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跨文化交际在当今社会和国际交往中已显得日益密切和频繁。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试从现状、成因分析探讨在视听说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视听说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公共英语
0 引言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视听说课程承担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任务,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各种有利资源和要素,将视、听、说融合成一个整体,在丰富的视听情景中感知语言材料的运用,在多样的口头阐述中将视听的信息内化吸收,提高交际能力,实用性强。较之传统的课堂听说教学,英语的视听说教学方法则给学生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效果。学生可以将语言表达者的身势语及会话的具体场景与语言材料联系起来,进而通过多形式的口语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语言的表义和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写照[1]。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其知识和技能,并深入了解其后的文化背景。具备了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交往中则应注重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你所要表述的问题。对交往主体影响较大的还涵盖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风俗、政治等诸多方面。因此,在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地将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传授给学生,使其学会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语言。
1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地进行沟通的能力[2]。它既可以指本族语和非本族语人们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上背景上有差异者之间的交际。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仅为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学生要求较低。虽然一些教师通过课堂渗透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不少教师还是主要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念陈旧。特别是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部分,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交际作用。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虽对单词、语法规则有一些掌握,但深度和量有限。对英美文化习俗也知晓不多,导致他们难以在外国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因此,很多学生在视听说课程上不爱开口,一到口头练习环节就开始动笔打草稿。没能养成良好的用英语思考英语的思维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导致文化冲突。
虽然从教与学两方面我们都存在各种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希望提高语用能力的渴求。许多学生在观赏外语影片时自觉不自觉地念叨片中的经典台词的冲动,在生活中碰上外国人冲上前去打完招呼后不知如何展开话题的尴尬,无不传达出学生对语言的情感和交际需求。
2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成因分析
在高职公共英教学中,视听说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实际教学中,往往侧重的是语言能力,对语用能力和交际意识有所忽视,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从本质上背离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基础功能。笔者认为在视听说教学中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教材方面来看,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材非常多,但是大部分内容都单纯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少之又少。加上公共英语教学对四六级等英语等级考试的推崇,视听说部分的练习多以考试题型为模板进行延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从视听说课程教学方式来看,鉴于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因此看懂视频,听懂语言材料并据此能完成课后习题和口头阐述已是教学中的重点任务,在这个任务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前,罔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忽视课外文化知识的输入,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属教学误区,实不可取,应双重并举,有机结合。
(3)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中国人偏好整体形象思维,习惯于大处着手异中求同,追求统一,而西方文化侧重逻辑分析,同中求异,突出个体的价值和意义。中西方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交往源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学生们要在这种缺乏真实跨文化交际的环境里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并非易事。
3 在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语言教学必须逐渐教会学生掌握两方面的能力:即从方言、语域、交际渠道和风格中选择语言形式的适应背景的能力;从交际功能之中选择语言形式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习者克服“以己度人”的思维定式,适应不同文化的复杂性,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对在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些途径的探讨:
3.1 增加教材的文化因素
鉴于前文中提到的视听说教材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编者们在教材的编写中应适度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及练习的比重。视听材料多选用反映英美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及人们文化生活的影片,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意识,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3.2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视听说教材,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差异方面的输出。对于语言材料里词汇、谚语等不仅让学生知其意还要晓其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字的心理色彩和深层含义,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理解。视听说教学在完成了纯粹的语言活动后,教师应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背后文化感知的引导。
3.3 克服本国在思维方式上的文化干扰
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又直接产生其不同的语言组织形式和表达方式。口语、翻译、写作中那么多Chinglish的表达无不体现出学生在语言使用中思维方式转换的不足。在视听说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原汁原味的影视资源为学生再现真实的语境,模仿和学习日常生活的习惯性表达,精心设计口语活动,营造英语语言交际的环境氛围,帮助学生在操练中深化语言学习,把握英语使用习惯,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正确的文化观的培养。文化作为历史的沉淀和发展,不存在一国的文化优于其他国家,更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文化及其差异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和面对,以求同存异,取其精华。
3.4 语言交际之外的能力的培养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的理解是非语言交际的侧重点之一,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影视材料中对话者间的非言语交际,了解其内在涵义,分析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的案例,使学生对非言语交际引起重视,多积累一些此方面的知识,避免引起文化冲突。
4 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从内容形式上比传统的读写译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公共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兴趣点,在电教化手段的辅助下,精心组织教学,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文化因素的输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看成是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小课堂变为语言展示的大舞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36.
[2]Messner, W.,& Schafer, N. (2012) The ICCA Facilitator’s Manu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ppraisal[Z]. London: GloBus Research, p.41 (also see:http://icca.globusresearch.com);Spitzberg, B. H. (2000). 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L. A. Samovar, & R. E. Port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 (pp. 375-87)[M].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