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萍
(贵州省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
目的:讨论并分析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的失败因素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操作过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所选取的180例患者中,经桡动脉路径无法顺利完成的患者共计11例(6.11%);动脉并发症发生共计7例(3.89%)。结论:对患者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桡动脉路径的成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危险因素;失败原因
Analysis of factors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by radial artery pathway
Zhang Kaiping(Shipping group, 0, two,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uizhou, 561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failure factors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by the radial artery pathway. Methods: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Decemb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involvement. Results: the total of 180 patients (6.11%) who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radial artery pathway, 11 cases (3.89%) were all 7 cases. Conclusion: the scientific risk assessment of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radial artery pathway to the greatest extent.
【Key words】Radial arte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risk factor; failure reason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32-02
结合临床实践来看,有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效果也更好,特别是针对年纪相对较小和较大的患者这两点优势更为明显[1];但是,需要客观认识到的是,由于该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其临床实用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介入失败的可能因素,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83例,患者平均年龄(60.2±5.5)岁平均身高(163.5±4.1)cm,平均体重指数为(25±3)kg/㎡;PCI指征疾病:ST段抬高心肌梗死3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8例,稳定型心绞痛81例;所有患者经Allen实验检查,均具备桡动脉置管的能力。
1.2方法
1.2.1抗栓治疗: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行阿司匹林治疗,第一次300mg,而后减至100mg,平均每天1次;氯吡格雷第一次300mg/600mg,而后减至75mg/次;(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穿刺。1.借助Seldinger穿刺法对患者行动脉穿刺。2.将6F Terumo桡动脉鞘管置入患者体内并配合硝酸甘油200μg以避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2],肝素3000U常规抗凝;(3)术后处理,手术后将桡动脉鞘管拔出,并且在患者的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处理,4h后行减压处理,大约8h左右解除。
1.3 PCI成功标准:
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基础有针对性的选取介入治疗的方法,以残余狭窄<30%,远端血管血流TIMI3级,无死亡、急诊冠脉搭桥术等心脏事件。PCI失败:经桡动脉穿刺无法有效完成PCI的整个过程。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失败原因分析:
研究所选取的180例患者中,其中经桡动脉路径无法顺利完成的患者共计11例(6.11%)。在所有经TR失败的11例患者当中,由于导管长度未达到相应的标准,使得锁骨下弯曲的共计2例,使得导管长度估算出错的共计1例;由于无法进一步引导导管进入升主动脉,使得桡动脉痉挛的共计2例,使得桡动脉弯曲、剖开以及狭窄的各计1例;由于桡动脉穿刺失败,使得穿刺发生错误的共计3例。此外,另有2例(1.11%)患者桡动脉造影虽然成功,但PCI之时由于指引导管的支撑力不足,最终被迫改用股动脉来完成手术。针对动脉并发症,在180例患者当中,共有7例发生。本次研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3.89%。研究数据较之其他相关研究资料,有一定的出入,经过分析与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数相对较少有直接的关系。
2.2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3项为PCI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身高<165cm,患者的年龄>75岁以及既往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史(三项因素与其他研究所示一致),详细参见表1。
3讨论
结合已有的临床实践资料来看,以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基准来治疗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临床上比较普遍的方法之一,有研究显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均具有比较高的安全系数和临床效果,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经桡动脉路径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穿刺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3],相比之下,经股动脉路径患者的病死率则相对较高。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介入失败的几率与同期经股动脉引导导管冠脉介入的失败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经桡动脉路径失败的患者绝大多数均是在转成股动脉路径后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中,经桡动脉路径失败的主要原因总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导管长度不足;(2)桡动脉穿刺失败;(3)无法进一步引导导管进入升主动脉。三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67%、2.78%,数据与相关文献记载资料[4]有一定的差异,经总结分析,我们认为与研究所选取的总患者病例数较少有直接的联系。
从研究结果来看,患者身高<165cm,年龄>75岁以及既往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史是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与文献记载资料基本一致;患者如果身高较矮,就意味着其桡动脉直径的尺寸也比较短,而且增加锁骨下弯曲的几率,这是造成介入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年龄过大(以75岁为分界点)与<75岁年龄阶段的患者相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而既往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史成为危险因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血压的持续存在,患者的血管情况超出了其实际年龄阶段的健康状况所造成;基于此,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适当的选择患者以及进行科学的术前风险评估,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桡动脉路径的成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亚男.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3(02):117.
[2]蔡小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2012,2:102-103.
[3]钟继明,李浪,陆永光,曾书燚.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04:265-268.
[4]郑望,魏易洪,邓兵,周端,李广浩.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12:98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