2.68±0.98)、(60.84±11.6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33±0.08)、(2.09±0.87)、(55.25±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天灸疗法对改善尘肺合并COPD患者的症状极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天灸疗法;尘肺病合并COPD;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32-03
[作者简介] 苏益(1979.9-),男,广西鹿寨人,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职业病临床康复治疗,邮箱:127016134@qq.com。
尘肺病(Pneumoconiosis)也就是我们说的尘肺、砂肺,是一种肺部纤维化疾病。对于尘肺患者而言,因为其呼吸道防御功能的降低,很容易因为肺部的反复感染而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就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1]。而尘肺伴随有COPD的患者会表现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多痰等症状,其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运动受限,其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天灸对该病的临床治疗被证实比较有效,方法是把毛茛等植物制备成的中草药贴附在一定穴位上固定在穴位上,起到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消炎去毒、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2]。为探究天灸治疗在尘肺合并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疗效。该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2例尘肺合并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天灸疗法与一般治疗方法的结合来对尘肺合并COPD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7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7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在观察组中男22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4~80岁之间,平均为(62.38±4.05)岁;患者的病程平均为(20.57±1.25)年;在对照组中男21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3~80岁之间,平均为(61.35±4.00)岁;患者的病程字5~30年之间不等,平均为(20.55±2.25)年。两组患者其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治疗前的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了支气管舒张剂(主要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处方药 ,片剂,西药,国药准字H10983170,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主要成分硫酸沙丁胺醇.mg×片)、祛痰类药物(主要为罗红霉素氨溴索分散片:罗红霉素氨溴索分散片,处方药 ,片剂,西药,国药准字H20100007,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罗红霉素mg和盐酸氨溴索mg)来实施相关的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也接受了相同的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排痰训练等)[3];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治疗:取白芥子40 g,没药、白芨、甘遂、百部、麦冬、地榆各10 g研磨成细末以老姜汁调成药饼,用胶布粘贴在穴位处;取穴分3组,第1组为肺俞、脾俞、肝俞,第2组为定喘、心俞、胆俞,第3组风门、膏肓、三焦俞等,1组/次交替进行;1次/d,每次1~2 h,10次1个疗程。两个疗程的间隔为10 d,以便皮肤在长期药物刺激后的恢复。注意生冷、辛辣食物的进食,避免吸烟、饮酒以及贴药当日冷水浴[4]。两组患者均接受了30 d 的相关治疗,治疗后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情况进行评定。
1.3 疗效评价指标
主要对治疗前以及接受30 d的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定,评定表包括:mMRC(呼吸困难分级)、Borg -CR-10 (运动呼吸困难评分)以及SGRQ (St·George呼吸问卷评分)[5]。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主要的数据均导入到spss11.0软件包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都以样本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来加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其mMRC、Borg-cR-10以及SGRQ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为期2个月的治疗后其mMRC、Borg-cR-10以及SGRQ指数等评分均有了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起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要占有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1、表2。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尘肺合并COPD尚无十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Cohen[6]等人采用常规的支气管舒张剂、祛痰类药物来实施相关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在配合一系列的康复护理、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是可以起到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作用的。但是这样的治疗方法,患者mMRC、Borg-cR-10以及SGRQ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该次研究中,对组患者治疗的前后结果基本类似,说明常规的西药治疗对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情况的效率不高、不明显;而且西药、抗生素类药物大量的摄入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考虑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配合治疗。在该研究中,而经过为期30 d的治疗后,采用西医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其mMRC、Borg-cR-10以及SGRQ指数分别为(1.92±0.25),(3.68±0.98)以及(69.84±11.68) 其与观察组(加用了天灸治疗组)的相比[观察组分别为(1.33±0.08),(2.09±0.87),(55.25±7.2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起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一些,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就说明在天灸疗法对改善尘肺合并COPD患者的症状方面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其结果也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中医天灸治疗,在治疗尘肺合并COPD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脏器功能上的优势。在中医临床领域尘肺合并COPD在属于“肺胀”和“喘证”的范畴,是因机体内肺脾肾虚、气虚邪恋以及气虚血瘀所致,其与患者的肺、脾、肾等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天灸疗法,操作简单,原理是将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敷在背俞等穴位上引起外部皮肤局部达到发红,这些药物一般配比所释放的药效比较温和可每日用药,患者的皮肤可以很好的吸收起到对皮肤的刺激作用。一般研究认为,背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阶段性分布特点是大致吻合的,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常是相应穴位所在。通过天灸治疗对肺俞、脾俞、肝俞、定喘、心俞、胆俞、风门、膏肓、三焦俞等背俞穴位的各种良性刺激可以有效的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缓解神经血管的受压、消除躯体因素对内脏神经的影响。同时天灸治疗的良性刺激还可以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稍及交感神经末梢,通过对心俞、肝俞的刺激可以很好的刺激神经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可以说,通过对心俞、肝俞、肺俞、肾俞等几处穴位的良性的刺激可激发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调整功能,协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疾病的目的[7]。具体为:其取穴于肺俞、、脾俞、肾俞能够很好的实现平喘理肺、健脾通气和固本培元的作用为通过主要脏器的协同修复提高自身免疫力;取定喘、心俞、胆俞主要起到改善脏器功能、改善气喘以及呼吸不畅症状的目的;取穴于风门、膏肓、三焦俞等处可以进一步的起到纳气平喘改善心肺功能的效用。研究证实[8],天灸疗法对脏腑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天灸治疗对改善尘肺并发COPD患者的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更能有效的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通过该疗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正常的生活,因此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黄雪芳. 浅谈中医益气法治疗老年煤工尘肺合并症[J].中外医疗,2012(3):140.
[2] 刘勇攀,刘菊英,秦成名,等.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大容量肺灌洗手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69-3371.
[3] 叶绍色.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回顾性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7):739-740.
[4] 王丽莉,金玉坤,姚敏,等.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尘肺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6):459-460.
[5] 王福庆.穴位贴敷煤工尘肺32例患者对其COPD肺功能影响的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0,5(4):280.
[6] 张仕国,周江,罗世林,等. 舒利迭改善COPD合并尘肺病患者肺功能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12(4):661-662.
[7] 李小明.天灸疗法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4):3187-3188.
[8] 邱超,程凤宽,任红等.中药穴位注射联合刺络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9):145-146.
(收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