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建筑的形式从工业革命后就没有过革命性的改变,随着科技发展,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去构筑更适合居住、对环境更少破坏的居住形式,让无论人类或其它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用有机的、自然的方式继续繁衍生命。
3D 打印时代的到来或许可以颠覆传统建筑行业。它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没有许多的砖瓦、木材、水泥和钢筋搭建的架子:这是一场由机器人、电脑领导的新的房屋建造革命。
文/ 张帆
3D 打印的热潮在全球膨化式的蔓延。3D 技术的魔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运动鞋、iPhone模型,到能帮助残疾人的机械手臂,制造逼真的人体的毛细血管,打造无人机,打印航空宇航员各种生活所需。似乎每个领域,3D 打印都以行业颠覆者的角色出现。当然,建筑业也无一例外。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伊朗裔工程师比洛克· 霍什内维斯(Behrokh Khoshnevis),一直在研究快速成型工艺在建筑上的应用,也就是,如何像造模型那样造房子。霍什内维斯教授将他的设想称为“轮廓工艺”(Contour Crafting)。
简单的说,就像蛋糕师用奶油装饰蛋糕一样,3D 打印按照路线将“油墨”浇到规定区域,一层一层建房子。从技术原理来看,与其说“3D 打印”是一种打印技术,不如说是从“3D 虚拟”到“3D构造”的过程。作业流程也简单清晰:首先,将事先设计好的立体模型载入3D 打印系统,装载在起重机上的打印机通过一个可移动的喷嘴喷射出特殊的水泥,在建筑场地上勾画出一个整体轮廓,接着一层一层地叠加建筑墙体,打印机会根据规划图自动留出门窗的位置;然后,盖上第一层天花板,在顶上浇灌出第二层的地面,直到完成屋顶和外部结构的细节;和传统的建造过程类似,墙体建设完成后添加电气、管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搭建完成后,剩下的只是安装门窗和内部装修了。
当然这是一套特殊建造的系统,这种工艺使用的材料混合了混凝土和纤维聚合物,可节省50%-60% 的建筑耗材,每平方英寸能抵抗 10000 磅压力,比传统的混凝土墙更结实,且它在太阳下会迅速变干并凝固,房屋建好后马上就能入住。而且传统建造经常需要改变原材料的形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而3D 打印采用“增材制作”的方式,逐层打印建筑,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不需要砖瓦、木材、搭建好的钢筋架子和施工队,24 小时内,利用3D 打印机就能建造出几幢简单的毛坯房。据专家预测,只要一天时间,它就可以建成一座 185 平方米的房子,速度是人力的200 倍。毫无疑问,用这种方式盖房子,不会制造任何安全事故,而且减少了建房成本。这个项目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2004 年,当这台机器实验性地打印出第一堵墙时,就吸引了洛杉矶建筑师格雷戈· 林(Greg Lynn)的注意,他认为这对建筑界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霍什内维斯教授认为,这项技术比所有传统的建造方式都更高效、便宜并节能。传统的建造方法是用砖头一层层堆积,砖头可以变换大小,但是房屋整体的形状变化还是非常有限。而3D 打印是一个数字化制造,它几乎能打印出你设计的任何方案,无论是坚硬的直角,柔软的曲线,古怪的造型,都不是施工难题。这种技术十分适合灾后应急建筑和临时性住房,也很有希望走向太空,它能建造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月亮和火星建筑,为人类移民太空铺平道路。
霍什内维斯教授表示,自从1988年第一台机器被生产出来,3D 打印的原材料范围在迅速扩大,从树脂到塑料、陶瓷、金属直到如今的混凝土。到了2050 年,3D 打印房屋将不再稀奇,城市贫民窟在物理意义上将不复存在。
一项与轮廓工艺十分相似的计划正在进行着,然而这项计划更为激进和大胆。该计划是由英国拉夫堡大学(LaughboroughUniversity) 一位名叫鲁贝特· 索尔(Rupert Soar) 的教授提出来的。
索尔教授声称,他这项计划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南部的一种白蚁,它是自然界出色的建筑师。这种白蚁能将巢穴建造成 2-3 米高的“大型建筑”:为了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成百上千的白蚁会进行复杂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项使命。这些白蚁会把巢穴建造到地面之上,它们用自己的排泄物和唾液构建框架,并将其填充结实。
索尔等科学家用熟石膏将蚁穴填满并覆盖住,然后切成半毫米厚的薄片,通过三维探测器扫描了白蚁巢穴的整体构造,并制作出模型,用来进一步研究白蚁巢穴的建造机理,以便在未来的房屋建造过程中建造更好的生态建筑。这种生态建筑的理想是能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
索尔的建造机器就是模仿它们设计出了石灰和水泥喷射装置,就像一个大型的印刷机在纸上喷射墨水一样,在地面上建造起房屋。当然,这些大型机器都是由电脑控制的。
这套系统和比洛克· 霍什内维斯的“轮廓工艺”建造技术十分相似,但它更为细致详尽:它建造的房屋不仅包括室内外墙壁、屋顶等主体建筑,还包括整体浴室的结构、壁炉和简单装潢设施。而且在室内的墙壁上,专门的“机器人艺术大师” 还可以直接绘制出精美的壁画,这比起传统的贴壁纸的方法要省事许多,并且还大大节约了成本。不仅如此,这样建造房屋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节省时间,一套房子从设计到把钥匙拿到手最快只需要一个星期。然而,我们能从白蚁身上学习还不只是这些:这些神奇的昆虫还会根据天气的温度和湿度来改善自己的巢穴,它们在巢穴内建设复杂的采暖和通风系统,利用阳光和自然风使蚁穴内空气新鲜,并保持在30 度左右,而蚁穴外的温度白天高达40 度,夜晚则降至0 度以下。相比之下,人类建造的大楼浪费得太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来达到通风和调节温度的目的。最近,又迎来了3D 打印技术的突破,来自塞尔维亚的机器人学家Sasa Jokic和Petr Novikov,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学院(Institutefor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Catalonia, 简称IAAC) 合作,研发了一种用来建造房屋、名为Minibuilder“迷你建造者”小型3D 打印机器人。
灵感来自自然界中如蜜蜂、白蚁等懂得制巢小昆虫的“迷你建造者”小型机器人,使用一种60% 大理石粉混合40% 聚氨基甲酸酯的特制塑料,根据电脑预先设计好的建筑图,在地基上逐渐把房子的外层盖起,喷出塑料后用热风枪烘干定型。屋子建好之后,“迷你建造者”还能不时为其修缝补漏。
房子也可下载
社会化生产模式和3D 打印技术连接在一起。原先,制造业在大工厂里进行,需要将大量人力、资金、设备集中到一起,通过物流和分销,辗转到达消费者手中。现在,随着3D 打印的不断普及,制造业转变为更加灵活、投入更少的生产方式,甚至变得有条件按需生产。一切都可以用数据传输,虚拟的数字传播和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
曾经在米兰设计周的黑客实验室(Hacked Lab)里,展示过一幢可以下载的房子。这是一个名为wikihouse 项目的产品。貌似神奇的“3D 打印”技术,如今通过开源处理之后,逐渐走入日常生活。目前开源早就不只存在于软件世界了,“开源硬件”正在让“工厂”随处可见。
阿拉斯泰尔· 帕文(Alastair Parvin)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建筑设计师,也是推动 WikiHouse 诞生的人。他认为21 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工程是生产民主化。他发现最聪明、最优秀的设计师和建筑师都只能为世界上那最富有的一小部分人工作,现在全球发展最迅速的城市,并非拥有摩天大楼的城市,而是能够自力更生的城市,应鼓励公众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和当地现有的建筑材料来设计自己的住宅。而下一代设计师的挑战在于如何能将设计放入公有领域贡献给更多的人。他希望Wikihouse 项目能引发真正的变革,降低建屋的门坎,让任何人都能设计、下载和制造房屋的建筑构件,并能快速地建造起简易房屋。无论是在贫民区、灾区还是野外,能够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建造出被大众所用的民主化房屋成为帕文的野心。
WikiHouse 平台在这一主意下诞生了,它展示了一种“可以下载的房子”,这个项目逐渐的在World Maker Faire 平台上成长起来,开放性资源为市民引导的城市发展模型播下了种子。它是完全开放源代码的建筑结构,房子的图纸、模型均可从网站上下载,另外网站还提供房子的各种变体版本,任何人都可以据此增删、设计、制造、组装自己的建筑。随着经济危机规模的扩大,这种建造方式的优势变得越加明显。
在 WikiHouse 上,你可以找到设计师们已经上传的建筑设计图纸。WikiHouseUKV3-3 是一个已经在这个平台上开源的建筑项目。它提供的图纸包括了这个简易房屋的每一个零件,甚至包括板材间的连接部件,因为这个建筑部件间的连接不依赖螺栓,而是借助楔和钉子。你可以把它的图纸下载下来,并借助数控机床高效地将板材“打印”成它所需要的部件。所有的部件都会被编号。只需要2-3 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将这座简易房屋组装好,就像组装宜家家具一样。在完成房屋的基础部分后,你还可以在这基础上添加窗户、隔热层、覆盖层等设施。
WikiHouse 还提供了房屋设计的标准和指南,包括钉子的使用、板材间连接部位的的结构与规格。同时,它还根据房屋的宽度将设计归于不同的系列。这样标准化的过程也使开源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WikiHouse 项目于2011 年推出,已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其范围遍布新西兰、法国、巴西、美国等诸多国家。比如新西兰基督城的震后安置房、里约热内卢的社区工厂和微型大学等。在WikiHouse 之后,其创始团队还一起参与创立了著名的OpenDesk 开源家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