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新新贸易理论对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

赵亚芳,董胜飞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阶段新新贸易理论在批判地继承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分析贸易的动因和选择,形成了异质企业模型和内生边界模型两个理论分支.本文介绍了新新贸易的理论背景以及这两个主要模型,并对模型的主要推论进行研究,以期从中找出对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内生边界;贸易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11-03

1 新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21世纪前的贸易理论主要分为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主要是十八世纪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绝对优势理论、十九世纪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赫克歇尔—俄林的禀赋比较优势说.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国际贸易的动因是各个国家间要素、技术等条件的差异,其贸易模式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贸易.新贸易理论是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贸易理论,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贸易模式.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规模远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规模的现象.

当前,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了新的特征:一、各跨国公司公司内贸易增长速度快.1987年,内部贸易占美国出口贸易的比重是40%,占进口贸易的比重是38.9%.内部贸易在瑞典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为36.1%,在德国是34.6%,在英国是29.6%,日本是17%.表1-1显示了1993年美国、法国、日本、瑞典的公司内贸易情况.如今,公司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二、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日益复杂.如今的大多数跨国公司企业已不再是纯粹的垂直型跨国公司或水平型跨国公司,即不是单纯的母公司—子公司结构,也不仅是战略联盟的形式,而是更加复杂一体化的网络化跨国公司结构.三、企业的个体特征在企业国际扩张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其实是一种相对稀少的企业行为,并非一国所有的企业都选择对外贸易.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产业内部,也存在着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密集度和工资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并且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但是无论是传统的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是从国家和产业的层面上来解释国家之间贸易的动因,贸易的结构,以及贸易对社会福利的增进和影响.在模型中假定企业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认为如果一个产业存在对外贸易,则该产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要从事出口.而这明显与现实中一个产业内只有少数企业从事出口,其他的企业只是涉足国内市场的现实相违背.

2 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模型

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思路有两个,即以Melitz为代表的异质企业模型和以Antras为代表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哈佛大学的Melitz于2003年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开创性地从企业层面上研究国际贸易行为.他首先认为企业是有差异的,无论是从生产率还是从规模、结构、产品质量、员工技能等方面,行业内的企业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特征也被称为企业的异质性.他认为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才有足够利润负担出口所需的高额固定成本,并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了只有少数高生产率的企业从事出口的模型,即异质企业模型.同年,Antras利用不完全合约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形成,特别是跨国公司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用来解释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选择的行为.进而赫尔普曼在2004年结合异质企业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从企业组织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国际业务中的行为,提出了生产率依出口企业、海外现地生产(FDI)逐级升高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对国际贸易模式的解释.自此,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2.1 异质企业模型概述

异质企业模型在异质企业的假定上,探讨了异质的企业如何从事国际贸易以及贸易对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和福利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企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只从事国内贸易,出口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的效率和竞争率,以及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等问题.

2.1.1 异质企业模型的主要内容:假设企业的生产率可变,用φ表示,企业的生产者对自己企业的生产率有大致的了解,并据此做出决策.假设企业进入本国市场的固定成本为f,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为fe,则总成本为fx=f+fe.假设市场竞争条件为D-S垄断竞争条件.效用函数是CES型效用函数.则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受益就越大.所以说,生产率在异质企业进行市场进入决策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些生产率较低,产生的收益较少,不能满足固定成本的企业,只能停止生产退出行业,生产率较高的企业继续生产.那些生产率没有达到拥有足够利润来弥补国际固定成本的企业就不会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会进入国际市场.

2.1.2 其得到的推论:(1)贸易开放能提高产业生产率.在Melitz看来,当一个企业决定进入某个产业时,对自身的生产率以及产业的生产率还不是很清楚,而进入产业后投资是不可逆的.所以,产业内存在着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企业,即存在着异质企业.当企业进行出口时,也面临着出口成本的约束.其中最主要的是流通和服务成本,而出口数量和目的地越多,其成本就越高.而贸易开放则能大大降低这种成本,使得更有效率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迫使低效率的企业从事国内市场,更次之的企业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通过选择效应和生产再配置效应,不断提高贸易开放度将使产业的资源重新配置,更加有利于更高生产率的企业,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率,带动福利的增长.(2)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尽管在Melitz模型中,贸易开放能提高产业的生产率,但对于不同的产业来说,效应仍然有大小之分.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生产率增长更多.即,越是具有优势的产业,在贸易开放后,因为其高生产率的企业由于出口机会增多对要素的需求就会进一步增大,这就抬高了该产业中相对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导致低生产率的企业大量退出.使得该产业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更大,进一步强化了这些产业的比较优势,从而为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2.2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概述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是从单个企业的组织选择入手,将不完全合约理论融入到标准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从而将国际贸易理论和企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的.主要是分析了是什么因素和原因决定了企业的外包和一体化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会选择企业内贸易或外包以及相关的资源配置问题,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跨国公司对企业内贸易的影响.

2.2.1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主要内容:假设只有南北两个国家进行贸易,企业的组织形式只有垂直一体化V和外包O两种.且垂直一体化的固定成本大于外包形式下的固定成本.消费函数依然为CES函数,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则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和异质企业模型一样,生产率越高,则利润越大,生产率越低,则利润越小.但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地使利润最大化.高生产率的企业选择南国生产,且采用垂直一体化的形式,而低生成产率的企业只能在本国生产,且采用外部的形式.同时行业特征还和行业生产率的分散程度有关,生产率越是分散的行业,越依赖进口中间产品,并且行业内部总部服务密集程度越高,行业也越倾向于一体化.

2.2.2 其得到的主要推论:(1)企业生产率水平的差异会影响企业在组织形式上的战略选择.Antras模型将企业的异质性和不完全契约结合起来,构建了高总部服务密集度的产业存在国内一体化、国内外包、国外外包和FDI四种均衡,生产率最低的企业选择国内外包,生产率稍高的企业选择国内一体化,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选择在国外外包,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FDI.(2)企业的组织形式影响其贸易模式.在Antras的模型中,将企业进行的国际一体化战略视之为企业对内生组织边界的自发选择,也就是说拥有异质性要素的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要素生产和技术方式,进而选择不同的组织或契约制度,一般而言,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企业往往倾向于采用内部一体化或垂直一体化,相应的贸易模式更多采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而对市场有较少的依赖.

3 新新贸易理论对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

虽然新新贸易理论刚刚诞生,适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还有待检验.但它作为一个最新的贸易理论,尤其结合了当前发达国家贸易出口的现实,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我国贸易政策和贸易战略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和积极的启示.

在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我国离贸易强国的路还有很远.而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的首要问题就是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如何转型和升级.本文通过对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对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建议:

(1)我国应该继续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新新贸易理论告诉我们,贸易开放和贸易自由化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生产率,同时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另外,根据异质企业模型的结论,我们还可以得出,贸易开放并不会降低人均财富,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多和生产率的提高反而会增加人均财富.所以,政府应鼓励高生产率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本国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水平,从而抢占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2)鼓励相关企业设法提高竞争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新新贸易认为决定企业出口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生产率的大小,我们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必须努力创新,培育人才,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在相关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植,使得企业在提高生产率方面更加顺畅.企业在创新的同时也要使自己的内部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另外也要改进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优化资金配置和供应链管理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了确保高生产率的企业能够获得优质的生产要素,政府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当前我国的现状是一些垄断企业掌控着多数的资源,但生产率却较低,并没有达到进入国际市场的临界生产率的要求,从而使得很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一些高生产率的中小企业却由于资源匮乏,而阻碍了前进的道路.因此,政府应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需求,尽量使资源配置“按需分配”,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生产率的提升.

(3)扶植民族工业,创立名牌企业,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坚定不移的推进“走出去”战略.根据新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中获利的多少与企业的生产率、竞争优势、规模大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国的名牌企业越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优势资源就越多,从而获益就越大.所以,我国的政府政策不能只是保护国内消费者和提高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而应转向尽可能提高本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面来.而且,当前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大都选择股权投资,要素的流动也更加方便,这意味着,如果母国企业的生产率大于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率,则国内的要素就将从低效率的国内企业转移到高生产率的外国企业.所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样才能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效益.因此,我国政府不仅要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也应该将政策重点放在培育跨国企业以及提高本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具体做法有:积极推行贸易便利化,尽量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大企业进入市场减少障碍;完善法律法规,并为企业提供及时的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建立准确全面的信息数据库;大力推行双边和多边的经济合作方式,为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尽量降低成本.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帮助我国大企业建立全球规模优势,抓住当前经济的契机,在国际市场中抢占更多的利润和国际份额.大力推行我国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外的投资,有效利用外国的资源和市场,将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进行转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在价值链的分配上尽量处于上游.我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两头在外”的局面,这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有一大部分被价值链上游的企业轻易占有了.另外在出口结构中,我国的加工型贸易占了一半的比重,我国也只是分担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部分,而利润较高的研发和设计大都在国外进行.所以,应鼓励企业加快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高端环节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技术存量,致力于抢占价值链的高端市场,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樊瑛.新新贸易理论及其进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7(12).

〔2〕孙艳琳.西方“新新”贸易理论的特点及其实践意义[J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5).

〔3〕元悦.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J].企业管理,2013(9).

〔4〕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09(11).

〔5〕李春顶.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来自新新贸易理论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9(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