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学而不信”问题的对策研究——由一本《圣经》引发的思考

王彩霞

(杭州市萧山第十一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的问题,对达成教学目标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充分运用多向交流、合作互动,让学生既愿意学又乐意相信思想政治课知识,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益于运用到生活实际。本文试图就政治课教学中消除学生“学而不信”问题的对策作些实践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学而不信;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1 研究的缘起

2012年6月高考结束的那天,学校每个政治教师都收到一位毕业学生送的《圣经》,这事让我为之一震。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学了这么多年,反过来倒是拿着《圣经》给我们政治老师“留个纪念”,这不能不说是学生临走留下的“冷笑话”。

确实,部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上讲的许多内容表示怀疑或者没能深信,之所以学完只是为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为了高考。“学而不信”问题在多数学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以思想政治学科为甚。

1.1 “学而不信”问题的表现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生不信”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1.1.1 直言不讳。在新课程平等、自由、民主的理念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课堂上经常冒出“好假、骗人、鬼话、虚伪”等词语。

1.1.2 学而生厌。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政治课的厌恶,上课时嗤之以鼻或者趴下,有时还会课堂上出现故意捣乱的现象,课后作业也不好好完成。

1.1.3 知行不一。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可是行动却表现出与所学、所知完全不一致。例如讲“市场交易规则”时,学生知道要坚持诚实守信、公平等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也不能坚持诚实信用原则。

1.2 “学而不信”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学而不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阻碍作用。

1.2.1 从学科目标实现方面看:“学而不信”问题妨碍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观点的接受、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深入学习。例如,片面夸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会妨碍学生对“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掌握。

1.2.2 从学生成长方面看:

(1)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个别学生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产生偏差,就会造成他们在经济生活中不能坚持“诚实信用”、“公平”等原则,出现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骗税等丑恶行为;在政治生活中则会漠视法纪,做出侵害其他公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2)干扰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例如,一些学生一方面跟老师一起在讲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却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心里打自私自利的小算盘;一方面在写“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另一方面却在心里怀疑其理论的正确性;一方面在回答要规范市场秩序,坚持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另一方面却想着要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势必会造成表里不一,严重的会造成人格分裂,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学而不信”问题产生原因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从教师教学层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2.1 师生关系欠和谐

学校教育 “重分数、重知识、轻能力、轻觉悟”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也是如此,甚至许多理科班政治老师上课只是让学生划划背背,能够应付考试就好,使思想政治课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政治教师常常不受欢迎,师生关系冷淡,加剧了“学而不信”的现象。

2.2 课堂教学欠高效

由于课堂教学知识不够扎实,学生知识掌握有缺陷,带来“学而不信”的问题。例如,《政治生活》中讲“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时候,由于一些学生对政治自由没有准确理解,把公民的政治自由理解成绝对不受限制,于是产生了中国公民根本没有政治自由的想法,对课本知识不以为然。

2.3 学生思想欠引导

由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政治知识,而忽视思想教育,对学生缺乏引导,所以学生政治是非模糊、道德感缺失,带来“学而不信”的问题。例如,《政治生活》中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受某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更民主,更能够解决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3 “学而不信”问题的对策研究

高中生政治信仰形成过程是其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追求等过程的统一体。其内容包括: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和追随;对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的认可和支持;能够为国家和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和勇气和决心等等。要使高中生形成这一信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好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形成合力。笔者仅针对高一学生,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3.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解决“学而不信”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而对于教师来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教师有意识地创造的师生关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3.1.1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能更好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案例】教学《经济生活》中商品的含义

师:妈妈给你织毛衣是商品吗?

生:是……

师:你妈妈把毛衣交给你的时候是不是说,“儿子,毛衣织好了,想穿的话拿100元来换吧”。(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3.1.2 教师要有真诚的行动,要学会倾听。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在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都要仔细倾听,不要因为他们的观点错误去打断他,甚至阻止他。仔细倾听,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尊重他,促使他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

【案例】教学《经济生活》中商品的基本属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概括商品基本属性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师:商品基本属性是什么?

生:使用价值和价值

师:使用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吗?

生:不是,妈妈给我织的毛衣不是商品,但是也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我的需要

师:很好,举例很贴切。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吗?

生:不是,您刚刚跟我们说过,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那妈妈织的毛衣也耗费了很多的劳动,也有价值。(其他同学纷纷附和,觉得他分析得非常有道理,这位同学自己也很得意)

师:XXX同学思路很清楚,逻辑思维能力很强。那么妈妈给你毛衣的时候你会不会问耗费了多少劳动量,具有多少价值呢?

生:……

师:没有用于交换的物品我们一般不会去考虑他耗费了多少劳动量,也不会分析它有多少价值,所以不产生价值,因此没有用于交换的物品(即使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仔细倾听了学生的回答后进行提问,给学生以全面展示的时间。被提问过的XXX同学在后面的整堂课都一直保持高昂的热情,下课还主动来问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3.2 高效的政治课堂是关键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增强高中政治学科自信,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学而不信”的问题。

3.2.1 教学案例的生活化、本土化。俗话说“隔山打枪,难辩虚实”,学生在政治课堂上产生抗拒心理或对立情绪,往往在于教学内容与现实的部分脱节。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政治课堂教学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找到教材与实际生活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所谓案例的“本土化”即本地化,是指利用当地事例或学生周边发生的事情来组织课堂教学。本地化案例除了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体现材料时代性外,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倍增效率。

【案例】教学《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课前学生活动:(1)搜集最近3年内萧山所发生的变化;

(2)有哪些项目你感觉得特别棒?

(3)上述项目中萧山区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体现了政府怎样的性质?

课堂上分组展示成果,气氛非常好。学生讲完后老师总结,并穿插讲述自己搜集的材料。如:萧山的音乐喷泉。整个堂顺理成章的完成了政府的性质及职能的教学,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对家乡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对家乡的情感。

3.2.2 教学方式的形象化、多样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就目前高一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生活比较现代化,接受新知识比较快,因此,我把音乐、动画等更贴近现代化的因素融入课堂。

【案例】教学《政治生活》中“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前导入:播放《爱我中华》

学生:不由自主的跟唱

学生(嘀咕):老师为什么放这首歌给我们听呢?

师:从歌中你们体味到什么了吗?

学生: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师:学生各民族能和谐相处呢?

学生……

师:你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到底还是当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民族平等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经过上述过程,学生已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过程变得顺理成章,学生也感觉学得很轻松,而且对于民族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3.2.3 教学模式的民主化、开放化。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就是说,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普通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知识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激发学习政治的兴趣,强化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在开放课堂中所产生的观点学生也更能够接受。

【案例】教学《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3.3 有效的学生引导是保障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感性认识较多,理性认识不是很强,受到生活阅历少、思维发展不全面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对社会生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片面不看全面,只看支流不看主流,对某些问题的产生错误认识。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重在养成和导行,解决“学而不信”的问题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有效的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

3.3.1 要正视矛盾。习近平主席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时指出,既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在道德风尚下滑的今天,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谈赚钱、讲享受等等,生活中有许多与政治课内容有冲突的现象,许多老师上课对这些内容避而不谈,这样反而加剧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怀疑。笔者认为,教学时要正视这些矛盾,不回避,然后进行引导更有效。

【案例】教学《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师:你愿意入党吗?

生:愿意……不愿意……

师:为什么要入党,为什么不入党呢?

生:原因很多,中国共产党腐败太严重了,没前途……

师:你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吗?了解这几十年来的光辉业绩吗?少数共产党员确实有腐败变质的现象,其社会历史原因是什么?大家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行动了吗?感受到反腐的决心了吗?

生……

经过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引发了学生的反思,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一个现象,不要以偏盖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3.2 要追本溯源。高一学生的思维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抽象理性思维已处于优势地位,但他们思考问题时,仍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会运用学科概念和原理进行思考。

【案例】教学《经济生活》中 “市场配置资源”

师:价值规律告诉我们“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如果说成“市场决定价格”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市场上主要反映出来的就是供求关系,那么市场决定价格不就变成供求决定价格了吗?这和价值规律不一致呀?所以这句话是错的。

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回答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看清楚“市场决定价格”这句话背后的本质。

另外,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应该允许学生对课本知识适当存疑,给学生一个自己认知成长的空间。

4 研究成效

在浙江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当下,在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等。经过一年的研究,发现学生对政治课提升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更有教学能动性,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4.1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了运用全面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把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真正提高了政治素养。培养了处理问题“言之有根、字字有据”的思维习惯;提高了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言行更加一致,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4.2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研究中发现,师生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大提升。笔者对自己任教的班级作了问卷调查,实践研究前后的主要问题对比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政治课越来越认可,学生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4.3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之前的被迫接受到如今寓乐于政治的学习态度的转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做了统计,发现:

4.4 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解决“学而不信”问题,关键是教师要上好每一堂政治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进行教学行为的课前准备,努力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等。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这就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效果也随之不断提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是待烧的火,而不是待装的瓶。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让学生既愿意学又乐意相信思想政治课上所传授的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其加以运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宗飞.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而不信”问题的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8(01).

[2]胡子政.从现实路径上剖析学生的“学而不信”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3]李明远.有效教学 以生命成长的名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03).

[4]李振宇.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机制及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附:

政治课课堂学生调查问卷

1、你喜欢政治课吗?( )

A、非常喜欢 B、一般 C、不感兴趣 D、非常讨厌

2、在政治课堂上,你对老师讲的内容感兴趣吗?( )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D、非常讨厌

3、你觉得政治课堂的气氛是( )

A、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并参与课堂活动

B、课堂气氛一般,能配合教师并参与课堂活动

C、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想配合教师发言

4、政治课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 )

A、记忆、背诵 B、空泛、讲大道理 C、紧密联系实际

5、总的来讲,你喜欢哪种学习方式?( )

A、老师多讲学生多背 B、理论结合实际,多讨论

C、走出课堂参加实践活动 D、无所谓,哪种上课方式都一样

6、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时,是否征求同学的想法( )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7、老师上课所举的例子是否贴近你对生活经验( )

A、非常贴近 B、有时贴近 C、很少贴近

8、老师上课所列举的例子是否能激发你学习探究的热情( )

A、能 B、有时会 C、很少会

9、在授课形式上,你对思想政治课有什么样的期望( )

A、以老师讲述为主 B、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C、以师生相互讨论为主 D、运用多媒体形式教学

10、你希望课堂采取哪种发言方式?( )

A、要发言先举手 B、自由发言 C、其他

11、课堂上老师提问较多的是哪些学生?( )

A、全体学生,机会均等 B、 学困生 C、中等生 D、优生

12、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你积极思考了吗?( )

A、积极思考 B、无所谓,反正老师不提我

C、不想思考 D、从不思考

13、老师在上课时有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比较少 D、没有

14、你相信政治课上所讲的观点吗?( )

A、相信 B、一般 C、不相信

15、你会用学到的政治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

A、经常 B、较少 C、不用

16、(可多选)下列学科活动你们曾开展的有( )

A、时政热点报告 B、时事知识竞赛

C、社会调查 D、辩论会

17、(多 选)你希望的政治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以哪种方式的?( )

A、主题讨论 B、辩论赛 C、室内游戏拓展

D、影视资料交流 E、小品、话剧 F、演讲

18、 你心目中最喜欢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是什么样的,可以描述一下吗?你对思想政治课想说些什么?

[责任编辑:汤静]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