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明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间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2例出现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28例单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对比观察组内不同骨折类型之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发生几率;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临床特征,并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几率明显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骨折后再发对侧骨折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2年,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例较大(45.5%);观察组所有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且属于老年髋部骨折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术后1年内要加强预后以及骨质疏松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最佳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71-02
髋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于老年人。该病症在我国老年人的各类病症中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的特点。目前,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也有了较大提高。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愈趋严重,致使老年髋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该病症的发病率在5%~14%之间,且在术后1年内是该病症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该研究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间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如图2所示),股骨颈骨折68例(如图1所示);将其中22例出现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28例单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72例;患者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9.4±2.2)岁;排除标准: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包括60岁)、因为车祸等因素造成的骨折、病理性骨折、双侧髋部同时骨折;观察组患者中初次骨折时为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固组间、组内比较均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该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对所有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相关检查。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统计观察组患者骨质类型。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2]:患者1~4段腰椎(股骨颈骨的密度)相较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1个标准差则可判定为正常。1~1.25个标准差之间的则可判定为骨量减少、>2.5(包括2.5)个标准差则可判定为骨质疏松)。②观察并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并比较各个骨折类型中再次对侧髋骨骨折的发生几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酥松发生几率
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比较观察组内各种类型再次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
观察组患者中初次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几率为7.4%明显高于股骨颈股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20.7%,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2,P<0.05),见表4。
2.3 通过对观察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个月~4年,平均2.2年。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例较大(45.5%),另外观察组患者均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治愈出院,见表5。
3 讨论
李涛等人[3]的研究结果发现,许多老年性髋部骨折出现再次双侧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跌倒等轻微创伤所导致的。但是经其研究证实从站立位跌倒时作用于髋部的力并不足以造成髋部骨折,这表明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是造成老年患者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最主要的原因。该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好体现。另外经过曾志远等[4]人的研究证明,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骨质疏松治疗,那么患者极易因为骨质疏松而导致再次骨折的情况。相关报道曾表示[5],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出现再次骨折的情况减少了36%。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积极的骨质疏松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髋部再次骨折的危险,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过结合该次研究结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6]分析推断,对患有骨质疏松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其手术后积极给予正规的骨质酥松治疗对于预防再发对侧髋骨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尹志强[8]等人的报道显示,如果初次骨折类型属于转子间骨折的话,其再发髋部骨质的几率要远远高于股骨颈骨折。此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为明显体现,该研究认为该种差异估计与以下因素有关:该次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较大,而转子间骨折的发生几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发生转子间骨折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比股骨颈骨折要高7~8年),另外该次研究通过观察组患着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要低于股骨颈骨折。因此笔者推断这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因为转子的骨量流失率要高于股骨颈,因此在骨折后破骨处骨细胞的骨吸收要高一些,由此导致其骨密度下降要快,因此也就更容易发生骨折。另外在该次研究中发现,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首选方法,且从该研究结果看来,该治疗方式疗效较为良好。
该院通过研究治疗,对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后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初次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几率为7.4%明显高于股骨颈股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20.7%,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个月~4年,平均2.2年,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例较大(45.5%),该院该次所得研究成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骨质疏松且属于老年髋部骨折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术后1年内要加强预后以及骨质疏松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最佳方法。
[参考资料]
[1] 屈波,潘显明,权毅,等.成都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0):733-735,703.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3] 李涛,刘智,孙天胜,等.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4):752-756.
[4] 曾志远,潘文誉,汤海峰,等.高龄脆性再骨折患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4):334-336.
[5]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17.
[6] Vochteloo AJ, Borger van der Burg BL, Rling MA,et al. Contralateral hip fractures and other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1,229 patient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2, 132: 1191-1197.
[7] 林华,朱秀芬.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与骨密度的对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7):512-514.
[8] 尹志强,王文波,金昊.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821-8823.
(收稿日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