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商州区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发展思路研究

祝箫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本文以商洛市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总结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现行发展概况及现存问题,分析了阻碍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出台的关于支持图书馆等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利用总分馆体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应用模式和成功经验,提出了通过构建总分馆体系协调促进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措施,以期达到促进该区基层图书馆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切实贯彻图书馆“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

0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全社会文化信息集散中心、文化资源利用与服务中心,本着“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目标,成为了新时期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一环。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对面向更广泛的普通大众的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商洛市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文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其发展基础条件差、发展起步晚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仍不能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笔者通过对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结合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思路,探索一条适合商洛山区基层图书馆发展、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合商州区行政区划设置及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现状,本文所研究的基层图书馆对象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图书馆体系。

1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

商州区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现新馆建成于2004年,馆舍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现有职工9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0%。馆内藏书近10万册,其中古籍线装图书4000余册;计算机30台。现向读者免费开放的有少儿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以及总书库,读者座位量60余个。拥有固定读者2000余人,年接待读者3.8万人次。并于2007年被纳入陕西省第二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建设,2008年9月正式挂牌设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商洛市商州区支中心”。

商州区现辖23个乡镇(街道),80%以上的乡镇拥有图书馆(或称文化站图书室),笔者选取了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地理位置较靠近城区的5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据调查了解,其中只有一家乡镇图书馆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查询,该乡镇馆由该镇的文化干部具体指导工作并委派人员管理。但在走访中发现,该馆无独立的馆舍及相关的基础设施, “寄居”于一家出售学生教辅书籍的书店内,且在走访的近半个小时内(14:50—15:20),该店一直处于关门状态,只能从玻璃门外看到室内设有一四层书架,书架上方安置着“**镇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试点”等牌匾。附近居民均不知此为镇图书馆,且对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和对本人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内容知之甚少。而其余四个乡镇均设有文化站图书室,且在“送书下乡”工程的帮助和指导下拥有一定量的书刊,但文化馆的宣传力度差,利用率极低,很多当地居民并不了解文化站书刊免费阅览的文化服务,没有利用文化资源的意识,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乡镇有这样一个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

商州区共有行政村(社区)409个,近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广、送书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农家书屋工程的推广,村(社区)图书室发展迅速。据调查,近两年来,全区新建村(社区)图书室四百多家,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室内图书全部为上级文化部门统一调配,多置于村(社区)的党员活动室中,由所属乡镇的文化部门委派人员进行管理。图书种类较齐全,以农用书籍为主,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但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图书室内的藏书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并没有达到图书室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村民文化水平的目的。

2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存问题及障碍分析

立足于对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此对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和阻碍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2.1 规划布局结构形式单一,经费短缺,馆藏建设严重滞后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依照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进行设置,各级图书馆分别由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主管和建设。由于商州区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复杂,乡镇与城区之间、各乡镇之间交通便利程度不一,从而使得本应为全区民众服务的商州区图书馆只能为城区居民及距城区较近的个别街道民众服务,大大缩小了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范围。此外,经费短缺也是山区图书馆建设的最大瓶颈。据调查了解,商州区图书馆年购书经费为一万元,仅用于订购期刊、杂志;书籍购置经费为零,新增书籍主要由“送书下乡”、征集、当地作家捐赠得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缺失,不能提供数据库等数字文献资源服务。而乡镇图书馆(包括文化站图书室)、村(社区)图书室的馆藏建设更令人尴尬,除了乡镇、村政府提供相应的馆舍以外,馆内藏书均由省文化厅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和农家书屋工程项目统一配置分发,无独立的运作经费。

布局结构的单一化,经费的短缺,馆藏建设的滞后,不仅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也使其文化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2.2 政府主导地位的缺失

商洛市商州区属于中国西部的贫困山区,长期以来,政府的发展方向和立足点都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对于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支持。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积极引导和财政支持下,基层图书馆特别是农村图书室的建设出现了跨越式的进展,但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商州区来说,各级基层政府部门的关注点依然在经济建设上,而对于以图书馆为主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社会职能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从而难以在财政上投入相当的经费来进行区馆和各乡镇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有效开展乡镇图书馆建设和文化服务活动。在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基层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

2.3 技术支持条件不足,网络管理系统缺失

由于长期以来基层图书馆建设经费和馆内专业人才的欠缺,各级馆均未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化管理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从而难以实践基层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应涉及到的馆藏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

2.4 人才力量的缺失

受当地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的限制,基层图书馆中专业人才缺乏,安置性人员较多,馆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高低不一,不仅难以提供统一的、均等化的高水平文化信息服务,也使图书馆在服务技术和手段、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引进和应用上障碍重重,从而无法提供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馆际互借、个性化文化服务等相关的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文化服务。

3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构建

针对商州地区特有的地理状况以及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障碍的分析,充分发挥总分馆体系的优越性,借鉴目前国内发展总分馆制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构建适宜于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利用总分馆制的优势解决目前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目标,以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信息资源需求。

3.1 加强商州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为总分馆制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利用目前党和国家所提供的政策支撑和财政支持等有利形势,争取更多的经费进行馆藏建设:一方面,丰富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借阅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和需求,有侧重的购买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资源,拓展文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为总分馆制的实践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资源支撑。其次,把引进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与培训馆内职工相结合:一方面,向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争取相对独立的人事管理权,根据本馆的发展需要招聘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图书馆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对图书馆文化服务基本业务知识的不断学习,提高其工作技能,学习关于总分馆体系建设和运作的相关知识,从而为总分馆制的建设和实施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最后,引进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为总分馆制的建立和运作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2 以点带面,初步形成自下而上的半委托的总分馆体系

由于区馆基础地位薄弱,各乡镇馆发展不平衡,故采用“以点带面,试点先行”①的方法,区馆与一发展较好的乡镇馆通过协商建立具有联合性质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乡镇馆将双方认同的一定数额的年度购书经费委托给区馆使用,区馆按双方认同的书刊数量和资产管理方法为乡镇馆配置藏书,乡镇馆按双方认同的标准保证图书馆运行所需的设备、场地、人员和其他工作条件,并按时开放,读者用一张读者证通借总馆和分馆的图书。②

在此构建过程中,需注意:

(1)区图书馆需同乡镇图书馆及区政府、乡镇政府的文化部门进行协调,上移分馆的建设主体,使作为总馆的区图书馆和作为分馆的乡镇馆隶属于同一个管理单位——区政府文化部门,并在总馆的主导下实现总、分馆在建设方向、管理制度、运行方式、部分经费管理上的统一规划和布局。

(2)由区馆具体负责乡镇分馆文献资料的统一采购和编目、统一调配,并实现总、分馆馆藏文献的通借(由于技术力量、经费和交通的限制,暂不适于开展通还),同时注意明晰产权,将图书资料的产权与使用权分离开,通过贴标签等方法区分图书的归属问题。

(3)由区馆组织定期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相关业务素质的考核,结合选调一两名分馆工作人员在总馆进行一定时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之后再回到分馆工作的办法,提高分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便利读者,规范服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服务理念”③。

(4)由总馆统一组织和领导、策划读者活动,有效的将总馆的文化服务延伸至乡镇级分馆,不仅得乡镇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区居民同等的文化服务,也使作为分馆的乡镇图书馆有效的支持了总馆的发展和文化服务的延伸。

3.3 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有效引导政府行为

通过先行试点,总、分馆之间广泛开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讲座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每一项延伸、每一个服务点、每一个分馆的建设都产生显著成效,从而让每一个服务点和分馆都成为对政府的示范”④。通过有效实践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推动政府承担起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责任,用实际行动引导政府从政策制定和落实、财政投入、规划管理等各方面入手,主导基层图书馆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委托总分馆体系,从根本上实现总馆对分馆在设施建设、制度管理、运行经费、图书采购和分编、业务活动开展、人员设置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使总分馆制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得以落实。

3.4 延伸基层服务,构建全覆盖文化服务网络

由于商州地处秦岭山区,地形条件复杂,交通状况较差,实行总、分馆之间通借通还的成本过高且实际效用不大,因此,只能通过在村(社区)建立服务点的方式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借助“农家书屋”工程之东风,村(社区)提供相应的房屋、基础设施、人员,并将一定的购书经费上交给总馆,由总馆按照各村(社区)的具体文化需求配置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文献资料,并负责定期在各村(社区)之间进行书刊的调换,使文献资料在基层各服务点的合理流动,以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更全面的文献利用服务,图书产权归原所属图书室所有。同时,区馆负责对图书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考核,提高其服务能力,尽量使广大村民都能就近享受到与区馆相一致的同等的文化服务,从而使基层图书馆在总分馆体系的框架下,将文化服务延伸至每一个村镇,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充分行使自身利用图书馆的文化权利。

4 结语

长期以来,地处贫困山区的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由于政策指导的缺失、经费欠缺、人员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难以真正担负起为社会、民众提供文化资源服务的社会职责,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阅读需要。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图书馆等文化事业的政策和财政倾斜,商州区基层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机遇期,作为具有优先发展优势的区图书馆,更应该抓紧机遇,开拓创新,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管理技术,学习各种总分馆模式的发展途径和思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创新体制,革新技术,探索一条适合本区基层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道路,最终实现覆盖城乡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不断满足基层民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切实有效的为社会提供福泽全民的图书馆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蔡艳青,张瑞芳.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1(11):18-20.

[2]曹海霞,李振.县以下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0(4):62-65.

[3]朱福英.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践和思考[J].图书馆,2011(2):110-111.

[4]王元.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探讨:以朝阳市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1):74-77.

[5]曹宝琴.试论县级公共图书馆网点整合[J].图书馆论坛,2002(4):102-105.

[6]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9):9-12.

[7]邱冠华,等.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6):16-23.

[8]王昕,张勇.商州区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62b550100yubr.html.

注释:

①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52.

②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8.

③邱冠华.人民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6):19-24.

④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94.

[责任编辑:汤静]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