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怡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血站,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 目的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问题进行血型血清学方法分析,归纳解决方案。方法 对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受血者的抗凝标本进行正反定型联合对照试验。通过对唾液中A、B、H血型物质进行测定,表明抗原存在于红细胞上,而红细胞表面的弱抗原经过吸收放散试验证明其存在,受血者ABO血型结合临床诊断予以确认。结果 1号、2号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的2例患者;3号为B型含冷型自抗体患者;4号为A× B亚型;5号为肠道革兰阴性菌污染A型血液后产生类B抗原患者;6号为A2亚型含抗-A1患者;7号为体内含有抗-M的患者;8号为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球蛋白紊乱患者4例;9号为白血病抗体减弱患者4例;10号、11号为白血病急性发作期抗原减弱患者4例;12号、13号为2例老年患者;14号、15号为2例新生儿,因出生不满三个月,未形成同种抗体,因此,无需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以及行吸收放散试验。结论 为确保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输血前应对血型正确鉴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吸收放散;血型物质;ABO血型正反定型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09-02
临床输血中,虽然红细胞存在抗原201个、血型系统23个,但是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ABO血型。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库应对供血者标本、受血者、输血申请单逐项核对,输血之前还应进行试验与检查,以及复检受血者ABO血型。现将复检工作中,处理受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该站追踪临床输注红细胞治疗受血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6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46.8岁。其中,2例老年人,年龄超过79岁,其中,1例股骨颈骨折、1例患有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架桥术;2例新生儿,均贫血、头皮血肿。其余,2例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5例结肠癌、5例消化道出血、4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白血病。将输血前3 d内EDTA-K2作为ABO血型正反定型标本。
1.2 鉴定ABO血型与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
采用单克隆抗-H、抗-AB、抗-B、抗-A标准血清进行正定型,亲和力、特异性。该站采用商品化反定型标准A细胞与B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对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中是否包含弱B抗原或弱A抗原进行证实,2例新生儿标本不进行吸收放散试验。被检者血型还可由对唾液中血型物质的测定来间接推断。测定唾液中血型物质,血型物质是分泌型人尿液、唾液等液体中还有相同于其红细胞的水溶性血型抗原。经过对分泌型人尿液、唾液等液体中含有的血型物质进行测定,有助于被检者ABO血型的有效鉴定。将效价=32的人血清作为吸收放散试验中所用抗-B、抗-A血清,这是为了避免单克隆抗-B、抗-A标准血清产生假凝集抑制现象。测定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结果可参照表1进行判断。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24例受血者中,1号、2号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的2例患者;3号为B型含冷型自抗体患者;4号为AB亚型;5号为肠道革兰阴性菌污染A型血液后产生类B抗原患者;6号为A2亚型含抗-A1患者;7号为体内含有抗-M的患者;8号为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球蛋白紊乱患者4例;9号为白血病抗体减弱患者4例;10号、11号为白血病急性发作期抗原减弱患者4例;12号、13号为2例老年患者;14号、15号为2例新生儿,因出生不满3个月,未形成同种抗体,因此,无需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以及行吸收放散试验,详情参照表2所示。
3 讨论
在对ABO血型进行鉴定时,若血型正反定型不符,首先应换试剂和仪器,重新试验一次。P、MN、Rh是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同种抗体。除了常规配血对配合性血液进行选择、输注外,建议对尚未生育的女性进行Rh系统分析,以防止患者缺乏的抗原输入体内,而形成抗体。因输入ABO血型不符,导致50%的患者称为相关输血死亡病例,而这种血型与血液制品不合的情况中,因ABO血型鉴定错误所致占到30%。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多因年老体弱免疫力降低、恶性肿瘤、血液污染等。因外伤或手术等因素,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的血液中大量繁殖大肠杆菌,红细胞表面附着了大量B型物质,这样一来,A型血患者暂时性地变为AB型。恶性肿瘤患者或白血病患者因体内免疫功能障碍,降低血型抗原合成抗体的几率。所以,输血前,需对受血者ABO血型进行鉴定,为发现特殊血型,还应对献血者与受血者同时进行ABO正反定型。ABO血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时,红细胞表面抗原仅用抗B、抗A检测,与此同时,血清中抗体用B细胞、A细胞进行检测,如果获得被检者ABO血型,表明两者结果相同。吸收放散试验对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中是否包含弱B抗原或弱A抗原进行证实。针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为将不规则抗体检出,在反定型时将O细胞加入;为确保H抗原在红细胞表面的量的测量,在正定型时将抗-H加入,这种方法还能够便于发现如孟买型等稀有血型。分泌液中A、B抗原为水溶性,而红细胞膜上A、B抗原则为醇溶性,但两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只在结构上略微不同。本研究中,我站追踪临床输注红细胞治疗受血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克隆抗-H、抗-AB、抗-B、抗-A标准血清进行正定型,亲和力、特异性均与国家标准相符。我站采用商品化反定型标准A细胞与B细胞。将效价=32的人血清作为吸收放散试验中所用抗-B、抗-A血清。经过对分泌型人尿液、唾液等液体中含有的血型物质进行测定,有助于被检者ABO血型的有效鉴定。由表2得知,1号、2号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的2例患者;3号为B型含冷型自抗体患者;4号为A×B亚型;5号为肠道革兰阴性菌污染A型血液后产生类B抗原患者;6号为A2亚型含抗-A1患者;7号为体内含有抗-M的患者;8号为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球蛋白紊乱患者4例;9号为白血病抗体减弱患者4例;10号、11号为白血病急性发作期抗原减弱患者4例;12号、13号为2例老年患者;14号、15号为2例新生儿,因出生不满3个月,未形成同种抗体,因此,无需测定唾液A、B、H血型物质以及进行吸收放散试验,部分人群为非分泌型,因此,其血型的推断不能依靠血型物质,必须采取吸收放散试验,以上结果与张关亭,张爱琴,陈恋恋,等[8]在关于临床输血病人ABO以外的血型抗体一文中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人群中80%的人唾液中含有血型物质,因此,检测血液可对定型ABO血型产生帮助。以Ax亚型为例,Ax亚型特点在于红细胞上H抗原活性较强,A抗原位点数较少,因此遗传性明显,与多数O型人抗AB产生凝集,而与B型人血清中A不产生凝聚,A1常包含于血清中,因此,Ax分泌型唾液中A抗原很少。在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情况中,冷自身抗体较为常见,如导致ABO正反定型发生全凝集,不利于对血型进行鉴定。对此,可在37℃条件下分别预温血清及红细胞,并在该温度下定型。另外,影响ABO血型定型不一致的因素还有ABO亚型,红细胞抗原性减弱也会导致定型困难。
综上所述,为确保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可采用其他辅助手段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受血者进行鉴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霞,王湘屏,徐新,等.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分析与输血策略[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15):164-168.
[2]王超,吕蓉,李素萍,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3(7):88-91.
[3]朱培元,唐雯,相晓,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1(6):123-125.
[4]Oseni Bashiru,Akomolafe Oluseun. The frequency of ABO blood group maternal-fetal incompatibility, maternal iso-agglutinins, and immune agglutinins quantitation in Osogbo, Osun State, South-West of Nigeria[J].Asian Journal of Transfusion science,2011,1(12):167-168.
[5]兰炯采,陈静娴,马红丽,等.推荐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3):165-168.
[6]吴穗,董伟群,佟力,等. 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 52(30):87-88.
[7]高旭.169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及正确定型[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9(15):318-319.
[8]张关亭,张爱琴,陈恋恋,等. 临床输血病人ABO以外的血型抗体[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8):106-109.
[9]Santanu Biswas,Pradip K. Ghoshal,Bhubaneswar Halder,et al. Distribution of ABO Blood Group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13(6):421-422.
[10]徐明鑫,李荣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及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4(4):275-276.
[11]胡继征,连贯文,卢岑,等.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清学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4(25):534-535.
(收稿日期: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