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于对话理论的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探索

厉建娟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巴赫金对话理论认为,对话是人存在的本质,它具有平等性、差异性、开放性、生成性等基本特征,与教学特点不谋而合。本研究尝试运用对话理论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四个对话式教学步骤:师生协商教学内容;课前学生针对课文主题的资料收集和课本预习;课堂讨论和陈述;总结与反思。同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文本的对话模式,分析其内在机理。本研究对于理解对话教学实质和策划实施对话教学以及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对话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精读课;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58—03

一、对话式教学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对话”的英文单词dialogue来源于希腊文dialogos,含有“意义之流动”的意思,即意义在个体之间流动导致新的理解的产生。前苏联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平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1]人类主体自身的建构,是经由人与人的交流、价值的交换与实现,经由对话而展开的历史的过程。[2] 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哲学理念,乃至一种人文精神。对话主义强调作为社会系统的语言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本质,以及知识是人们共建的,而不是个体独有的。[3]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马丁·布伯在其代表作《我与你》中指出,个体与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发生关系的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种,即“我—你”关系和“我—他”关系,而真正的对话关系是“我—你”的平等关系。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对话式教学是根据其自身的教育经验和现行的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对话教学的基础是平等、谦虚、信任和爱。

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主体间的精神交流和文化沟通等相互作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对话理论应用到课堂环境中,主要包括人与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巴赫金提出的对话构成三要素包括对话者、对话内容和对话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体现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根据研究需要,综合各种教学理论,我们认为,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就是要以平等、民主为第一法则,在正确的外语学习观、教学观和教材观的指引下,教师从学生的个体英语语言基础和学习心理出发,营造真实的、有意义的、与教学目的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积极配合,力求实现师生、生生、生本间的沟通与合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引领学生主动获取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基于个体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独特意义体系的过程,让学生习得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英语语言技能和知识。

我国学者对相关对话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研究成果甚少。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活动基本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参照本宣科,教授内容和学生需求不匹配,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韦尔斯在《在对话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下的课堂实践》一书中强调,教育应该在与孩子们共同探讨与其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够引起其极大兴趣的问题中实现。[4]目前,改革英语课堂独白式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师生关系的呼吁日益强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践对话式教学,无疑是一个大胆和创新的尝试。对话式教学倡导师生合作探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将课堂活动设计成对话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习、领悟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话式教学的特征

首先,就对话的主体关系而言,对话式教学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一个参与对话的平等主体;学生也不再是纯粹的聆听者,而是一个平等参与对话的主体。

其次,从对话的过程来看,对话式教学是一个合作和互动的过程。对话是一种普遍的交际方式,必然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相互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对话式教学更为强调或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沟通、合作以及经验共享。对话式教学是以对话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和发现。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观点质疑、发问,进而积极思考、探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后,就对话的结果而言,对话式教学以知识的创造和生成为目标。对话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在对话式课堂教学中,对话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可以是针对主题的任意维度的延伸。开放性的交流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形成,超越了单纯的意义沟通,从而具有了意义重构和生成的功能。

三、大学英语精读课对话式教学模式

以对话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体现对话精神,由此变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并辅以针对课文内容的问答,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创造,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往往被参考书或教材模式化。基于对话式教学的理念,我们尝试性地改革了大学英语教学,将教学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师生协商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对话式大学英语课堂在教学内容上主张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课前,师生通过协商来决定教学内容,这种协商以师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基本了解为前提。这种方式能促进师生间思想情感的沟通,使其在学习意愿、学习手段和学习结果等方面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对话主义平等、民主的思想。

(二)学生针对课文主题的资料收集和课本预习

师生经过协商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将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收集。这一步骤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源收集学习资料,对以文本形式存在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这实际上就是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并提出疑问和批判性的见解。这里的课本预习不再是简单地记忆新词,而是要注重理解文本意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课堂讨论和陈述

这一步骤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师生、生生对话。真正的对话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对话式课堂氛围必须是开放的、包容的、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分享对于文本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对话式教学离不开交流与互动,而互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师生问答等。在讨论和陈述中,双方要敞开心扉,倾听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允许各种观点共存、多声共鸣的课堂才是对话式的民主课堂。

(四)总结与反思

在对话式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这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对话、自我教育。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思考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学生可以从学习内容的理解、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学习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反思,同时,针对出现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制订相应的弥补策略。总结与反思是建构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人类认识的本质乃是一种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和互相回应、互相呼唤。对话式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人与人的对话(图1)和人与文本的对话(图2)。

对话式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充满师生、生生对话的探究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可以采用问与答的形式,至少应包括一个提问—反馈—评价话语链。教师是拥有高一级语言能力的对话者,在互动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架式帮助,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对问题的回答也应是开放性的、多维度的。教师也有与全体同学的交流,比如,与学生一起讨论课程内容,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小组讨论、课堂活动或者是对某一观点的集体讨论。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包含思辨、记忆、分析及解决问题等多种思维活动,在碰撞与交互中,会生成新的知识与创意。钱中文先生说过:“人文科学重在理解,理解是人与人的对话、主体与主体的交流、意识与意识的交锋。我与你的相互讨论与了解,在对话与交锋中,两个主体互揭短长,去芜存精,共同发现,揭示与充实真理因素。”[5]

图2中的文本,指的是教材、网络上的资料等所有与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人与文本的对话就是对文本知识的再加工,可以分为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两种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根据教学目标和参考书进行备课,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不是平时所说的课前预习。对话强调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构建自我,与自我对话。具有不同认识经验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理解、记忆、思考、收集和创造性地加工文本信息。教师需要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则需要与教师或者同学探讨产生的疑惑及个人见解,将人与文本的对话再回归到人与人的对话。对话是一种方式,文本是对话的“情境”,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对话便是“交互”,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意义的建构和新的生成。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既不是教师独白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进行表演活动的领地,它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共同建构知识的“社区”,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将对话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习、领悟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M. M.Bakhtin.Problems of Dostoevsky’s Poetics[M].Emerson,C.ed. & trans.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

[2]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文化转型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S.Lyle.Dialogic teaching: Discussing theoretical contexts and reviewing evidence from classroom practice[J].Language and Education, 2010(3).

[4]G.Wells.Dialogic Inquiry:toward a sociocultural practice and theory of educa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5]钱中文.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