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人体解剖生理学微课程研究现状

邱 群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它通常以一段5~10分钟简短的视频作为授课的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预习、复习,实现自主学习。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拓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课程;课程改革;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的重难点。它通常以一段5~10分钟简短的视频作为授课的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预习、复习,实现自主学习。微课程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建构主义体系形成主题式、深度化、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微环境”[1]。因此,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拓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近年来微课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微课发展及其特点

国外对微课程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 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2]。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中国对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最为系统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老师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田秋华老师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刘素芹老师均提出微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微”特征——具有学习内容的精炼、短暂、高效之显著特征,经不断滚雪球式积淀微学习成效。“微”手段——更适宜移动终端学习,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微”环境——提供“微学习”有效条件,为泛在学习构建了舒适环境,其支撑的微学习过程可增添深度学习的驱动力。“微”目标——具有微学习的微课化、专题化属性,微课程知识关联体系与学习目标达成呼应。

微课程按照教学方法分为讲授类、辅导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按照教学环节分为新课引导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课程实践类、学习互动类等。

2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

学校的课程水平直接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课程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素质形成。传统的讲授是医学学科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条理清晰讲解较系统,但课堂信息量大会使重点内容错过学生的最佳主动注意时段。且学习局限在教室内,单一呆板,缺乏变化,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生动主动地发展。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高职高专卫生类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多样化、灵活性不足、难学难懂,同时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基础差,主动参与性不强,欠缺良好的自学能力,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4]。传统的教学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讲授、板书和部分挂图。挂图和课本上的插图既简单又缺少立体感,而人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结构,所以传统的解剖生理学教学很抽象,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由那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去想象它们的立体结构和位置关系。这样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学得费神,往往事倍功半。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思考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微课程研究,更新教师的理念,以改善课堂主体的情感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达到解剖生理学有效教学的目的。

3 微课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微课通过三维动画、图片、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同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5]。从而将枯燥乏味的解剖生理学知识由抽象转变成了具象知识,形象直观,学生易理解掌握。且微课程时间短,主题突出,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精练,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收看微课进行学习,学习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摆脱了教室和教科书的限制,使得学习更加方便、灵活,将枯燥的课堂灌输变得生动有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课中教师通过知识点切割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学生课下能够随时随地浏览教学资源,有利于把握重点内容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精准把握学习目标。

微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且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微课程平台进行教学成果的分享、交流、完善备课,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媒体技术的能力。

4 微课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微视频质量直接决定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益。因此,要高度重视视频技术的培训,拓展视频资源的来源(不能仅从课堂中拍摄,而应该采用课堂拍摄式、录屏式微课、软件制作合成及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混合制式),提升教师的视频制作水平(如视频拍摄、制作、后期编辑加工、合成输出等)。微课不仅是一项资源开发工作,更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复杂系统工作。教师在建设微课资源的同时,就要考虑微课的应用环节(即教与学活动的实施)。

5 结语

通过微课程的应用,教师由课堂上的全面控制改为指导、协助相结合;由教师的单向灌输改为师生互动。从而使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变为学生由外在的、被动的灌输对象转变为自主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者;而教师应当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概念的促进者、帮助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协作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欧文勤.“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002-4808(2013)10-0064-0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4]徐国琴,章福彬.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43.

[5]宋兆华,王玮.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微课运用探析[J].创新教育,1674-098X(2014)12(b)-0134-02.

[责任编辑:邓丽丽]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