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建清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摘 要:本文以苍南县的875所农村宗祠为研究对象,通过乡土考察、调研、面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苍南的宗祠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苍南宗祠的功能。随着宗族意识不断复兴,宗祠的新建、翻新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的宗祠处于闲置的状态,如何利用这些宗祠,转化其功能成为新时期面临的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宗族;宗祠;功能;苍南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01-03
一、苍南县宗祠的现状
宗祠也叫祠堂、宗庙、家庙、家祠,属于祭祀场所。祭祀的对象有天地山川等自然神,还有先贤名士,包括忠臣良将、清廉官吏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更多的则是家属先辈,列祖列宗。苍南县地处浙江省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全县陆域面积约1261.08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共计875个行政村,人口约130万。全县现有宗祠875所,平均每村不少于一所。其中建筑面积1000㎡以上的宗祠有535所,明清时期保留下来有113所;投资百万元以上有718所。这些宗祠的建设资金基本由族内德高望重的头人向族人集资而成的。族人除了按人丁标准出资外,还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自愿捐资,多则几十万元,少则也不下万元。一般来说所集的资金基本上能够满足基建的需要。在建筑上,宗祠的风格比较鲜明,建筑的质量也比较好,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宗祠的功能和作用不外乎摆放祖先的牌位,开展祭祀活动,商议族内重大事项,族人聚会。在苍南的许多宗祠族人聚会,一般情况下一年约有两次,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初五和八月十五,在族内人举行祭祀仪式后,按照家族分别置办酒席一起喝“祠堂酒”。
二、苍南宗祠分布及结构特点
在苍南县12个乡镇中,灵溪镇全镇面积88.5平方公里,总人口1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共有祠堂213个,其中姓氏祠堂214个,还有两个是名人纪念馆;龙港镇辖9个办事处、23个居民区和10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共有祠堂214个,其中212个是姓氏祠堂,还有是孔庙跟道观。其余10个乡镇共有448个祠堂,其中95%都是姓氏祠堂,还有一些都是名人或先贤纪念馆。苍南的宗祠许多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还有的就是现在新建或修建的。苍南的宗祠大多系土木结构,单层双翘脊仿宋式造型,古色古香,且质朴、大方、庄重、坚固,一般由各姓氏本宗匠艺人员联合组建。苍南宗祠的规模都比较宏大,讲究气派,占地面积大,投资都在几百万甚至千万以上。
三、苍南宗祠的文化内涵
1.古朴的建筑美学。宗祠作为苍南民间建筑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其设计之巧妙、含意之深邃、雕刻之精细,着实让人开拓眼界。有些古宗祠,建筑设计上还具有“天人合一”、人文与生态相和谐、相统一之意境与韵味,至今仍值得称道。可以说,大多数宗祠,其建筑物本身就是一本值得精读细研的建筑文化艺术的教科书。了解宗祠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品味建筑师精湛的技术,我们不得不惊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2.鲜活的祭祀文化。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祠堂祭祖是及其圣神、严肃的,也是相当繁琐的,从这些祠堂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窥探先人的祭祀文化,主要包括祭祀偶像的形式,祭祀的类型与日期、祭器、贡品,祭告的内容、程序以及祭后的的宴会。苍南的祠堂祭祀分为常祭、专祭和大祭:常祭指一般的祭祀,在每月的初一或十五举行;专祭指特殊的祭祀,系族人有诞辰、婚娶、生子、获得功名等大事时举行的活动;大祭一般是特别重的祭祀活动,比方祈求祖先保佑丰收,保佑地方太平。
3.多样的祠堂堂号。苍南祠堂的匾额一般悬挂于中堂正厅墙的上首,用最浓缩的词汇表达出本宗所崇尚的价值理念或祖先曾经的荣耀。祠堂的堂号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一是以郡望命名的,如垟贡祠堂;二是以祖先的字、号、封号、谥号、生平、传说命名的,苍南祠堂号以这些命名的较少,纵观中国的祠堂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三是以伦理教化命名的,如同本堂、敦德堂等。
4.丰富的楹联文化。楹联,俗称对子,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苍南县宗祠的楹联丰富多样,每进入一个祠堂,门柱上镌刻的烫金大字,林林总总,目不暇接。每个宗祠的楹联俨然这个宗祠的一部浩大经书,细细展读,发现每个宗祠中的楹联都和这个宗祠的历史和主题密切相关,有反映地域、历史、人文的,也有反映道德规范和歌颂祖先的。如:“建业王气,源颍川,泽庇子孙千百代;祠宇巍峨,甲江南,缅怀祖德亿万年。”“睦族敦宗,仁慈忠孝善为本;立身处世,信义和平礼在前。”都体现宗祠丰富的楹联文化。
5.鲜活的戏剧舞台。明清时期,戏曲文学蓬勃发展,社会各阶层都十分地喜爱戏剧,祠堂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宗族开展戏剧活动的中心,在我们苍南就有不少祠堂内建设戏台。
四、苍南宗祠文化繁荣的原因
1.独特的聚族而居。族居是苍南宗祠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民族的迁徙和大融和过程中,在特定的地域之内形成特定的地缘关系,移民过程中,一家户的方式迁入地定居发展很容易发展一村一姓的聚居式宗族,并演变成一个大家族。苍南地区的闽南文化主要来自明清时期闽南的莆田移民。漫长的民族大融合进程使浙南闽北山区一带成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2.强烈的宗族观念。苍南人口的多元多流带来了多元多流的社会文化,这是苍南文化的一大特质。苍南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宗族文化繁荣,宗祠祠堂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宗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从温州一带的传统民宅结构中便可略窥一斑,其住宅基本为一人独占一间,兄弟聚在一幢,本家挨成一排,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得以地缘、血缘为基础的乡村宗族社会有了稳固的基础。“宗族”参与村庄政治,也使得村庄的权力结构趋向多元性。另外,家族血缘共同体提供的“特殊信任”,形成了市场经济最初发展的信任基础。
3.多元的宗族文化。宗祠作为祭祀祖先、族内议事的重要场所,是凝聚家族荣誉感和向心力的象征,族人在这里举办家族会议,举行祭祀仪式,执行族规惩戒等,亦兼有承办义塾、社戏等文化功能,这些功能已延续了上千年。宗祠的存在对化解地方矛盾纠纷,促进地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五、苍南宗祠功能分析
1.祭祀功能及程序。“祠“最的功能就是祭祀,祭祀是“为了维护同姓家族的血族势力,教育子孙不要忘记祖先创业的艰辛,以便将良好的家分继续下去;祭祀也起到了祈求祖先保佑,团结、激励家族成员的作用。在祭祀日,主持祭祀的负责人会逐个打电话给各房的人,向他们询问确定来祠堂祭祀的人数,然后确定凑成的酒席的人数。在祭祀的这一天,祭祀活动的主办人在祭祀活动即将开始的时候,会请人抬上事先准备好的一对大红蜡烛。这对蜡烛可不简单,它身长一米有余,是普通蜡烛的几十倍。在祖先灵位的正前方,就摆着族人准备好的祭祀物品。桌上最里边供奉着一个煮熟了的完整猪头,猪头的下面,连着排放着六盘的果品,有香蕉、桔子等水果,然后是三个摆放整齐的有着吉祥图案的年糕。三只平脚小杯被摆放在桌子的最末端,边上放在一瓶料酒。待点上红蜡烛之后,祭祀活动就要开始了。主持人用熟练的本地话宣布祭祀活动开始,祭祀流程主要有上香、敬酒、叩首、烧纸钱、鸣炮、子孙磕头,这是祭祀活动的主体。最后就是吃酒席,就是所谓的“祠堂酒”。宴席非常丰盛,全部由祠堂出资,通过祠堂的祭祖与宴会,使族人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更加团结。
2.修谱功能。家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标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宗法等情况和谱系记录下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家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它对本家族的家产、人口情况有完整的记录;家谱又是家族的成文法律,它为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提供依据;家谱也是族人身份和辈分的凭证,所以对一个家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立祠堂和修家谱,而修订家谱是家族的立族之本。家谱的修订都是在祠堂内进行的,包括修谱的计划、编撰的人选、家谱的体例、资料的搜集、费用的劝捐等都是族长召集有关人员在祠堂开会议定的。平时对家族成员的“生殁葬娶”等事的记载也是在祠堂进行。在苍南家谱有“十年一小修,二十年一大修”惯例,这个任务都是在各个家族的祠堂完成。
3.教化功能。祠堂是家族中的长者向族人灌输伦理道德的重要场所,祠堂所担负的责任,既承继历史,也指导今生,还规划未来,充分体现出其教化的功能。在苍南宗祠竣工后,首先做的就是将家谱中的族规家规或刻石立碑,或誊抄张榜,或树匾明言,或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诫训勉之词和先贤语录,以指导族人按规定践行。如钱库的洪氏祠堂的十条家训:孝父母、敬祖宗、重师儒、正闺门、睦宗族、务正业、早完粮、息争讼、杜邪风、禁溺女。家族教化族人,从根本上也是为了促进家族团结兴旺,维护家族的和谐。
4.兴学功能。宗族倡学与祠堂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宗族兴办族学,舍得投资教育,并在家规族法中提倡读书,强调读书明理。为了培养族中弟子成才,祠堂设有祠塾,并从集体资产中划出一部分用于教育,个人捐资或者办学,一般也都要依赖祠堂进行管理,并且通过祠堂办学来提高本族弟子的文化素质,期望培养出人才,光宗耀祖,提高本宗族的声望和地位。如苍南的蒲城祠堂在历史上就有多次在祠堂兴办学校的记载。蒲门《朱氏族谱》记载:“大宗祠之建,迄今二百四十三年,以前修理不得其详,民国五年蒲门初办公学在本祠,办三年迁于蒲城,后曾三次在祠堂,办过灵岩初级学校。”可以说苍南祠堂有过办学的历史,在历史上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5.司法功能。祠堂是正俗教化,宣传族规的场所,也是家族中执行家法的“公堂“,很多家族内的纷争和有违礼法的事情都在祠堂内解决。族长就是家族的法官,族人犯法违规,小则祠堂治以家法,大则送公庭治以官刑。族长在祠堂审判有族中民众陪审,允许族人旁听借以教育族人。在封建时代,在祠堂内实施的判决有杖责,罚金、罚苦役、公革出祠等。
6.抚恤功能。宗族为了强化族众的凝聚力,除了修谱、建祠外,还通过恤族来维系群体对宗族的认同。在苍南宗祠很多祠堂的家谱中都有抚恤族的规定,如苍南的曾氏祠堂的家谱里就有这样的规定:“凡贫老无所依者,无论男女,自五十一岁始,月给米八斗一升,六十岁以上给二斗五升,七十岁以上给三斗二升,八十岁以上给三斗八升,九十岁以上给四斗二升。凡寡妇贫乏者,月给米一斗八升,至六十以上照前规递加。”
7.活动功能。祠堂除了有以上功能,还是族内的议事场所、婚丧嫁娶场所、儿童游乐场所、劳作场所。
六、苍南宗祠功能的新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苍南在全县范围内掀起续家谱、修祠堂的热潮。但现在的宗族已不是传统的宗族,现在很多家族也没有族长,而当代的祠堂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宗族祭祖的场所,主要是追思祖先的场所,村落的公共空间。因此苍南宗祠的功能在新时期应该出现一些变化。
1.文物价值。祠堂作为文物建筑,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方面的信息,是珍贵的历史遗存。近几年来,苍南宗祠积极主动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有些成为县级或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祠堂的文物价值的确定,可以得到得到政府资金支持,以有效地修缮和保护。
2.教化价值。在苍南许多的祠堂的墙壁上,往往有家训、族规、家法方面的牌匾,它包含了忠、信、孝、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元素,并且经过长期延续,代代相传。对这些文化元素的研究,对于今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加强也有积极的作用。
3.寻根价值。宗祠是安放祖先神灵牌位的地方,是宗族之根,很多人借助族谱、祠堂的记载找到自己的祖根和血缘关系。
4.旅游价值。苍南的很多祠堂现在已经成为旅游景点或人文公园。如苍南的碗窑古村落及祠堂,都建于明洪武年间,祠堂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碗窑博物馆。关锦鹏的电影《长恨歌》也在这里取景拍摄。
5.文化娱乐价值。全县农村宗祠875所,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被用于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祠堂只有43所,仅占5%。在苍南农村文化设施严重缺乏。针对这一现状,探索把农村宗祠改建为村文化中心,把昔日的农村宗祠变为今天的文体中心,就解决了农村文化资源贫瘠的困局,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