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规范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92例,就其临床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治疗结果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9例,占87.8%,有效抢救时间为(32.05±6.37)min。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是否成功和有效与复苏开始的时间、熟练的抢救配合和电除颤时间均具有密切相关性。使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规范化;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是避免心脏骤停发生生物学死亡的重要手段,为抢救的第一步,规范化的急救护理为提高复功率提供了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90例,就其临床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治疗结果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2例,男57例,妇35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62.5岁。心脏骤停原因:12例为脑血管疾病,37例为心血管疾病,17例为呼吸系统疾病,4例为外伤,5例为晚期肿瘤,6例为严重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3例为中暑,5例为异物窒息,3例为中毒。急诊留观室急救51例,院前急救39例。
1.2诊断标准患者颈动脉无搏动,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以上2项即可对心脏骤停做出评定。其它表现包括:瞳孔固定散大,抽搐样呼吸或呼吸停止,心电图表现为室颤、心室停搏、无脉性室速及电活动,全身皮肤发绀。
1.3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复杂措施依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气管插管88例,放弃插管2例,除颤41例,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的急救护理中操作包括:具体如下。
1.3.1气道及时开放患者一旦有呼吸骤停出现,应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保持呼吸道呈通畅状态,可先用人工气囊对呼吸进行辅助,使氧饱和度在短时间内争取达到90%左右,患者心骤停为一过性时应对气管插管造成的损伤尽量避免,并最大限度的为有效复杂争取时间。若血氧饱和度的较高状态气囊辅助呼吸不能维持时,应立即行呼吸机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1.3.2合理的给药方法应在心肺复苏中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以使药物迅速在循环中达到峰值浓度。应选择距心脏近的大静脉作为静脉通道,使药物的作用迅速发挥。因患者在复苏期远端肢体血流呈明显减慢的状态,下肢远端静脉及手背或腕用药效果不佳。应在肘部外周大静脉在临床工作中建立至少2条的静脉输液通路。
1.3.3心肺复苏后护理心脏骤停的患者经抢救已停止的呼吸功能和心脏排血功能得到恢复,虽然抢救了患者生命,但心脏停博所导致的严重脑水肿、缺氧、酸中毒、二氧化碳潴留、电解质紊乱等对心血管的威胁并未消除,随时有再骤停的发生,故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后的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血压及心率变化的监测:因心博骤停后的酸中毒、缺氧、原发病加重或电解质紊乱,使心肌细胞功能直接受到影响而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②预防肺部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吸氧时呼吸道通畅,对口腔痰液和分泌物及时清除,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对痰稠不易吸出的患者湿化痰液以成功清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吸痰导管及时消毒更换,同时做好空气及环境的消毒,对痰液的色泽和量进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对呼吸功能进行监测:护理人员需对呼吸潮气量、频率、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等支标进行观察分析。
1.3.4脑水肿和脑缺氧的预防、急性肾衰竭防治对患者的瞳孔大小、神志、对光反射情况进行观察,做好心肺复苏中的脑复苏,其护理包括降温、脱水等。同时对急性肾衰竭进行防止,可通过保持静脉通畅,对热量、液体量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依据医嘱进行补充,常规留置导尿管,对尿的性状和颜色进行观察,积极控制感染。
1.3.5心理护理患者复苏清醒后易存在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需做好临床心理护理工作,对患者行健康宣教,热情关怀其心理状态,使患者焦虑、悲观消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4标准评定经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在动脉博动可扪及,血压≥表60mmHg,瞳孔较前回缩,唇色、面色由苍白呈红润转变,并呈24h以上维持。另外患者可完成指令性行为动作,意识恢复,脑部功能未遗留严重障碍,存活在2w以上为复苏存活成功。
2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9例,占87.8%,有效抢救时间为(32.05±6.37)min。
3讨论
心脏骤停(CA)是急诊突发事件中较为常见,为多种病发因素导致的极危重的临床状况,是指心脏突然终止射血功能,因脑血流在心脏骤停后突然终止,患者意识在10s左右即会呈丧失表现,在4-6min患者中大部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坏,故需要采取紧急救治[2-3]。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对患者呼吸、神志、大动脉搏动情况进行监测,做好呼吸道的清理工作,开放气道,行胸外心脏按压,面罩通气,准备呼吸机、气管插管、接监护仪,静脉通道建立,依据医嘱给药用并行除颤和记录等,使急救工作有序的实施。
心肺复苏抢救是否成功和有效与复苏开始的时间、熟练的抢救配合和电除颤时间均具有密切相关性。护理人员需定期就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和理论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其急救水平,使应急能力加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