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冰梅,闰俊玲
(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024000) 摘要:在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大背景下,促使高校英语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英语教师率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英语语言的教学真正回归其本质,避免应试教学的干扰,结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育现状,积极推进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此课程中的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考社会化:互动式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0259—02 随着高考英语改革的进行,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要想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改革,就必须了解何谓英美文学课程、英美文学课程的教育现状。只有了解了英美文学课程和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弊端,才能针对弊端找出正确的教育模式。
一、何谓英美文学课程
何谓英美文学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and Anthology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英美文学课程是为了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同等学历其它专业双修学生所开设,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此课程是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历史的学习,掌握英美文学课程当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专业术语等。通过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英美文化、宗教信仰、历史过程、思想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赏析能力。
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育现状
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学会文学赏析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言的基本功,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及英美文学的了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将文学史和文学作品两者齐肩并重。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相结合,达成文学史+文学作品”结合的教育。教师一般要把文学史的知识理论框架介绍给学生,然后慢慢根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如作家作品、分析作品、主要背景人物、写作手法、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读者所受到的思想教育及精神影响。这当然是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框架和知识储备,以及资料查询。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以纯熟的英语技能为基础,加强人文科学的教育,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英文文学素养。只是一些院校为了拔苗助长并没有过多地注重文学基础的培养,以一贯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教育,并且更多地重视学生专业四级、专业八级的教育,为了提高院校的通过率和就业率,渐渐忽略了教学的最终目的,忽略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改进问题。一些院校在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作品的选读比例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学生的基础能力仅仅存在于选读部分。单一的材料,并无创新新奇的改变,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相应地提高。单一的知识理论框架,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过关,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学所用的文学作品材料单一,课程偏少,学生的文学素养不够,基础不过关。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属于高难度提升拔高课程。该课程的范围广泛,跨度很大,包含了诸多层面。首先需要教师高层次地把握文学发展历史,深层次地认知教学方向,熟练掌握教学层次、方式方法,但事实并非如此。从事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往往达不到术业有专攻,同时教师本身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习英美文学课程也要求学生有坚实的基本功和勤奋认真的态度,但实际学生基础差、学习文学的兴趣不高。
为了改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育现状,为了使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必须把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融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促使今后的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走向新的台阶。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所提升,使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从根本上有所改变,不再是固有的、传统的、弊端诸多的模式。要想真正让互动式教学模式走进英美文学课程,就必须要了解何谓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互动式教学的基本类型和实施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三、何谓互动式教学模式
何谓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具体地表现形式就是教师的主观施教和学生的主观学习。是教和学的相互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者和教学中介者的互动,产生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达到高效率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以让学生个人喜欢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便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互动式教学模式把这些关系结合起来,达到学生和教师互学互动的过程。
四、互动式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创造属于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案要适应课堂,课堂要跟随学生,学生创造课堂,引领课堂方向。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2互动式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教导的理论知识,框架概念全都是引导学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3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地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要注意交流的原则。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既可以发现问题,又可以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听取学生发言之后,再对课程和学生做出评价。每位学生的理解不同,集思广益,理解多多。这一过程可以解疑化难,开阔学生的思维。
4互动式教学的意义在于创造。课堂的核心不仅仅在于教师的创造,还是在于学生的创造,要注意创造性原则。教师的授课方式一定要创新,但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下更重要地是学生的创新,学生一定要起到先决的作用。课堂形式是否丰富多彩,全取决于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查看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以便顺应社会的发展。
5“教”和学”在不同的个体之上,所以反馈原则也很重要。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修正;学生的自我评估、反馈的原则适应所有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式教学模式当中反馈原则尤为重要。反馈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准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问题才可以及时修正。
五、互动式教学的基本类型
1主题探讨法。无论什么课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每次课程的主题展开,英美文学史课程也不例外。上课时教师负责提出此堂课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提出几个问题,随后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和给出答案。这样的课堂,教师是提出主题和问题的人,学生是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换言之,主题探讨法实现了英美文学史课程的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分工明确、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也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创新性思维。同时这种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问问题的思路难以把控,容易让教师难以回答,也会拖延课程进度。 2问题归纳法。首先让学生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再据此次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提出相应问题。教师对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本着本堂课涉及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提出问题的人,教师是解决问题的人。无论是谁提出问题还是谁解决问题,课堂实现了真正的互动式。这种教学针对性强、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突出实用性。同时这种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必须用教学内容来解决问题,所以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或牵强附会, 3典型案例法。首先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精心挑选典型个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解决个案中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对错做出评判,然后套用理论知识来剖析原因。这样的课堂,先是教师主导,后是学生主导,最后又回归教师主导。无论谁来主导,总之事实上的这种交替主导课堂已经实现了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具体生动、环环相扣、泾渭分明。同时这种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挑选典型个案难度太大,鲜活的个案容易让学生分神而影响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情景设置法。首先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出特定的教学情景,并就情景提出有关教学的相关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便学生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先教师,然后教师和学生,最后学生为主导。以这种师生交融的方式,实现了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实用性强、共参性高、趣味性浓。同时这种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对教师教学把控力要求极高,对学生配合力要求更高。两种极高的要求缺少其中的哪一个,都无法完成此法教学。
5多维思辨法。首先教师把一些己成定式的理论或观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对这样的理论或观点展开讨论,提出批评性意见和褒奖性意见,最后再鉴定哪些是最佳论调。这样的课堂,先教师,后学生,最后回归教师为主导。以这种师一学一师的方式,实现了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剖析问题有广度和深度、思辨能力强。同时这种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运用这种方法的课堂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广、举证要准确,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力强、对鉴定最佳论调的语言分析能力要极高。
六、实施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l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把传统的让学生学习,变成了学生要学习。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2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准备和资料查阅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调动教师备课上课的积极性。为了上好每堂课,为了有问能答,为了能把控课堂,教师课前必须积极钻研、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程。
4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师生一体、师生互动,真正实现双边教学。
为了跟随时代改革的步伐,我们一定要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上的应用进行到底。力求把学生培育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掌握多媒体技术、具有自主创造性、主观想象和动手制作能力。学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培育出复合型人才也就为社会贡献了教师和学校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