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润龙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但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完全不一样。首先,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的,无论中国和国际人口老龄化都方兴未艾,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少要持续30年。其次,老龄化通过对社会保障和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不因整个国内经济环境的恶化而减弱其影响。再次,老龄化会导致老年消费减少、储蓄水平下降,促使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与其他变量叠加,进而对经济产生间接和叠加的影响。最后,老龄化影响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劳动力、人口国际迁移、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减缓和推迟,但难以避免。快速老龄化往往导致经济社会难以适应,形成大冲击,如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缓慢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相对小,如在法国和美国等。
老龄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与社会、政治等紧密相连、犬牙交错的综合问题。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老龄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在经济发展本身,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政策、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宏观环境、经济发展微观环境、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科技创新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居民消费能力、社会福利实现程度等。人口老龄化通过社会保障、劳动力供给、社会消费等,对经济发展产生潜在、持久和负面的影响。未来经济决不是简单地由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或老年人口比例多寡所决定的。社会消费不足、投资过剩、房地产泡沫(价格过高)、过低生育率、公共债务过高、居民储蓄过高、股市长期不振、汇市波动过大,这些都和人口老龄化有关,但实际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积累沉淀下来的问题,都可能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基础(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资金、环境等)等要素,将决定我国未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程度;而城市化等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继而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促进文教体育发展,加快社区建设,增加储蓄和投资力度,并且完善社会保障。这些要素综合促进人口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结构的调整,加速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化的发展又影响了居民收入及储蓄和投资,对文教体育事业、社区建设、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影响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应该指出,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消费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尤其是在老龄化早期。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储蓄和消费迅速上升,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使老龄化加剧,表现为储蓄和消费随着老龄化发展而增加;实际上,掩盖了老龄化对于储蓄和消费的负面影响。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看,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在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原材料短缺的双重影响下,制造业被迫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受阻,出现“停滞的10年”,导致居民收入增长停滞、消费降低、储蓄减少。目前,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分析表明,社会就业率、教育发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消费、储蓄等都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但都和人口年龄关系不大,不是完全由年龄结构所决定的。从欧洲国家的情况来看,老龄化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小,而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非常大。老龄化单个因素难以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与其相关的综合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十分大。经济恶化不可能是老龄化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一系列经济社会综合变动导致的结果,人口老龄化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龄化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更像一系列对经济“堤坝”反复冲击“浪潮”中的一次“浪潮”。
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1.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政府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和国家外汇政策,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导致人民币过量发放和储蓄,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
2.大量地方财政赤字。为了拉动就业、改善交通等基本设施,也为了减少流动性过剩,地方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务分开以后,由于地方政府事多钱少,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为改变这种状态,各地方政府透支了多年的财政大搞基本建设。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有限,于是不得不大量卖地。而居民为避免未来通货膨胀,纷纷购房避险,造成大量空关房。城市化导致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经济发展不良、就业率低的三线城市和小城镇成为“鬼城”。
3.社会消费不足、产能严重过剩。人口年龄增长虽然增加了医疗、社会服务、休闲消费需求,但减少了食品、衣着、娱乐、电子等消费需求,同时减少了年青人的消费冲动,综合导致社会消费不足、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不足、社会就业困难。为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政府不得不出台减税、增加基本建设投入等措施。为支持经济发展,须增加货物出口外销,我国汇率政策维系人民币“内贬外升”的态势,本质上货币发放过量;人们生育数量减少,劳动力紧缺,劳动成本上升,造成产业转移。
4.老人对于社会医疗和社会保健方面的需求量大;老人数量增加,老人基本收入存在差异,促使政府财政增加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同时老龄化又导致政府税源减少,公共财政、税务收入下降。为维持较高的社会保障费用和政府开支,政府对企业、家庭和个人采取加税政策(如房地产税、遗产税、消费税等),于是造成百姓与政府的对立和冲突。青年人出境出国避税和企业“合理”避税,加工业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减少了社会消费,导致劳动力外流。此外,企业利润空间下降、人民币升值、外贸订单下降、政府税收减少,导致外贸形势恶化、企业开工不足,加剧了年青人就业困难。
5.从机制上分析:消费、储蓄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一般认为,消费增加导致储蓄减少;同时,消费可以短时间内增加储蓄和大件物品的消费,如住房、汽车、家庭装修、出国留学等,因此,消费对于储蓄的影响是双向的。社会保障金的上缴减少了职工现金收入,从而减少消费;但是社会保障减少了老年人口晚年生活的风险,可以增加职工的即时消费,所以社会保障对于消费的影响也是双向的。社会保障对于储蓄的影响同样是双向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可以减少人们的储蓄意愿,减少社会储蓄(如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本身就是长期储蓄的替代品(替代效应);但是,当社会保障不足,人们会追加储蓄,以自我保障的形式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社会保险金进入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储蓄大量增加(互补效应)。社会医疗保险还将延长人们的预期寿命,进而透支社会保险。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分别增长了12.5%和10.6%;人均储蓄年均增长了19,7%;而社会保险基金年均增长了25.9%,与这三者同时增长的是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99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增长13.5%、11.4%。此外,近20年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比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85%下降到2000年的80%及2010年71%;我国储蓄收入比同时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49%上升到2000年的100%及2010年的149%。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越来越高,消费比例越来越低,储蓄比例越来越多。我国储蓄受通货膨胀和投资机会影响更大,在这种通胀预期的情况下,人们自然采用各种有效的投资手段,提高自己晚年生活保障程度。因此,储蓄增加和房地产快速发展就不难理解了。
这一切既和老龄化有关,但又不是人口老龄化单个因素所造成。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社会消费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候往往很小,都被经济发展所掩盖;而到经济发展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时,社会保障的刚性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届时欲罢不能,欲止不休。
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可谓“钝刀割肉”,虽不致命,但刀刀见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隐性影响比显性影响大;对社会影响比对经济影响大。首先,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会像预计的那么大,世界各国进入老龄化后,人口和金融高度流通,世界危机逐渐扩散到各国,成为世界性事件,同时又淡化了危机对各当事国的影响。其次,人们不断积累经验,方法总比困难多,尤其中国属于“集权”型国家,对于危机的处理及时、全面、力度大,加上“后发优势”(如拉丁美洲的“中等收入陷阱”,教育使很多国家成功避开了“陷阱”,走上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对于公共事件开支的处理迅速、果断,远超过西方“民主”国家。再次,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也仅能是国家经济政策本身,我国金融安全、政府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税收递减、房地产税、遗产税开设、人才外流、城市化等,哪个问题的影响力度没超过老龄化本身?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要去库存、淘汰过剩产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培植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这些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又影响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和生活状态。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