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论文(共2篇)

导读:电影文学教育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觉得特别的迷茫的,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样的内容比较好,所以就会大量的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本论文分类为职业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电影文学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试论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中国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性和深刻性。电影文学结合了电影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实现了人文美学的独特表达。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艺术比较开放。电影导演将中西文化艺术紧密结合,完成了一部又一部表达美学思想的电影。文学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影文学中审美思想的表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美学思想中西电影文学思维升华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1中国电影观众审美问题分析

在中国电影文学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创作的主题与设计都来自于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贴近人们生活从而使电影的价值充分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人们对于电影的要求及追求也不同,人们往往通过电影文学以便让自己心旷神怡,凝神缓解生活中的压力,通过电影艺术使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1.1电影文学表达的中国化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许多电影的主题都是符合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了缓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通过一些艺术形式贴近群众的文化生活。平民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较大,传统的电影文学在艺术表达上过于脱离实际,使得电影与观众的情感沟通不足,不能够将美学思想得意以诠释。许多文学电影以人民群众的角度拍摄,一方面能够使人民感到亲和感,另一方面以人民群众为主,使整部影片具有幽默、平和的特点,以小人物为背景,体现出电影文学作品的独特美学思想。

1.2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

主流价值观的体现是电影文学作品表达的重要表达方式,对于一些热爱文学的人来说他们认为文学作品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味,通过文学作品能够反应出当代社会的发展从而体现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许多文学作品通过电影的形式表达出来,更能够突出作品的主题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电影在发生地首次出演时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热爱文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人们透过美学的本质彰显文化的特质从而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体现出电影的独特魅力。通过电影文学使观众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对文学文化有独特的见解,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

2中国电影文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2.1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是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探究出来,因此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传统文化的表现内涵丰富,中国美学思想将抽象的事物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从而表达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而中国的民间艺术更是在中国发扬光大,民间艺术体现了人民的真实生活,富有乐趣。如果以民间艺术为电影主题,足够提升文学作品的知名度,民间艺术幽默风趣同时又是人们智慧的体现,符合人们的生活,民间艺术散步在各处,使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又增添了生机,中国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正是促进中国走向国际的指南针,从而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对中国电影文学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的诠释。

2.2电影文学中的传统文化体现

当今社会中国的发展正处于蓬勃阶段,中国新兴产业在世界各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电影文学中的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重视,尤其在电影文学方面。电影文学体现的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既促進了文化的传播又体现了文化的艺术价值给电影的创作者带来高效益。将传统的文化贯穿于整个电影文学中的策略,将会极大提升电影的艺术性,从而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

2.3电影文学中的伦理道德分析

要想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就必须遵守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修身养性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将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表达出来。家是人们生活的港湾,从古至今家庭和睦也是体现了优良的文化艺术,“家”注重于伦理道德,但同时也为电影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电影文学以家为主题,围绕家庭展开一系列的故事使电影更贴合实际,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体现出人们生活中的道德思想。

3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文学美学思想的辩证分析

3.1从具体艺术表达手法上比较中西方电影文学的差异

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宝藏是无穷无尽的,人们只有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才能享受大自然的艺术气息。使艺术在人民生活中得以发扬,西方的美学思想中在自然情景方面有廣阔的发展前景,而中国的诗歌书画等方面都流传着古代的韵味,使自然之美尽可能的得以还原。在书写方面,临摹他人的字迹时模仿的程度越高,对业界美的认识也就越加深刻。西方绘画注重写实,而中国绘画注重写真。写真在电影文学中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在电影文学中以家庭作为电影的主题,生动的体现了喜怒哀乐的无常,故事主人公通过在经历大悲大喜从而得到个人修养层次上的提升。

3.2从世界本源上:比较中西方电影文学的差异

西方文学作品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们的思维潜在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从哲学的发展观来看物质决定意识,以思维论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人上千年的文化生活。西方的文学作品表达思想的逻辑性这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有明显不同,中国传统的文化表达了更多的感情色彩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因而中西方电影文学产生了差异。

4结语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追求艺术体味文化的韵味。在电影文学方面,中西方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具有特殊性与共性相结合的特点。人们通过多种形式来体味生活,尤其在现在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同时为促进电影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对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实践,从而提升中国电影的发展水平。电影文学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结合实际体现中国人民的心理需求,从而提升电影艺术内涵以及商业价值。

第2篇:浅议陈荒煤对电影文学队伍建设的建树

摘要:陈荒煤对电影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电影文学及其创作队伍的重视和倡导。陈荒煤反复强调电影文学的基础性作用,立志培养新生的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力量。他精心筹划,创办内部刊物,开办电影剧作讲习会,举办剧本评奖活动,创办电影刊授学院和夏衍电影学会,等等。凡此种种,不仅在青年作家中普及了电影剧作知识,还培养和发现了一批新人,壮大了新中国电影编剧队伍。

关键词:陈荒煤;电影文学创作;编剧队伍;电影管理

作者简介:刘璐(1992-),男,山东德州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管理、电影管理。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作为一名以作家身份走上新中国电影事业管理岗位的官员,陈荒煤选择从老本行文学创作起步,设在西单舍饭寺胡同的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成为他由“外行”逐步转向“内行”的阵地。今天我们研习中国影史中,诸多被奉为“红色经典”“革命经典”“中国新样式”的影片均沁透着陈荒煤个人的辛勤付出、艺术造诣和政治智慧。

陈荒煤对电影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电影文学及其创作队伍的重视和倡导。“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电影要上去,基础要打好,更上一层楼,基础要深厚。”他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电影文学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这一艺术创作层面的关注引申至管理实践自然离不开培养、搭建创作队伍。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整个后半生。陈荒煤为建设电影文学创作队伍所作出的努力不仅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剧作家,谱写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其管理决策的影响力还使今天的领导者和创作者广受裨益。

一、重视电影文学剧本及其创作队伍建设的基础性

50年代初期,经过对影片《武训传》《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后,电影界立刻陷于沉寂,“遵循着毛主席的文艺方向”[1]的电影作品远远地落后于群众的需要。作为电影界的居津要者,陈荒煤紧紧抓住电影文学剧本创作这个“牛鼻子”。履新电影局副局长不足两个月,他根据电影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形,写作了《作家要努力创作电影剧本》,并作为《文艺报》社论发表。此文可视作陈荒煤广泛呼吁电影文学创作的开山之篇,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电影剧本是影片的基础”,是“推动电影事业前进一步的关键性的问题”。陈荒煤并没有着墨于分析其时造成电影事业发展停滞的客观政治因素,而是沿着《讲话》的精神,直接从艺术创作方面判断问题、切入主题。他认为,当前电影生产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数量很小、质量不高;缺乏供应电影制作的一定数量的剧本,尤其是缺乏优秀的电影剧本是阻碍电影工作的根本原因。陈荒煤坦言,“凡是根据生活基础薄弱和思想性较差的电影剧本而摄制的影片,无论多么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也无法弥补其先天的缺陷。”[2]电影文学剧本在陈荒煤心中的基础性之重,由此可见。作为领导者,兼具文艺家双重身份的陈荒煤也善于执掌事业协调发展这个天平的平衡性,他既承认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有一定的难处,为作家削减施压的砝码;又将矛头向内转,检讨全国文协和电影局在电影剧作组织工作方面的失职。最后他还特别强调电影艺术题材与样式的多样性不应仅寄托于少数专业创作者,更要求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作家参加剧本创作。

陈荒煤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电影文学剧本及其创作队伍建设的论述,如《关于电影剧本创作问题》《为繁荣电影剧本创作而奋斗》《青年作家要踊跃地参加电影剧本创作》《更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等等。在具体的创作指导层面,陈荒煤着重强调当时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中的突出共性问题,即概念化、公式化和自然主义现象猖獗,具体表现为剧本主题、题材范围狭窄。他将创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归结为忽视电影艺术的特殊表现方法,意在警惕剧作者摒弃懒惰思维,积极探索电影语言的丰富性。为防矫枉过正,陈荒煤又以中国作协理事会理事的身份引导作家正视电影艺术的特殊性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尝试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在宏观的事业领导层面,陈荒煤要求作家协会同电影局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和措施积极地帮助作家来掌握、熟悉电影形式,作家协会及其各分会应把组织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的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在各电影制片厂建立编辑处,直接与作家联系;倡议文艺批评和理论方面的力量能够对电影文学剧本创作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和研究,等等。此外,他还毫不保留地检讨了剧本在高层审查时存在的层次多、时间慢等工作缺陷。“影片产量的增加以及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文学剧本的供应。”[3]在管理实际中,陈荒煤更是努力地实践着其电影文学观。应该说,陳荒煤从事电影领导十四年里,抓电影文学剧本及其创作队伍建设始终位列其工作实践的核心,在他不断“唠叨”宣传的影响下,直到六十年代初期,全国电影文学创作得到了飞跃发展,剧本质量和剧作理论日益丰满并渐趋成熟。即便到了新时期,“电影观念有了变化,但剧本创作的地位没有因此而动摇”,“依然是领导电影的工作重点”。[4]

二、搭建平台,推广经验,激励创作

位于北京西单舍饭寺花园饭店的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1955年2月改名为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是陈波儿主导成立的以培养新中国编剧队伍、查审电影剧本为目的的局直属机构,“1953年陈荒煤担任电影局副局长之后创作所一直由他领导,其间创作所的一系列改革和活动许多都与他有直接关系。”[5]影片《内蒙春光》停映后,在周恩来的提议下,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指导委员会”成立。江青以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身份独揽大权,控制得过严过死,强调“史实样式”和“重大题材”。《武训传》批判事件后,“政治标准第一”成为实际管理中的唯一标准,严重挫伤了初建的新中国电影事业。据罗艺军回忆,陈荒煤到剧本创作所后,开始扭转这个举步维艰的创作局面;为加强编辑力量,成立了编辑部,还办了内部刊物《电影剧本创作通讯》;剧本创作所的剧本送审时,可直接送到陈荒煤手中。[6]陈荒煤还“非常重视对编辑和编剧人员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为此剧本创作所会不定期地进行一些集中学习活动,每次会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通过共同学习、观片、讨论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艺术素养和理论水平。”

陈荒煤立志要培养新生的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力量,指导青年作者熟悉电影艺术的特殊性和掌握电影剧作知识,为此他精心筹划,开办了电影剧作讲习会。1954年10月至12月,在陈荒煤的主持下,电影局联合中国作协举办了第一期电影剧作讲习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8位青年作家参加了这次讲习会。陈荒煤请到周扬、茅盾、丁玲、冯雪峰、阳翰笙、老舍、张天翼、夏衍、洪深、蔡楚生等当时国内顶级的文艺家和理论家为这次讲习会授课,主要通过观摩《夏伯阳》《乡村女教师》等苏联及其他外国影片和国产影片来讨论创作经验,学习电影艺术和剧作知识。第一期讲习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业时不少学员都拿出了可堪称自身创作生涯“代表作”的电影剧本作品,有的甚至是处女作,如白桦的《山间铃响马帮来》,李準的《老兵新传》《李双双》,鲁彦周的《凤凰之歌》等等。1956年和1957年,陈荒煤将电影剧作讲习会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上海、重庆、武汉、成都等地,参加学员达上百人,讲习会不仅在青年作家中普及了电影剧作知识,还培养和发现了一批新人,壮大了电影编剧队伍。

为了动员全国作家加入到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的行列中来,在陈荒煤的奔走努力下,中国作家协会专门成立了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委员会,具体领导全国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工作。陈荒煤还以奖金挂帅,发起电影文学剧本征集活动,广泛吸引全国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写作电影剧本。评委会收到应征稿件近两千件。由于1957年中开始的“反右”斗争,评选结果延迟至次年10月才揭晓:一、二等奖空缺,七个电影剧本获得三等奖。这也是“十七年”时期举行的唯一一次全国性的电影文学剧本评奖活动,对促进剧本创作影响深远。此外,陈荒煤在团中央与中国作协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作关于电影文学剧本特性问题的报告,鼓励青年作家踊跃地参加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工作。

1984年,退居二线任文化部顾问的陈荒煤领衔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山西刊授大学创办了中国电影刊授学院,并担任院长职务。这个机构采取刊授、面授和电化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發现和培养电影文学创作和评论人才,旨在“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有才能的专业编剧和业余编剧队伍,促进电影文学的发展和繁荣”[8]。学院还在上海、武汉、江苏等地设立分院,主要教材和教学指导性刊物有《电影论文选》《新时期电影十年》《中国电影刊授学院院刊》《当代电影》等。退休后的陈荒煤参与活动甚多,平日工作依旧繁忙,且当时未设立双休日,所以他经常抽调星期日时间为刊院的学院讲课。由于经费不足致负债甚多等原因,电影刊授学院仅办学三年九个月,招收了两届学员竟达7490人,其中3000余人顺利结业。

三、创办中国夏衍电影学会

中国夏衍电影学会是陈荒煤临终前为中国电影文学事业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在他的筹划和推动下,于1995年9月3日正式登记成立。他本人也成为首任会长。陈荒煤倡议在学会章程中设立“夏衍电影文学创作基金”和“夏衍电影文学奖”,并作为学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一直以来,电影界有多项评奖活动用以表彰电影导演和演员,但电影文学工作和制片厂领导却“榜上无名”。有感于此,陈荒煤提出颁评“夏衍电影荣誉纪念”,以此弘扬夏衍从事革命电影事业的精神,发掘和培养电影剧作新人。随着电影评奖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最初的夏衍电影文学奖已于2006年更为每年度举办的“夏衍杯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一届。“夏衍杯”是中国唯一一项电影剧本的政府奖,有“中国电影编剧的奥斯卡奖”之誉。诚然,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在推进专业电影文学创作队伍的建设方面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