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对莲须的本草记载、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以及药理作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莲须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目前莲须的化学成分研究相对不足,药理作用主要为总提取物的活性研究,其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均不明显,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其含量测定也没有明确的指标成分。故后期可对莲须的化学成分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莲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莲须 化学成分 黄酮 药理活性 固肾涩精 含量测定
莲须(Nelumbinisstamen)为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雄蕊。夏季花开时选晴天采收,盖纸晒干或阴干。其味甘、涩,性平,归心、肾经,具固肾涩精之功效,可用于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1-2]。我国各省区大都有莲存在,但其主要栽培地多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苏及两湖地区等地,全国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公顷以上[3]。目前对于植物莲的化学研究主要在于莲子心、荷叶,对与莲须的化学成分研究还不多,仅有陈艳琰等[4]对于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有过研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中对于莲须的含量测定项并无相关成分的规定,主要的药效成分也不明朗。本文就莲须的相关研究作简要概述,以促进莲须后期的研究及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本草沿革及记载
莲须作为传统中药材,在西周时期《诗经》中莲称为“菡萏”,《尔雅》中曰“芙蕖”,晋《古今注》中曰“芙蓉”,而莲在本草中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归于水果类,载为“莲藕”[5]。莲须最早载于宋代(公元1253年)严用和所撰的《济生方》,用以治疗遗精[6]。
莲须具有清心、益肾、涩精、止血之功效。可治疗梦遗滑泄,吐、衄、崩、带,泻痢等症[1]。古籍中对其应用的记载多为固肾涩精方面作用,如《本草经疏》:“莲蕊须《本经》不收,而古方固真补益方中,往往用之。详其主治,乃是足少阴经药,亦能通手少阴经,能清心,入肾固精气,乌须发,止吐血,疗滑泄,治梦遗精滑最良[7]。”《本经逢原》:“莲须,清心通肾,以其味涩,故为固涩精气之要药[8]。”《本草求真》:“莲须,甘温而涩,功与莲子略同。但涩性居多,不似龙骨寒涩,有收阴、定魂安魄之妙;牡蛎咸涩微寒,兼有化坚解热之功;金樱徒有阻涩之力,而无清心通肾之理尔[9]。”《本草纲目》:“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吐血[5]。”《本草通玄》:“治男子肾泄,女子崩带[10]。”
2 化学成分
从90年代初开始对莲须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共16个化合物,检测到4个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检测其挥发油,发现挥发油中含有44种化学成分。
陈艳琰等[4]采用95%乙醇对莲须进行提取后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1-癸醇、二十四烷酸、棕榈酸、环阿尔廷醇、环阿尔屯烷-23-烯-3β,25-二醇、金色酰胺醇酯、β-谷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酸、山萘酚、山萘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异鼠李素16个化合物。荆瑞俊等[11]采检测发现莲须中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苷4种有效成分。冯峰等[12]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莲须挥发油后利用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莲须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总成分的89.98%,主要为脂肪酸萜烯烷烃类成分,其中脂肪酸(棕榈酸为主)含量最高,其次为萜烯类化合物。此外,周荣汉等[13]主编的《植物化学分类学》记载了莲须中含有生物碱,但从未有研究者分离或检测到生物碱。
3 理化分析
在目前莲须的理化分析中均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苷等几种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指标成分,其中槲皮素和山萘酚为最常用指标。
荆瑞俊等[11]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法(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for ultraviolet detection,CZE-UV)测定中药莲须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苷4种化学成分。4种物质在离子浓度为40 mmol/LNa2B4O7的缓冲溶液(p H 9.0),分离电压为16 k V,波长为254 nm时,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测定。
孟宪生等[1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采用Shim-pack CLC-ODC色谱柱(岛津反相C18柱);以甲醇∶0.025 mol/L磷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 nm。测定组分槲皮素、山萘酚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得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97%。此方法为控制中药莲须的内在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定指标和方法。
马银海等[15]研究了用固相萃取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用90%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用Waters Sep-Pak-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以安捷仑ZORBAX Stable Bound(4.6 mm×50 mm,3.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0.2%磷酸:甲醇(体积比50∶50)为流动相,在该色谱条件下,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在1.5 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方法标准回收率为98%~102%,RSD为0.87%~1.22%,比常规液相色谱法缩短了80%的分析时间。该方法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测定的方法。
李彦博等[16]采用Phenomenex-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在350 nm处对莲须中的木犀草素进行含量测定;发现木犀草素在0.204~2.04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44%,RSD=0.82%(n=6)。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陈建忠等[17]用25%的盐酸∶甲醇溶液(1∶4)水解提取莲须样品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水解液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在流动相为甲醇∶0.0125%磷酸溶液(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的条件下等度洗脱,测定其水解苷元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发现不同来源的莲须样品中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酸水解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莲须药材中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的测定,而15批不同来源莲须的含量测定结果为进一步修订莲须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苏本华等[18]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5%三氯化铝甲醇溶液为显色剂,在波长413 nm处对样品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总黄酮在3~30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95%,RSD=0.90%(n=6);建立了莲须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杨冰等[19]通过优化薄层色谱条件,将山萘酚、莲须标准品、莲须样品三种溶液均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醇∶甲酸∶水(5∶3∶1∶0.1∶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后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发现其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故薄层色谱法可作为莲须质量控制的方法。
李庆等[20]采用容量分析法测定莲须花粉粒的显微特征指数,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莲须中异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及异鼠李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莲须中花粉粒显微特征指数与异槲皮苷、槲皮素有相关性,与木犀草素、山萘酚及异鼠李素无相关性。李庆等[21]采用色差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莲须药材的粉末颜色与总黄酮的含量的关系,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颜色值与总黄酮含量间的相关性,发现莲须药材总黄酮含量与药材粉末明暗程度有关,其粉末颜色越亮,总黄酮的含量则越高。
4 药理作用
目前莲须的药理作用研究多集中在其提取物中,其提取液具有收缩子宫、弱雌激素样、抗腹泻、抗氧化、镇痛等作用及其他功效如补脾止泻等作用。
4.1 对子宫的作用
吴丽明等[22]通过观察莲须对正常和孕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莲须能增加正常大鼠和早孕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力,具有催产作用。莲须能使幼雌性小鼠卵巢增重,幼雌性小鼠子宫增重,使子宫内膜发生改变,且阴道开口时间提前,阴道开口率增加,提示莲须在体内整体试验有雌激素样作用,为弱雌激素样效应。吴丽明等[23]将0.6~9.6 mg/ml剂量莲须加到小鼠离体子宫;将0.88、4.4、8.8 mg/ml莲须加到大鼠离体子宫和2.2、4.4、8.8 mg/ml莲须加到早孕大鼠离体子宫后,分别观察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发现莲须能增加多种实验动物子宫平滑肌收缩力,且剂量大时子宫收缩频率增加,具有催产作用。吴丽明等[24]在观察莲须对正常和孕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时发现莲须能增加正常大鼠和早孕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力,具有催产作用;且莲须能使幼雌性小鼠卵巢增重,幼雌性小鼠子宫增重,使子宫内膜发生改变,且阴道开口时间提前,阴道开口率增加,提示莲须在体内整体试验有雌激素样作用,为弱雌激素样效应。
4.2 抗腹泻、抗氧化、镇痛
周细根等[25]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给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0.2 ml/10 g,给实验组小鼠灌胃莲须乙醇提取液0.2 ml/10 g,30 min后对两组小鼠均灌胃10%的卡红硫酸镁溶液0.2 ml/10 g,20 min后测量幽门至卡红前沿的距离。结果显示,莲须乙醇提取液能明显减少卡红推进距离,降低卡红推进百分率。表明莲须乙醇提取液对硫酸镁所致小鼠腹泻具有明显的拮抗效果。吴丽明等[26]发现1.0 g/kg莲须可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和抑制冰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沈雅琴等[27]通过研究发现莲须能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肠性腹泻和番泻叶引起的大肠性腹泻,但却不影响小鼠的胃肠推进运动,因此莲须的抗腹泻作用并非抑制肠运动,故其作用机制不明。张明发等[28]研究发现莲须能预防电刺激大鼠颈动脉,损伤动脉内皮细胞而引起的血栓形成,但无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对血凝过程也无促进作用。
Park等[29]采用MTT法研究了莲须水提物对小鼠GC-2 spd(ts)细胞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研究莲须水提物对GC-2 spd(ts)细胞过氧化氢诱导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测定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莲须水提物在GC-2 spd(ts)细胞中具有抗氧化活性。
4.3 其他
高林等[30]认为慢性肾脏疾病蛋白尿是虚实夹杂的病证,治疗需要虚实结合。重用莲须固涩精气,辅以金银花、黄芩、赤芍、牡丹皮、小蓟、栀子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药补泻,并施标本兼顾。庞桂香等[31]采用莲须治疗婴幼儿脾虚泄泻有独特效果,能明显缩短病程,表明莲须有补脾止泻之功效。此外,研究还发现藕节与莲须合用对鼻息肉、鼻疮确有治疗作用,但观察的病例数过少,不足以充分证明,故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32]。
5 毒理研究
目前莲须的毒理研究仅有1篇[33]文献报道,且结果表明莲须属于无毒级物质,也无遗传毒性及致突变作用。
吴丽明等[33]研究了莲须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采用方法如下:急性毒性设了21.50、10.00、4.64、2.15 g/kg四组剂量灌胃。Ames试验:设0.5、5、50、500、5000μg/皿剂量,观察加或不加S9混合物对TA97、TA98、TA100、TA102菌株的影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设10.0、5.0、2.5 g/kg三组剂量,2次灌胃后,6 h制片,镜检。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设2.50、5.0、10.0 g/kg三组剂量,连续灌胃5 d,第35天后制片、镜检。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莲须属于无毒级物质。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未发现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有致突变作用和对小鼠精子有致突变作用。
6 开发前景
根据古代本草及现代中草药文献记载,归纳其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报道后,发现莲须在调节雌激素、催产、抗氧化及镇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比较来看,中医对莲须的传统认识是偏固肾涩精、遗精等治疗作用,与现代药理研究偏催产、抗炎抗腹泻的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另外古方中记载的相关药理作用现代研究涉及不多,如在岭南民间有让孕妇在妊娠末期服用莲须煲鸡蛋的习俗,这一秘方不仅能清热去胎毒,使初生的宝宝皮肤白净,不易上火,不长湿疹,另有固涩、补血止血之效,有助防止生产时大量流血的作用,还能帮助顺产,有助产的功效;但并未有临床研究证明。此外,目前对于莲须的研究不够深入,化学成分的分离研究较少;固肾涩精等主要功效的药理研究也不全面,作用机制及活性成分均不明了。作为传统中药,不仅在药典中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均没有指标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不明朗,且市场上对莲须相关产品的开发亦稍显空白,这和其具有的巨大开发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很不对等。故对于莲须临床还需开展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工作来促进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的认识,以促进莲须药材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根据莲须的传统应用特点,其研究开发应侧重于深入阐述其固肾涩精、止血、催产等药理作用的机制及其物质基础,建立莲须药材的含量测定成分及质量分析控制技术,为充分利用莲须药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74.
[2]中国科学院植物志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4.
[3]倪学明.莲的品种分类研究[J].园艺学报,1983,8(3):207-210.
[4]陈艳琰,唐于平,段金廒,等.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0):1535-1538.
[5]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17-21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八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99-404.
[7]缪希雍(明).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453.
[8]张璐.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59.
[9]黄宫绣.本草求真[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5-56.
[10]李中梓(明).本草通玄(卷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88.
[11]荆瑞俊,姜小莹,侯书荣,等.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莲须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甙[J].分析化学,2007,35(8):1187-1190.
[12]冯峰,念其滨.莲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11):50-52.
[13]周荣汉,段金廒.植物化学分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01-502.
[14]孟宪生,沙明,曹爱民,等.HPLC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J].中成药,2003,25(12):1004-1006.
[15]马银海,彭永芳,郭亚东,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4):12-13,17.
[16]李彦博,孙静.HPLC法测定莲须中木犀草素的含量[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6):488-489.
[17]陈建忠,曾志伟,曾荣洁,等.酸水解提取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莲须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5,35(2):355-359.
[18]苏本华,苏春英,孙静,等.分光光度法测定莲须中总黄酮的含量[J].中医药信息,2011,28(3):81-82.
[19]杨冰,赵希贤.莲须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首都医药,2011,18(12):56.
[20]李庆,郭爽,张建逵,等.莲须显微特征指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2):348-350.
[21]李庆,张建逵,康延国,等.莲须粉末颜色与总黄酮含量相关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4):32-34.
[22]吴丽明,张锦周,庄志雄.用子宫增重试验检测莲须的雌激素样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2):83-84,87.
[23]吴丽明,邱光清,陈丽娟,等.莲须对动物子宫收缩的影响实验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3):166-167.
[24]吴丽明,邱光清,陈丽娟,等.莲须的生殖药理作用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5,25(1):27.
[25]周细根,梁生林,胡存华,等.莲须乙醇提取液抗腹泻作用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2):9,15.
[26]吴丽明,邱光清,陈丽娟.莲须的镇痛作用及对子宫收缩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2):32-33.
[27]沈雅琴,张明发,朱自平,等.莲须的抗腹泻和抗炎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1998,(4):198-200.
[28]张明发,沈雅琴,朱自平,等.莲须的抗血栓形成、抗溃疡和镇痛作用[J].中医药研究,1998,(1):16-18.
[29]Park EH,Chang MS,Kil KJ,et al.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Nelumbinis stamen in GC-2 spd(ts)cells[J].Korea J Herbol,2012,27(5):15-20.
[30]高林,王恒,孙响波.胡遵达运用莲须治疗蛋白尿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455-456.
[31]庞桂香,高秀敏,王新梅,等.莲须治疗婴幼儿脾虚泄泻468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6):497-498.
[32]卜铁建,谢素珍.藕节、莲须合用治鼻息肉、鼻疮效果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8):39.
[33]吴丽明,邱光清,陈丽娟,等.莲须的遗传毒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