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霞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本文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体进行分析与探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在此基础上,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标准体系进行研究,从导师总体评价、课业成绩、科技论文发表情况、毕业论文撰写、项目参与情况、参加国际会议情况等各方面入手制定综合评价标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跨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YJG2012Y_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树霞(1976—),女,汉族,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与教育。
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开阔视野和广博知识的通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得许多国内外大学近年来大量开展了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的研究生的教育,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还处于初步探索实践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需要重点的研究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首先深入了解目前我国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整个质量体系的构建。
1 我国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国家教委1995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朱开轩同志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目前,我们应着重考虑如何调整和解决研究生培养规格和类型比较单一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培养更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也十分重视培养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研究生阶段是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时期,因此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跨专业复合型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从2001年开始开展生物医学工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并在 2006 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持;2000 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研究中心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实践性的参考;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成立,也标志着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开展。
纵观国内,很多院校在进行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实践成果,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2 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具体来分析。
从学生方面,主要存在学科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1]。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从事单一学科的学习,较少跨学科学习造成的,其中跨专业报考的学生较少,而且跨学科报考的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只学习考研科目,并没有对学科有深刻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得在读的研究生普遍缺少跨学科的学科基础知识。在本科阶段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应付考试,参与科研和创新实践的学生比较少,例如我任教的江苏科技大学每年的本科创新计划项目报名的本科生都较少,而且报名的学生真正自己主动认真做好项目的比较少,从这些反映出目前本科生的自主学习与科研的能力较弱,使得在研究生阶段的跨学科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困难重重。
从教师方面,主要存在优秀跨学科专业教师数量上缺乏,教师自身跨学科知识结构缺乏[2],各种跨学科研究交流机会太少。高校研究生导师是培养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重要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优秀的跨学科研究生导师十分缺乏。究其原因,首先是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大,其次是导师数量并未补充。目前现有的教师在专业上主要偏重一个学科,具有深厚跨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较少,在加上大量的授课任务,使得各种跨学科专业的交流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太少,造成了目前教师方面的问题[3]。
从培养体制方面,主要是跨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统筹管理和研究生学制年限的不完善等问题。虽然国家十分重视跨学科教育,但是我国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与学制年限的设置有严格的要求,使得跨学科教育步履蹒跚。目前研究课程设置虽然有选择的弹性,但仍然统一化突出,培养计划的选择范围有限,使得跨学科专业学习成为空谈。从教学资源管理上,目前各个高校,还是局限于专业设置,对跨学科专业的一些资源配置与共享缺乏有效机制,使得跨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学习资源使用比较困难[4]。
2 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日渐增多,已成规模,但尚需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体系。根据跨学科专业的特点,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构建综合考评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课业成绩评价标准。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一部分,课业成绩是学生与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长期形成的课业成绩评价标准仍然适用于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评价,但同时应该更注重跨学科复合的特点,评价中要体现跨学科性,使得课业成绩评定推动研究生的跨学科专业能力的成长。
第二,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导师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应总体依照教师的跨专业的特点与难度,并结合学生的评价,对研究生导师有综合评价标准,使得导师能够有动力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发展与培养[5]。
第三,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对研究生参与的科研实践活动,应该有详细的归类与统计,并根据研究的具体表现与成果,给以正确的评价,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研究生的跨学科专业研究学习与发展。
综上,通过三方面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当然这些都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配合才能通过该体系进一步促进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
3 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质量标准
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可总体上从导师总体评价、课业成绩、科技论文发表情况、毕业论文撰写、项目参与情况、参加国际会议情况等各方面入手制定综合评价标准。
首先,作为导师是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研究情况的,导师的总体评价是对研究生质量最具有说服力的,因此这部分应该占的比重较大。导师可从平时的科研活动,项目工作表现,论文情况,参与会议情况综合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其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的。
课业成绩可以反映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基本学习任务,这部分也是基础,在标准中占有一定比例。大部分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许多培养计划对跨专业学生设置不合理,可灵活的让学生选修多个学科专业的课程,为以后的跨学科研究奠定基础,在评价时应考虑跨学科的特点。
学术论文的发表与写作,是研究生阶段要求的学习研究工作,通过学术论文的撰写使得学生对学科专业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在质量评价标准中应该有所要求,并占有一定比例。
毕业论文的撰写,可总体上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质量,所以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对毕业论文的撰写都十分重视,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跨学科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则需要根据跨学科的特点进行科学评价,特别在送审毕业论文时,应该送到熟悉被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的专业人士,避免送到非该领域的研究人员。
项目参与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具体跨学科的研究的进行情况,对跨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十分重要,项目参与情况在质量评价标准中应占有一定比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体现,因此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积极的让其参与到跨学科的项目中,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国际会议与交流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跨学科的研究奠定学科前沿背景,因此也纳入到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以上对每一个质量评价指标的具体比例权重的设置,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需要导师、学生、管理人员综合讨论,科学设置,从而给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
4 总结
本文主要对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体系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索。首先对我国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并制定质量综合评价标准。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体系不能一蹴而就,各个人才培养机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不断完善发展,推动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青侠,吕一波.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3): 118-119.
[2]纪军,倪承普,罗秋敏,郭戎.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07(2):93,94,99.
[3]刘彩红.提高跨学科研究生质量的措施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2):183-184.
[4]尹伟,董吉贺.开展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应构建资源共享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41-43.
[5]黎军,张娜.对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申导师评估指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1):69-72.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