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佛山 528322)
摘要: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佳等因素,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不理想。实践证明,采用“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在不增加教师编制的情况下可提升专业实训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71-03
作者简介:宋小安(1968—),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学长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4-B-b082,主持人:宋小安);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基于导师学长制的中职实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FSZZzy2013063,主持人:宋小安)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最早于14世纪在牛津大学出现,该制度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已从国外传播到国内,由大学向中学扩展。“学长制”起源于英国,最初出现在15 世纪的伊顿公学,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模式。具体做法是挑选部分成绩优秀、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后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等工作。目前,我国“导师学长制”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高职院校。“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是实训指导教师提前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出众的学长,在正常实训教学中充当导师助手,传承导师技能,学长在参与教学中自身能力也得到锻炼提升。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创新了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将以往人文关怀式的学长制向技能传授式的学长制转变,学长不仅要关心学弟的生活,还要做好导师的助手,传承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承上启下,把导师从琐碎的日常教学管理中解放出来,承担更重要的专业发展任务。闯出一条前厂后校,导师领路,学长护航,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专业对口就业为核心的职教之路,促进了当地中职学校专业的有效发展,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一、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缺陷
我国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侧重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实验室模式。由实训指导教师(导师)负责组织实施,一般都有硬件支持——满足专业实训的设备实验室或实习车间,通过导师演示操作和学生模仿练习来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达到相应技术等级的实训教学模式。
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必须要有技术装备支撑,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实训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求导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反复解决学生实训中的琐碎问题;要求专业科组对导师的指导、学生的操作、安全做全方位的监控;要求学校保证实训过程耗材的正常供应、实训设施及时更新,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但现实是中职学校的生源学习基础薄弱,并由此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德育表现也不容乐观。上实训课,50人的标准班,我校一般只安排一个实训教师上课,加上实训设备众多,教学场面难于控制,导师往往在教技能、抓纪律等方面捉襟见肘,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可以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效果不佳。
二、“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巴莱多定律又叫“二八定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的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职业教育要把全部学生都培养好是很难的,只有先培育一批学长,带动其他学生发展才是有效、高效的教学方法。优秀学生的培养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一所学校优秀学生数量越大,学校越有竞争力。而导师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培育优秀学长来提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职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培育优秀学长,让一部分学长先成为高技能人才,并带动其他学生学习技能,这种做法符合客观规律。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学长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上,进行了各个专业实训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探索,涌现了一批优秀学长。课题组还公开出版发行了基于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导师学长制实训指导手册》、《基于导师学长制的实训教学案例集锦》等书,并最终形成了富有勒流当地特色的实训16字“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学长辅教、学案教学、活性评价,涵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实训教学全过程。
三、实施“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
自2008年开始,经过反复探索实践,我校采用了“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在不增加教育成本的前提下,增强了实训教学的控制力。因为有学长参与实训教学,减轻了实训导师的教学压力,实训导师非常支持,并积极参与研究实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不仅实训导师愿意参与实践,担任学长的学生热情也很高,在其带动下,其他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也比以往有所改善,管纪律、教技能终于实现了双管齐下,专业对口就业率上升(见表1)。
四、在实训中推行“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1.既锻炼了学生,又解放了导师
实训教学是技能传授的过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实训教学入门琐碎繁杂,导师经常重复地完成简单操作,耗费了大量宝贵的精力。将这些简单的重复劳动交给学长去做,将导师解放出来,让导师集中精力教好学长,从事更高端的技能传授、课题研究,可以提升教学的深度且效果明显。导师学长制实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学长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学长作为导师的得力助手,在传承导师的技能时必将遇到教学实践问题,教学相长,促使他们自学研究,不断提升理论及专业技能水平。
3.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我校“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是将实训学生分成若干实训小组,由导师指导学长传授技能,既有组内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又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长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实现生生互学,生生互助,在朝夕相处中拉近学生之间的感情,化解他们之间诸多矛盾,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如图2所示。
4.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改善
由于学长在过去自己学习过程中对学什么、怎么做深有体会,因此他们在实训指导过程中对教什么、如何做,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更有针对性,更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技能,学习效果更好,有时甚至比导师直接教学生的效果更好。
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
关于学长的选拔。我校授权导师在企业冠名班,尤其是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学长,并负责学长的培育管理,树立标杆,给他们一次当“教师”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长学习专业技术的热情。同时,学长让学弟学妹们明白如果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技能也可以被选拔为“小师傅”,成为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学长,这也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好技能的积极性,德育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6.有利于学长成才,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职教专家给我校研究成果的评价是:该课题组织得力,措施到位,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积极性高,研究成果突出,具有“三个价值”:一是具有创新价值,将传统的“教师—学生”双边教学变为“导师—学长—学生”三边之间的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风转变,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等;三是具有指导和推广价值,建立了学长选拔培养工作流程,可操作性强,能够在中职学校、技工院校、高职院校中推广。如表2所示。
在不增加教育成本的前提下,创新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实训中推行“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学长的成才和导师能力的提高,最终带来实训效果的全面优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丁念金,徐继存,等.解析:为教学模式正名[N].教育时报,2011-01-05(3).
[2]丁证霖,赵中建,等.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4]徐志扬.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