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芬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挑选专业的PICC 护理人员,对我院PICC 置管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预后护理措施。结果:分析渗液发生的原因受自身疾病、穿刺部位以及方法、置管后护理以及纤维蛋白导管鞘形成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原因实施对症处理,渗液情况均停止。结论:PICC 置管穿刺前,首先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治疗原发疾病,并掌握穿刺送管技巧,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后规范管理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对应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减少穿刺渗液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PICC;穿刺部位;渗液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患者对临床治疗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治疗中开始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实施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为置管后穿刺点渗液。PICC 穿刺后渗液的发生,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1]。本次研究中,我院PICC置管120 例,发生并发症16 例,渗液发生5 例,所占比例为4.2%,针对PICC 穿刺部位渗液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 例置管患者中,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法置管40 例,非塞丁格法置管80 例。所采用的导管材料为规格为4F 的三向瓣膜PICC。根据相关规定的PICC 标准规范实施操作,其中穿刺部位发生渗液5 例,男3 例,女2 例,年龄为27-81 岁,平均年龄为54±1.0 岁,实施肿瘤化疗1 例,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1 例,长期输入甘油果糖、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2 例,烧伤后实施静脉支持治疗1 例。渗液发生时间:置管后3d 内3 例,3-7d 1 例,大于7d 1 例。观察渗出液为无色或黄色.
1.2 原因分析
1.2.1 自身疾病原因
肿瘤晚期化疗,尤其是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者,因身体免疫力下降,食欲减退,机体循环所需的营养不足,血管弹性下降,置管后容易出现周围皮肤不能紧密包裹情况,容易发生渗液情况。本次研究中,其中有1 例患者的血肿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9.5g/L、27.4g/L,在置管后3d 发生渗液。在渗液发生后,严格遵医嘱要求,给予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并增强营养,鼓励患者多运动,抬高患肢握拳,多握拳,观察1 例患者的渗液7d 后有明显减少,1 例在10d 后渗液停止。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穿刺前,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明确患者病史,肝癌患者需检查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并采取积极对应处理处理,并在置管期间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
1.2.2 穿刺部位、方法
穿刺经较弯曲、较长的左侧路径插管,难度较大,且容易伤及血管内膜。本次研究中,左侧路径有多次穿刺发生,或8 次送管。为解决PICC 穿刺送管问题,在穿刺时尽量选择静脉瓣少、血管粗直的贵要静脉,且右侧路径最佳。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中,10 例患者中,5 例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法穿刺置管,这样会导致导管与周围组织间有间隔,容易出现渗液,若未老年患者或营养不良者,则渗液情况更为严重。
1.2.3 置管后护理
置管后, 观察穿刺点局部有皮肤过敏或感染发生,渗液情况也会出现。本次研究中,观察其中3 例穿刺点处有明显的红肿疼痛,且有脓性分泌物,检查身体无感染情况。分析穿刺点渗液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因局部组织炎性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可于换药实施消毒处理,并将少量百多邦药膏涂在穿刺点处,之后覆盖两层2cmx2cm 无菌纱布,同时外贴灭菌透气薄膜,换药时间为一天一次,观察治疗后5d后渗液情况停止。1 例出现贴膜下皮肤瘙痒,合并少量水泡以及皮疹,分析可能是因局部组织变态反应而导致的组织渗液。换药时,将艾洛松软膏涂抹在局部处,之后将6cmx7cm 优韧宁敷外贴在患处,每天要换药,口服10mg 地塞米松,一天一次,7d 后待皮疹消退后,可见渗液停止。
尤其应该注意穿刺位置若靠近血管,一旦有导管破裂,穿刺点发生渗液可能性较高。本次研究中,2 例于右肘正中静脉置管,再加上患者情绪躁动,置管后第3d,发生渗液,可采用20mL 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分析渗液发生的原因,导管破裂,需边缓冲边拉导管,拉出2cm 后,可见导管的破口处,之后进行修剪,更换连接器,再次冲洗管道,观察无渗液发生。
2 结果
针对渗液发生的原因实施对应的护理,1 例实施局部压迫、增强换药后,7-14d 观察渗液停止;1 例接受溶栓治疗后,渗液停止;1 例接受上述措施治疗后,观察仍有少量渗液出现,继续对其采用导管输液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1 例实施抗过敏治疗,观察渗液停止;1 例出现导管破裂患者,经修剪并更换连接器,可见渗液停止;1 例因同时合并导管堵塞,实施尿激酶溶治疗 无效后拔管;1 例实施经局部抗感染治疗后渗液停止。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PICC 穿刺部位渗液并发症发生,是因自身疾病、穿刺部位以及方法、置管后护理以及纤维蛋白导管鞘形成等原因而诱发的。为了减少PICC穿刺部位渗液,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穿刺置管前首先应明确患者的身体情况,针对自身的原发疾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并注意置管操作中,严格按照置管规范操作,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同时置管后要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防止并发症发生[2-3]。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胡俊. 庆大霉素联合水胶体透明贴治疗PICC 穿刺部位感染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4(27):331-332.
[2] 金娟, 周晓敏. 藻酸盐银联合透明贴预防肺癌PICC 导管穿刺部位局部感染的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20-22.
[3] 傅爱琼. 敷料不同时间更换对PICC 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3,17(8):1438-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