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玲
(秦皇岛市海港区耀华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德育渗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坚定这样一种认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随着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反过来又会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为基础,以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基本素质和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为根本。而现实中,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育时,一手软一手硬,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严重背离了人的发展的宗旨。这种短视的单纯着眼于表面效果的教育,无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 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学《飞向月球》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向月球去看一看好吗?“飞向月球”对于学生来说说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设计正是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内容,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课题是导入的必须内容,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讲授一课,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尽管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感情,然而,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我在执教《负荆请罪》时,特意安排两个学生表演蔺相如和廉颇,想通过角色再现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和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品格,可是表演还未结束,同学们已大笑不止,原来两名同学的表演扭扭捏捏、不伦不类,显得滑稽又可笑,以至破坏了课堂秩序,打乱了教学进程,其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创设好与课文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吻合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尚不成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首先应该淡化自身的权威观念,传统的教师对知识传播的意识较强,视传播知识为最高职责,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惟命是从,当学生稍有偏差,就满脸怒气。教师的这种专制做法,使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一部分依附型学生成了逆来顺受的“机器人”,一部分自主型的学生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与教师情感不相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就成为空谈。
2 采用不同手法进行德育渗透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识字量明显加大。我们不妨把识字教学作为孩子思想教育的场所,使他们在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熏陶。如一教师在教学“打”字的时候,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该教师听了之后,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有层次地表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多次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为四化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插图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在教学《挑山工》《古井》《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时,我就有侧重点地利用插图改变了课型及课的结构,变文字为看图写话、表演小品剧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这样就避免了说教,使“朝着一个目标一个劲向前就不会落后”“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等德育目标更贴近学生,使他们乐于接受。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何江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Z].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