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庚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重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提高职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69-03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上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在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应该区别于本科院校,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专业特点。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建立高职全程化、阶段性的职业指导教学方案,对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发展与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能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为必修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经历了由试点到推广、由讲座到课堂逐步普及的过程,对于高职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学业发展、职业素养、就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尚处在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职业定位模糊、就业准备不足、职业素养培养不够、就业能力不强等方面,课程实施过程中则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
职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安排难度大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及创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为保证课程效果,各模块内容不宜集中开课。教育部要求将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由于课程总课时一般在40学时左右,每一模块8~12个课时,课时量小、分布分散,这对于目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高职院校来说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存在很多困难。
职业指导课师资队伍薄弱 职业指导工作由过去的讲座、宣讲会转变为课堂教学,以前专职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不能承担如此大量的授课任务。具有专业职业指导任职资格的教师也储备不足,职业指导课师资严重短缺。很多学校往往是由思政、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师兼课,或者通过合并班级的上课形式来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由于职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与传授知识不同,职业指导课程强调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突出个性化指导,上合班大课,课堂效果较差。
职业指导授课形式单调 受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内容偏重于就业指导,即就业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就业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培养方面,教材理论性强,教师也往往是“照本宣科”,偏重知识、理论的讲解,这种做法很难适应高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师资缺乏造成的上大课现象,教育部在教学要求通知上提倡的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无法得到实施。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估形式单一 职业指导课程应当更多关注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建立、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就业技巧的提升等,而不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评价方面,目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沿用考试答卷的形式,二是通过写心得体会和职业规划的形式,教学评估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重视不够,课程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一些学生反映,教材上的内容、教师讲解的内容网上都有,他们认为自己看看就可以学会。对于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学好专业技术,就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而就业难度稍大的专业,学生无法从课程中达到自己预期的职业指导效果,由于课程进行时没有体现和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反映平淡,造成了职业指导课流于形式的窘境。
新形势下职业指导课程实施的新突破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注重实效,以达到预期效果。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 为了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和为高职学生提供有效职业指导的有机统一,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和职业指导专家团队,是突破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专职职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力资源专家都可以受聘成为成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和职业指导专家。为了准确地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此项工作应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实现集体备课、团队教学。
以人为本,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职业指导课程 职业指导课程应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突出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职业指导。在高职学习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任务和专业技能训练任务都比较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安排授课及师资配备方面,组织难度较大。对于通识类基础课程,可以尝试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进行上课,在授课时间上灵活分配,利用学习中的“碎片时间”进行上课。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授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行学分制,让学生有更充足、更灵活的时间接受职业指导教育。
体现职业指导课程功能,完善教学课程体系 职业指导课程以及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而绝不能单纯限定于促进就业结果。在教学课程内容体系上要从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建立、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及创业能力等方面来丰富授课及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实用的专业指导。
授课形式采用“实践体验加理论”形式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空洞的理论是不受欢迎的。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职业指导,如企业顶岗实习、体验式训练营、专题训练工作坊、模拟招聘会(面试)、企业领导(校友)现场报告会等形式都是有益的补充。职业指导课程如果仅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纯授课阶段,将无法满足当今高职学生的需要,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感悟。
形成职业指导长效运行机制,构建立体多元的职业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才能确保职业指导取得实效。在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部门、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应当相互协调,结合工作实际成立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服务团队,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形成一个责任明晰的实施主体。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职业规划及职业素质提升工作坊、个体咨询、顶岗实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职业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形成课堂教学与咨询服务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施的再思考
职业指导课程的终极目标 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应该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应时之举,而应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建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促进专业技术的学习,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这才是职业指导课程的终极目标。通过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能够把专业与职业相结合、学业与职业相结合、职业与人生相结合,将会提高高职学生对专业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到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围绕建立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展开。对于教学评价,应当考虑到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及职业指导教育本身的阶段性要求和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逐项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并制定自己初步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相关训练进行不断提高,并且认识到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三是使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在就业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四是使学生接受基本的创业知识培训。如果学生能够随着课程的深入,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学业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应该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评价。
职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职业指导课程将不再是高深莫测的,对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上大课、批量复制的授课形式将会逐步被淘汰。职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应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教练,引导和帮助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进行个性化的努力,提供职业测评、专业咨询和职业辅导将成为主要的服务形式。在市场经济的人才竞争环境下,接受职业指导服务将是每一个职业人终身的需要,对于未来将走上职场的高职学生,接受职业指导服务是成功入职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只能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注重实效。
通过教育观念和工作机制的转变,职业指导课程将会不断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和课程实施体系,对于高职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开展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以及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红英.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下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2.
[2]刘雪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研究,2011(4):83.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