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步桂芝

山东省成武县同慧医院内科,山东菏泽 274200

[摘要]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连续治疗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利于康复进程,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157-02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属于急性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炎性病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形成血栓,引起脑组织局部供血减少或中断,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导致软化、坏死,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溶栓治疗在脑血栓早期十分重要,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重新恢复局部脑组织供血,抑制或逆转缺血的脑组织发生坏死,对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院观察了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为首次发病,有意识障碍、偏瘫或偏侧感觉障碍、视力、视野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或体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二次脑梗死、颅内肿瘤、血管畸形、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精神疾病史、智力低下、合并消化性溃疡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73±5.39)岁;体重56~87kg,平均体重(63.55±6.21)kg;发病至就诊时间1~6h,平均就诊时间(2.28±0.73)h;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40分,平均评分(30.64±7.32)分。

观察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96±5.43)岁;体重55~88kg,平均体重(63.74±6.35)kg;发病至就诊时间1~6h,平均就诊时间(2.32±0.76)h;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41分,平均评分(30.58±7.41)分。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脱水、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并酌情给予氧气吸入。

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碧林,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mL:3075AXalU,国药准字J20090006)溶栓治疗,皮下注射0.3mL/次,第1d注射2次,之后1次/d。

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苏州新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万U,国药准字H32021992)溶栓治疗,根据患者病程确定用药剂量。病程3h以内者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于2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病程3h以上者给予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于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

连续治疗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1.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括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几个方面。最高得分为45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中0~15分为轻型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型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型神经功能缺损。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达到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92%;观察组患者达到痊愈4例、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危害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血栓的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脑血栓的致死率大大下降,如何改善患者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是目前临床工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脑血栓发生后脑组织局部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细胞已死亡,而缺血半暗带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细胞,该区域的细胞损伤是可逆性的,如局部血流能迅速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因此对缺血半暗带细胞的保护十分重要,在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以发病6h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为宜。

尿激酶是人体肾小球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分解酶,可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促进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块、前凝血因子Ⅴ或Ⅷ降解而发挥溶栓作用,口服一般无效。药用尿激酶是从正常人尿液或肾组织细胞培养液中提取或由基因技术制备而得,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可激活纤溶酶原,降低血黏度,提高二磷酸腺苷酶活性,抑制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由于药用尿激酶来源于人体,无抗原性,起效迅速,可纠正因缺氧、缺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临床上对尿激酶溶栓治疗剂量尚无规定标准,文献报道中剂量差异较大,由2万U至250万U不等。本研究中使用50~100万U尿激酶,溶栓效果较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脑部微血管内膜细胞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当血流恢复后可引起血液外渗、灌注压增高等,导致脑水肿、脑出血等。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长期大量用药可增加全身性出血倾向,在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甘露醇、Ca2+通道阻滞剂、维生素E、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再灌注保护性防治。

本研究中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提示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均可达到一定的溶栓效果,恢复神经功能。其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采用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者,提示尿激酶对脑血栓患者具有更好的溶栓效果。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者,提示尿激酶更有利于脑血栓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利于康复进程,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文勇.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0,31(17):2617-2618.

[2] 申平,李迪,肖翔,等.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3):84-85.

[3] 杨华君.尿激酶溶栓对脑血栓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2012,6(9):9-10.

(收稿日期:2013-12-14)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