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艳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内科,云南宣威 655400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择60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非洛地平缓释片单用治疗(对照组)与加厄贝沙坦联用(治疗组)预后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治疗后均接近正常值;对照组的血压差值也有明显改善,但是明显情况低于治疗组;血压对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血压;糖尿病;临床;对比;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099-02
众所周知高血压与糖尿病一样是内科疾病,如果二者发生并存,则成为冠心病的致命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会患有血管、心、糖尿病等常见性内科疾病,这些都存在着并发的可能,其中高血压会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它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并发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它们之间由于相互的作用,会造成病情的恶性循环,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将两种病的指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还需要防止多种病(糖尿病肾病、脑卒中、延缓冠心病)的并发,以此来保护靶器官,从根本上将致残率和心血管疾病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有效的降低血压并使血压控制目标在<17.33/10.67kPa(130/80mmHg), 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更高要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研对象6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4~68岁,平均(60.12±1.23)岁,患者均符合检验世界卫生组织 (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②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 ③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PG)≥11·1mmol/L 。并与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①通常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上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使用厄贝沙坦片150 mg、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其用量都是每天一次。另外还要给予调脂、正常抗血小板、降血糖等治疗。②对于对照组的治疗则仅仅是采用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按照一次一天的量进行治疗,另外还要给予调脂、正常抗血小板、降血糖等治疗。对于这两组都要进行血压的测定,测压频率为1次/d。
1.3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是以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正常值为准。行平均10个月随访。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治疗后均接近正常值;对照组的血压差值也有明显改善,但是明显情况低于治疗组,见表1。治疗阶段治疗组的血压对比情况就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临床占较高发生几率,因疾病可诱导心跳加速、肾血管、脑和视网膜发生病变,故极大增加了死亡风险,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要做到尽早治疗,有效的降低血压并使血压控制目标在<17.33/10.67kPa(130/80mmHg), 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本次的实验研究中,主要是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进行临床用药的分析,然后在治疗组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钙拮抗剂治疗效果及高血压患者肾小球虑过率增强情况,以为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改善肾血流量,阻滞病情进展创造条件,且对血糖无明显影响。本次临床用药的所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就属于钙拮抗剂。厄贝沙坦片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相互作用可特异性阻塞,进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对血管收缩加以抑制,使血浆容量减少,降低抗利尿激素及儿茶酚胺的释放,对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增殖有促进作用,故通过降低外周血管紧张性使血压水平降低。本病在选择用药治疗时,需依据避免应用不良药物,选用对保护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损害的药物为原则。通过本次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疗组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治疗后均接近正常值;对照组的血压差值也有明显改善,但是明显情况低于治疗组;血压对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刚,曹雪滨,祝之明,等.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5):405-408.
[2] 谈志强,梁凌,庞振瑶,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4(4).
[3] 聂焱,衡先培.痰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9):2613-2615.
[4] 赵以平,汪应涛.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临床医学工程,2011(3):353-354.
[5] 更广泛地使用他汀类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J].高血压杂志,2004(5).
(收稿日期:201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