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的比较

李继红1 李琼仙2

1.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州人民医院皮肤科,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 目的 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两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其中54例显性梅毒,19例隐性梅毒,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在接受半年的治疗之后,54例显性梅毒患者中3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21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19例隐性梅毒患者中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16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在治疗前后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梅毒螺旋体抗体微量血凝滴度(GMT)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不管是显性梅毒患者,还是隐性梅毒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很大,且显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显性梅毒患者的感染时间、病史较为清楚,医生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显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显性梅毒;隐性梅毒;治疗;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161-02

随着梅毒[1]发病率的增加,又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进入医学检查中的必检项目中。通常情况,显性梅毒较容易发现,而隐性梅毒则需要患者体检时确诊,医生对患者梅毒感染的时间和病程的准确判断难度很大。而在梅毒患者的非特性抗体检测过程中,显性梅毒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下降迅速,且具有良好的转阴率[2]。笔者随机抽取两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其中54例显性梅毒,19例隐性梅毒,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以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变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两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其中54例显性梅毒,19例隐性梅毒,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0.11±2.74)岁,病程在1个月~2年之间。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生活史、病原体检验、血清学以及临床表现等确诊。73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2诊断方法

73例梅毒患者使用TPHA方法[3]进行特异性血清抗体检验;使用TRUST方法进行非特异性血清抗体检验。梅毒患者均使用240万单位/次的苄星青霉素,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4]进行治疗,一周一次,一个疗程包括用药三次,用药剂量总共是720万U。梅毒患者在接受治疗半年后,进行TRUST滴度检查。

1.3诊断标准

使用国家卫生部、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并以卫生部印制的《性病防治手册》为依据。73例梅毒患者根据诊断标准诊断后发现:显性梅毒患者均属于早期一期梅毒或者是早期二期梅毒;隐性梅毒患者属于早期潜伏梅毒。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使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两院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在接受半年的治疗之后,54例显性梅毒患者中3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21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19例隐性梅毒患者中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16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在治疗前后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GMT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梅毒患者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除传统的传播途径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①梅毒患者处在早期一期梅毒或者是早期二期梅毒阶段时,临床症状不明显,较为隐匿。而在隐伏期时,梅毒患者由于症状不明显,会误以为病症好了,从而未能接受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②女性患者如果还患有其它妇科疾病的话,轻微的临床症状会被误认为是妇科疾病的症状;③梅毒在农村区域较为多发,主要是文化素质影响防范意识,且随着思想的开放,性伴侣增加,对于梅毒的症状不了解,对于病程与病史更不了解。笔者探究所抽取的73例梅毒患者中,超过70%的患者在农村,且有多个性伴侣,因此要在农村地区加大梅毒疾病专业知识的宣传力度,以提高梅毒患者的发现率,提高转阴率[5]。

梅毒滴度是指梅毒患者血清检查结果中存在的抗体的多少,是判断梅毒患者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梅毒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的3个月和半年都需要进行梅毒血清学的检验。梅毒患者是传播的唯一传染源[6],重要传染途径是性接触,而梅毒螺旋体又存在于患者的多个组织中,例如:皮肤黏膜、乳汁、尿液以及精液中。梅毒患者在初始症状的第一年最具有传染性,因此在确诊后,要及时的询问患者的性生活伴侣以临床症状,并进行必要的隔离,以降低梅毒疾病的传染率。莫坤[7]在对梅毒治疗后的血清滴度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指出,处在梅毒早期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因此不管是显性梅毒还是隐性梅毒治疗都需要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提高梅毒患者的转阴率,降低GMT。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随机抽取两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其中54例显性梅毒,19例隐性梅毒,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在接受半年的治疗之后,54例显性梅毒患者中3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21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19例隐性梅毒患者中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16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显性梅毒患者治疗后的转阴率较高。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在治疗前后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GMT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由于隐性梅毒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且感染时间以及病史也不确定,增加了隐性梅毒患者的治疗难度。

综上所述,梅毒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不管是显性梅毒患者,还是隐性梅毒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很大,且显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较高。这就说明梅毒患者的治疗转阴率与患者的病史与感染时间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叶振斌.27832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2011,1(2):27-28.

[2] 陈虎根.老年人隐性梅毒诊断之我见—对贵刊孙晓燕一文的讨论[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6(12):1142,1156.

[3] 刘婷,王亮.隐性梅毒及其实验室检查局限性[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4):397-398,390.

[4] 俞莺,袁波.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13,6(11):33-36.

[5] 何寿国,黄进梅.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应用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4):384-385.

[6] 戴宝平,蔡吉.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20):4785-4786.

[7] 莫坤.梅毒规范治疗后血清滴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17(33):32-33.

(收稿日期:2014-07-02)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