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于学情视野下的议论文写作训练

李永英

自 “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个概念提出以来, 议论文写作教学俨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也向我们一线的老师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笔者看来, 所谓 “任务驱动型作文” 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 写好一篇议论文始终要追逐合情合理、对话意识和思辩性, 只是这类的作文在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真正需要考生深入思考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样的作文要求更贴近学生生活, 更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力, 有更广阔的话语空间。然而, 我们学生的作文却呈现出另一种尴尬局面: 抓不住主体问题、 缺乏思考力、 语言乏力、 思想扁平、 逻辑混乱, 我就此称其为 “思维怠症” 。笔者认为, 作文教学只有基于学情视角, 通过把握、 归纳、 提炼而进行智慧引导, 我们是可以有效疗治学生的 “思维怠症” 的。

一、 引导训练寻找行为生成条件

一个论断总有它的前提条件, 分析寻找其成立条件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也是议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对某事或某现象提出看法, 但事件或现象会涉及到当事人行为的是与非。不管当事人的行为是非对错, 都有他行为的前提条件。比如:2015年全国卷的 “小陈” 举报自己的父亲的前提条件是: 在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 一危险, 二犯规; 家人屡劝不改; 迫于无奈, 更出于生命安全考虑。

如果能够把当事人的行为条件作比较全面透明的分析, 那么不管提出观点还是论证观点, 都有了打开思维空间的充分可能, 也有了深入事件本身去分析的条件。因此, 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 从事件背景、 行为原因、 行为过程、 行为结果等方面仔细寻找,逐条进行罗列, 并且用一个时间段来专门训练, 强化他们的发现意识, 此为激活学生思维的最初起点。

二、 引导训练把自己嵌入情境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本身就是一个命题, 有当事人或渉事对象。那么, 这时老师教导学生首先把渉事方都寻找出来, 其次选择一个对象让自己 “对号入座” ,放自己到事情的情境中, 然后作几个推想:

1.你对事件中的他是什么感受?为其点赞?同情?谴责?批判?

2.如果你是事件中的他, 你会怎么处理。比如: 你会怎么做, 你会怎么说?

3.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说?

4.你的反对者可能会怎么推翻你的意见。

以2016年漳州市质检题为例:

老师在上面讲课, 学生在下面低头玩手机, 老师强调课堂纪律也没用。强调了八周之后, 老师还是看到了她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 —有两位学生低着头闷声玩手机, 完全没有理会课堂。老师终于爆发了, 她把他们的两台iphone6从窗口扔了出去。该老师曾在朋友圈中中写道: 我自知才学有限, 但从来不敢懈怠课堂, 始终视之为最神圣的所在。对于摔手机一事, 该校学生、老师观点不一, 也引发了朋友圈的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 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有学生沿着以上的问题, 对老师作了角色演绎:

1.我为老师的行为点赞, 认为老师做得好;

2.如果我是她, 我也会扔;

3.因为我已经反复强调了八周之久, 八周, 两个月, 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改过, 可他们还不顾课堂仍低头玩手机。首先他们是屡教不改; 其次, 不懂得尊敬师长。我作为教育者, 就责任上说, 对于这些学生该要发发怒, 才能让他们在意、 反省, 才能让他们从心里明白自己的错误, 从而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4.反对者可能会说: 但你没必要扔手机。首先, 毕竟那是两台iphone6, 价值不菲, 是学生的私有财产; 其次, 你是老师, 老师要讲求为人师表, 你在学生面前发怒, 有损形象的; 再者, 老师要关爱学生, 对学生要有耐心, 要是学生的家长告你不称职, 到学校讨说法怎么办?

该学生作了这样的推想之后, 正反双方的理由在他的思维中较量了起来。那么, 不管是提炼观点, 还是展开论证, 都有了产生对话的思维准备, 就不至于鲁莽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 所谓的思辨意识也能这样慢慢培养起来。

三、 引导训练理性加工

把自己嵌入情境的推想是融入个人情感的思考, 是设身处地地思维推行, 是属于感性的认知, 议论的合情性已经具备了条件。而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学生作出理性的论断, 并进行合理地论辩, 这是议论文的关键所在。因此接下来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理性加工, 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道理, 也就是公众能接受的共性认知。理性加工最实用的方法是从个体联想到整体, 从个例上升为普遍。就上面这个学生的推想为例:

正面思维: 老师课堂扔手机是此事件, 是个例。而教育者教育学生要反省, 懂得为人处世是负责任。这是从个例提炼到普遍道理。还可以进一步的延伸提炼: 教育者推演为人, 那么整句话就可以抽象为 “人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

反面思维: 两台iphone6、 老师发怒是个例。而老师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 有耐心是普遍道理。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 有耐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那么整句话又可以提炼为 “人要坚守职业道德” 。

这一步的训练显然要高于前两步, 思维上要求质的转化, 因此更需要反复磨练, 反复实践, 直到学生的思维意识建立起来。

练好 “三步曲” , 激活思维源。以上三个过程的训练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强化思维的流动意识, 建构思维的运行流程。练好此 “三步曲” , 学生形成了观念, 产生了动作反应, 那么激发其心灵深处的潜在的积极力量, 激活他们的思维源就能顺理成章。

作者单位: 福建长泰县第一中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