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探讨

文 / 常 亮

由于大学毕业生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且在择业上存在不谨慎的倾向,一直以来是束缚大学生择业的难题,也是造成就业市场结构性差异的原因所在。一方面一些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意降低目标,主动去迎接市场;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长期缺人,对人才求贤若渴,却招不到愿意来工作的人才。故而,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面对压力要能够及时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就业中的问题。但是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思想观念中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过高、盲目性强等问题,对于就业的形势有着片面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针对毕业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大学生期望过高

尽管就业压力大,但大学生们对待遇的期望却不低。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人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10000元,在超过半数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下,远超北广上渝等一线大城市的平均工资,很明显所定目标过高。如果职场人的平均工资如此,那么大学生过高的薪酬期望,对于他们的毕业选择则会有所限制,使自己的就业渠道被人为狭窄化。除此之外,大学生月薪目标定得过高,会形成多重负面效应。一是增加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不利于对大学生价值的认同。二是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空间的提升。由于大学毕业生还没有定型,其价值也需要通过实践得到体现,因而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既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机会。三是不符合择业谨慎性原则。

2.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和自身缺乏就业经验,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还有许多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这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平时表现差或能力一般的大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单位的青睐,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使一些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对找工作感到心灰意冷。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然后加以引导,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使他们越过心理障碍,顺利地就业。

二、就业中存在趋向功利性

有许多的毕业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到位,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合适的人,许多毕业生又没有工作可做的“两难”现象,目前是普遍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因此,大学生要想顺利地找到工作,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好自己的就业期望。调整就业期望不是对单位没有任何想法与要求、不管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就去工作,而是要在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也就是说要树立长远有效的职业发展目标,放弃以前那种必须一次就找到自己期望的工作的想法。当获得一个与自己期望工作还有一定距离的岗位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慢慢实现自我价值和自己的择业目标。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加剧,对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减轻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和认真对待就业的选择性和必要性的条件。 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让毕业生在就业和角色互换中拥有良好的心理条件和承受能力。大学生虽然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更要尊重现实、遵守规律、遵循原则,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乐观,谨慎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职场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四、小结

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如大学生在求职面试如何才能够博得主考官的青睐,如何培养自己的面试技巧,在面试中遇到困难时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等。职业指导可促使他们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也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就业的严峻性和迫切性,为就业打好基础。通过就业指导使他们了解如何解决就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有发现自我优点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就业动机才能保证有效地到达目标。要树立长远的职业目标,在确立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还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哪种工作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胜任工作。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