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曹洪玉,蒙会琴,孟 莉

(赤峰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及生源情况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现进行了改革尝试.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99-02

作为赤峰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赤峰学院2010年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尚品德、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如何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如何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实验和有机理论两门课程呈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关系.但实验教学又有其特殊性,发挥好实验教学,扬长避短势必在“应用”人才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机化学实验知识与化工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工业“三废”处理、安全生产、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分析都有很大关系.如何把这种关系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落实对于“应用”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为此,有机教研室依据学院确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对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四大块进行了有机整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改革切入点.突出了安全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绿色环保理念.

1 精选内容、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

本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的理念.在新修订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框架内,科学合理的设计了课程体系.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性质实验、合成实验是独立进行的.为突出“应用”主旨,侧重基本技能.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组合.考虑到我们的生源,我们是非重点院校,学生基础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有机化学实验,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没有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涉及到易燃、易爆、低沸点、有毒、有害及腐蚀性强等试剂和操作[2].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科学“应用”能力,就必须从基础抓起.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精髓说到底还是基本操作[3].为此我们在有限的学时中删掉了无机实验中做过的简单玻璃工操作,适当增加其它基本操作学时,加大加强了最基本蒸馏、重结晶提纯、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操作训练内容,在此基础上把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等基本操作融入到制备合成实验中,如环己烯的制备、肉桂酸的制备、“三乙”的制备等.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高低既影响着实验的成败,也决定着实验的安全性,一个接受瓶错误的使用、一种试剂违规的加入,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特别是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及潜在危险性认识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实验中不能很好地训练自己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存在应付实验心理[4].而这就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把强化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有机整合,顺势引导.教学中小到双顶丝、试管夹、喷灯、电热套,大到整套实验装置组装都加以规范.让学生在实验中先动脑、后动手、先观察、后思考,多设问题,多问为什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激发其求知欲以及锻炼其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安全观,为应用能力的获得打好基础,使其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我们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到企业工作,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最近报道的江苏昆山某轮毂生产企业粉尘爆炸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究其深层次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管理层没有安全生产意识.有机化学实验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场所完成的.而我们正好发挥了这一优势,把安全实验、安全生产教育贯穿始终.实验中也尽量不用、少用有毒有害试剂,尽量不制备有毒有害化合物,体现安全、绿色、环保理念.

适当减少性质验证实验的学时,经典的验证实验对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有机化学性质实验,内容陈旧乏味,且偏多、偏杂有些现象并不明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对此,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取了现象明显、无毒低毒经典的验证实验予以开设并保持与理论课知识同步进行,做到理论和实验很好的衔接.

增开了酸性橙﹙Ⅱ﹚染料的合成及织物的染色、咖啡因的提取等实验.通过实验的应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将不愿意学变为我要学.既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看到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机实验的重要性[5].自觉的形成了渇求新知识的意识.

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因缺少开发性综合性实验,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6].通过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简单合成、多步合成的训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在有机实验课的后期我们开设了跨学科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动力学测量、电化学方法制备碘仿综合设计实验.同时也把新技术、新仪器引入实验教学.构建了适合化学化工学院培养目标的“两基、一验、一宗”的课程体系,为提升有机实验课的水平奠定了基础.

2 改进方法、多头并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 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做配角”.老师讲、学生听,听完重复经典的实验内容.不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自主权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预习方法的改进.成功的实验,离不开实验前的预习.“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每个实验命题,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操作方法、步骤以外.还要求学生查文献;想实验设计;写内容组合;议分析结果.并找到操作的注意事项.通过课前预习报告的检查,课堂互动式交流给以监督.这样的预习,学生就会积极动脑,用心领会.同时也是学生文献查阅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不懂的问题学生也会带着疑问进入实验室,这就为做好每一个实验奠定了基础.

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7].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每次实验课都由2-3名学生依据自己预习情况,分别根据老师的提问来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教师做出必要补充、纠正、解答.部分实验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如改变某些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探究式方法揉入教学中.使学生受所讲课程的“感化”而去钻研和探寻.正是这种“感化”,才可使学生得到如何去献身未来事业的方法和应用本领.

实验课的讲解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还要学会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认知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具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应用”能力提高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进入实验课堂.传统的“一本书、一本教案、老师满堂灌”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教学手段必须现代化和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充分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不但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而且还节省了老师的板书时间.特别是在安全教育方面还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PPT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看到爆炸、燃烧等现象.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绿色环保贯彻始终.无论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验证实验、还是制备合成及提取等实验都用到大量有机试剂.在保证实验现象和效果的前提下,我们都采用微量或半微量的模式来完成教学.既经济又环保还达到了教学目的.制备合成实验中得到的产品有一部分直接用于性质实验和基本操作训练(如苯甲酸、环己烯等),对实验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统一回收统一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2.2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督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但可以全面综合的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而且还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为此,我们逐步建立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平时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出勤、卫生等构成占40%,实验报告占30%,包括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等.期末成绩:由实验理论、实验技能操作构成占30%.实验理论考试在上学期完成,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在下学期完成.实验技能操作考试,有机教研室全体教师都参与,学生随机抽题独立操作来完成.初步建立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操作考试的试题库.

3 结束语

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点已在毕业生考研和就业中得到了体现.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基础有机实验中我们还要不断引入一些新的仪器、新的科研成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易运红,吴功庆.应用型本科有机化学实验改革的尝试[J].广州化工,2013,41﹙16﹚:233-234.

〔2〕王清廉,李瀛,高坤,许鹏飞,曹小平.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8.

〔3〕杨德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3,41﹙21﹚:212-214.

〔4〕曾造,王伟,李玉华,刘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毕节学院学报,2014,32﹙4﹚:116-120.

〔5〕张来新,陈强.师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1﹚:149-151.

〔6〕于秀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1):51-53.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65.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