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教育心理学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很多人都是会感到特别无措的,特别是很多第一次撰写论文的作者来说,更是会无从下手,那么教育心理学论文应该怎么写呢?本论文分类为职业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利用教育心理学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学生综合能力
摘要教育心理学在初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促进初中生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是初中生学习阶段的第一责任人和督促人,本文利用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研究范畴、班级管理和学习成绩提高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其目的在于加強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提高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效率,为初中生的专业技能和人生观的塑造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学习效率
1初中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学校的微环境下人的学习情况、教学过程的学习心理、学生课堂后心理活动,以及学生在自然社会下的心理接受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把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实践相结合,以达到促进教学工作和正确引导学生人生观的最终目的。初中生的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于人格塑造、自我意识和自律引导、认知方式的学习和认知风格的培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新的知识点的适应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是认知和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有一定的世界观,但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较为活跃且开始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初中教育心理学有区别于高等教育心理学,其主要应用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班级风貌建设、班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改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扰和挫折。
2运用教育心理学管理班级
据悉,中学时期的记忆是人生中记忆里的“黄金”时期。中学生观察事物目的更明确,学习做事持久性较好,对荣辱感也有很深的记忆。因此,可利用教育心理学很好的建设班级班风。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可于每周评比一次,把一周来任课教师的反馈汇总,结合考勤等方面,张贴表扬和进步榜并把榜单公布给家长,这样对榜上有名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家长的家庭辅导部分也是一种极大的认可,同时也为其它同学树立了榜样和动力。这样就把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性的学习。也可以成立学习小组,适当搭配优秀、学习稍差以及心理素质薄弱的同学,每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通过小组内帮扶,达到以集体荣誉带动个人的进步和身心发展。
3运用心理学建设班干部管理班级
在班委推荐和选举中,可个人毛遂自荐,也可同学举手表决,充分了解每一个同学竞选班委的动机。在选举结束后,应建立有凝聚力的班干部队伍。这不仅有利于班级事务的高效率,也促进班级的团结稳定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当班干部无所作为时,班主任第一次发现可采取口头警告,第二次进行一对一深入谈话,了解不作为动机并进行心理疏导,第三次就撤换。另外,利用教育心理学建设班干部团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班主任应积极调动以学生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民主化管理。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深知管理班级的流程和不易。可以每周安排1-2名轮值班委,类似于班级纪检,专门参与和监督班干部的管理。可建立一套班干部考核系统,奖励优秀的班干部,让他们分享管理经验以及对不作为的班干部,进行严格监督考察甚至撤职等明确的赏罚机制。只有建立优秀的班干部团队,班级事务才能有序不乱地进行。
4运用教育心理学提高学生成绩
班主任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书育人的引导人。在管理好班级的前提下,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心理学要求班主任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身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要时刻保持阅读的好习惯,博览群书,沉淀和所教专业背景相关的知识,做到:“给学生一颗瓜子,自己手里要有一个向日葵”。比如班主任同时作为英语老师,在准备“likesanddislikes”话题时,除了教授课本上食物的单词,让学生谈论对食物的喜好外,教师还要根据地区差异,谈论本地区学生日常的饮食。还可以查询这些食物搭配是否符合营养学,引导学生审查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从而制定一个更合理的饮食计划,改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5运用教育心理学处理师生关系
中学时代是学生最叛逆的时期,很多学生出现厌师心理甚至厌恶该教师所教学科。因此利用教育心理学与问题学生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可在上课之余,深入学生宿舍,像朋友一样和学生聊聊家常,像长辈一样关心学生的冷暖。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也才能从根源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在查寝时发现张同学夜不归宿,当班主任在附近网吧找到他时,并不是冲进去大声的呵责他,而是等他出网吧时,带他回校,在回家的路上,班主任和张同学心平气和的聊了起来,才知道他是由于父母吵架心烦,才经常跑去网吧发泄,班主任及时与该同学父母沟通后,在课余时间带该同学去相关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及时教导了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此后该同学再没有出现违纪行为。总的来说,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佳方式,但沟通也要注意方式和地点等。中学生自尊心强,在公共场合就不易进行批评教育,班主任要尽量采取说服教育法,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且持久的工作。只有在用心教育管理学生,不断地改进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并在心理上关心学生,才能真正的融入学生。学生也才能从心里尊敬和信服班主任、用心为班集体付出,班级也会在高效率运转下整体获得好成绩。正所谓师生同心,方可齐力断金。
第2篇: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及思考
摘要:基礎教育改革,主要在结构、理念、实施、内容、管理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做出创新和突破。这是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全新挑战,未来教育中,幼儿教师也将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争取让每一个毕业生都有适应现代教育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随后从两个方面简述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前心理学;认识和思考
引言:
现代教育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师范教育的教育性、师范性和学科性良好的实现统一。为此,笔者将就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学科体系以及原则做出简单介绍。
一、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学前儿童心理状况发展的特殊性。应当根据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总结出具备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学前教育特殊性准则。笔者具体总结为以下两点[1]。
1.活动性原则。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育中善于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让儿童的活动中学习,在自主的状态下成长,实践研究表明,学前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在活动之中体现的。因此丰富的体验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幼儿的主体性可以通过活动来训练。好动性与直观性为活动性提供了基础,必要性则是自我中心所强调的。这一原则,恰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好动性与直观性,以及儿童的自我中心性等主要特点。因而,教育者必须为幼儿提供有价值活动,幼儿的意识可在活动中得到强化。
2.直观性原则。孩子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直线,一目了然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才能确保儿童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吸收,因此,学前教育的内容必须具备直观性这特点,方便儿童从教学内容里获取感性知识和直接的经验。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好动性这两个特点,因此,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当尽量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认识,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幼儿对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直观性策略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须要注意的,第一,注重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观察实物或进行实际操作,使获得的印象更加生动、鲜明、具体、容易记忆,以便增强教育效果。第二,注重语言直观,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的讲授中,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解一个问题,给幼儿以感性知识。第三,注重模象直观,为打破空间和时间给事物带来的抽象性,教师应善于利用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2]。
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师范生也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熟悉掌握教育教学所必须强调的创新性、主题性以及师范性。
1.主题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整体的系统,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联系和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两者之间相互制约。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常会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实不然,如此则违背了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这一基础性原则。从主体性教学来看,学生品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主、自由的活动,这是一个积极自主建构、主动摄取的过程,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学习成长的过程,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僵局,是以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思维,鼓励尊重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创新性。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好的承担教学、教育任务,创造能力自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这项工作具有不确定性,遇到的学生同样不会千篇一律,培养人才更是没有可以完全依照的模板,因此,一个具备创造性的教师才能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因此,教师应具备教学思想上的开放性,教案设计以灵活为宗,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
3.示范性。师范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出达到专业化标准、训练有素、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因此,教学中需注意培养学生教育专业的思想,帮助学生认识教育与社会未来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事业心[3]。
三、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不言而喻,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然而教育心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将教育定义为一种范围广阔的社会事业,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实践教育为理论确立的基础,不断对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主要偏向于理论的学科,在很早以前教育心理学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由要素系统和诸子系统构成。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则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领域内需要最大、应用最广、对象最多的一门心理学。”足见虽然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同,但是对其评价都趋向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是融于现代教育并且不可再分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对此也深有体会,能够感受到教育心理学与当今的教育已经密不可分,并且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磨砺,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强有力的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4]。
结束语:教育心理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现代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有了十分完整的系统。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了丰厚的价值。笔者认为当下,师范学院应当充分认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在校学生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致力于培养符合现时代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发展的上升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步,秉持学习研究的态度,未来学前教育心理学也将迎来更加完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