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新疆产业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分析及对策建议

韩林芝 郭奎

摘要:当前新疆既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面临就业压力的严峻形势。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协同系数、结构偏离系数等方法,结合国际标准模式,对1978年-2012年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特征与关系进行分析,结论是: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且两者变动协同性趋差,劳动力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反应敏感度下降,且灵活性和产业适应性渐低。为提高新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和和谐度,本文提出应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入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创业、就业与产业升级、转移和承接相互促进,逐步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增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偏离;协同性;新疆

一、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特征

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历史变化趋势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借助地缘、资源、政策等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五化”,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由1978 年的35.8:47.0:17.2 和72.1:14.3:13.6 调整为2012年的17.6:46.4:36.0 和48.7:15.6:35.7。

从图1可知,1978-2012年新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三产业比例上升的特征。这种变化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律。(注: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然而,随着新疆工业化进程加速,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重化工业化趋势不断显现,重工业比重的提高与就业人数的负相关性十分明显,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呈现不利于促进就业的局面。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呈现不同步、不协调的态势愈加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相对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产值构成与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存在较高相似性,而就业结构则与工业化前期阶段存在较高相似性,就业和产业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矛盾比较突出。

2.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劳动力供给压力加大是现阶段新疆就业特点之一。1978年以来,新疆劳动力总量始终供大于求,就业缺口保持在10~13万人之间。虽然缺口人数占全国比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自2010年以来新疆就业缺口呈较快上升态势,2012年全区经济活动人口1022.29 万人,就业人员1010.44万人,供求缺口达到11.85万人,比2011 年缺口增加0.73 万人,同比增长6.56%。这与南疆地区持续较高人口出生率致使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青年大学生新增就业、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困难等问题密切相关。预计未来我区就业形势将依然严峻。

从就业弹性看,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矛盾突出。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说明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对就业有较强拉动。1979-2012年,新疆第一、二、三产业和总就业平均弹性分别为0.15、0.18、0.39和0.2,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吸纳能力整体偏低。虽然2000年后,三次产业和总就业平均弹性则上升为0.7、0.60、0.39和0.45,在各项政策引导下,新疆加大促进就业成效显著,尤其是第二产业吸纳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这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各地加大生产建设力度有直接关系。但是第一产业就业弹性仍然偏大,说明仍有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仍然较低。(表1)

二、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分析

1.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处于非同步和非均衡状态

判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是否处于同步和均衡状态,一般使用结构偏离系数、结构协同系数等计算来反映比较。结构偏离系数反映产业结构中的某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两者变动是否处在同步变化和对称状态。结构偏差系数不仅可以反映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是否协调一致,而且只要把结构偏系数的表达式适当加以转换,即总结构偏离度D =Σ|d | i , i =1,2,3 ,就可以用来体现产业整体发展质量,考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产业发展速度是否具有均衡性,以及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协调性。另外,结构协同系数反映两种结构的变动是否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劳动力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反应是否敏感, 是否具有很好灵活性和产业适应性。

根据结构偏离度计算(见表2),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3.05下降为2012年的2.62,(其中1990-2006年总体偏离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1978年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第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大多为正数,说明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结构比重,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不足;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数,说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比重,第一产业始终存在富余劳动力情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现非同步变化,尤其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比与就业比重两者变动处在典型非同步变化和非对称状态,说明新疆产业发展速度均衡性较低,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

根据协同系数计算可知(见表2),1978年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系数基本保持在0.70~0.90之间,协同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08年降至最低点0.7,之后协同系数缓慢上升,至2012年达到0.75,说明新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不协同。自2012 年新疆结构协同系数呈现偏离1 的趋势显现,表示两种结构的变动协同性趋差,表明劳动力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反应敏感度下降,灵活性和产业适应性渐低。(图3)

2. 新疆产业和就业结构变动与国际标准模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为进一步理解新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情况,现将2012年偏离情况与三个标准模型相应阶段进行对比。2012 年新疆人均GDP 为33,796.00人民币,按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为6.3125计算,2012年新疆人均GDP为5354 美元,根据GDP 平减指数计算,折算成1958 年、1964年、1980年美元分别为867.74美元、937.34 美元、2265.21 美元。按库兹涅茨标准模式,总偏离和三次结构偏离系数应分别为1.53、-0.33、1.08、0.11;按钱纳里、艾金通、西姆斯模式,总偏离和三次结构偏离系数应分别为1.62、- 0.35、1.02、0.24;按赛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总偏离和三次结构偏离系数应分别为1.84、-0.40、1.11、0.33;即按国际标准模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和三次产业偏离系数理论值变化范围应为:1.53~1.84,-0.40~- 0.33,1.02~1.11,0.11~0.33。但从表2看到,2012年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和三次产业偏离系数分别为:2.91,-0.60,2.21,-0.10,与标准模式理论值相比,第一产业偏离度明显偏低,比理论值下限低0.20;第二产业偏离系数远高于理论值上限,相差近两倍,第三产业结构偏离系数远低于理论范围,新疆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国际标准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偏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较大失衡。

新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特征与国际标准模式比较存在明显差距,新疆第一产业偏离度均为负值,与表3中标准模式数据相比偏低,变化平缓,这与标准模型下降的一般规律是不符。说明新疆第一产业还存在剩余劳动力冗员和隐形失业问题,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延缓了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第二产业偏离系数均为正值,与表3 中标准模式数据相比偏高,变化整体呈波动起伏态势,1978年至1990年和2006年至2012年,两个阶段呈现下降变动趋势,与标准模式规律一致。但下降速度较慢,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疆第二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不高,新疆第二产业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推动发展,对就业吸纳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偏离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与标准模型相比数据明显偏低,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表明新疆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虽低,但吸纳劳动力空间较大。(表3)

三、增强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的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

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先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入手,发展第三产业保就业,做强第二产业保速度,提升第一产业保稳定,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间的有效协同。

协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改善,发挥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规模扩张效应,制定符合我区要素享赋特点的技术进步,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排斥效应,促进工业规模扩张和劳动就业同步增长,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扶持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将优势农产品向工业领域转化延伸。积极支持民族特色手工业,积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充分发展中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协调机制,发挥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产业关联效应,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放开搞活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产业政策可适当向有优势的服务业倾斜,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加快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释放发展潜力和就业空间,重点发展就业弹性系数较高的行业如旅游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产业,通过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协调发展来促进社会就业渠道的拓展。

2.继续实施积极扩大就业政策,确立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政策

将就业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制定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基本目标,特别是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时期,要把控制失业率、新增就业机会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评价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在引导政府和社会投资时,应当参考各行业部门就业吸纳能力确定投资领域,将就业因素作为核准社会投资项目的重要目标和决定政府投资项目的主要参考。坚持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失业调控,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战略目标。

3.创业、就业与产业升级、转移和承接相互促进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就业及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把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就业扶持、实习基地、职业培训等政策性活动转为制度性建设。在全区构建机制、明确定位、规范制度。加强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创造更好环境,鼓励在疆大企业、大项目吸纳当地劳动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同时鼓励群众到内地就业,扩大当地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低门槛就业岗位,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努力提高劳动供给与需求匹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就业水平的正面效应,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地就近便利就业,缓解结构性失业。支持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同时对新疆大学毕业生到内地就业和创业给予特殊鼓励政策,实施扶持就业和鼓励创业并举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信贷担保、岗位补贴等,逐步扩大大学毕业生实习的企业基地模式并规范制度及配套政策,鼓励各地区创建多种模式的创业园, 将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结合起来实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喜强,李秀銮.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协调视角-以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8~42.

[2]梁向东,殷允杰.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之就业效应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5(9): 169.

[3]王志峰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就业吸纳能力研究[J].区域与经济,2007 (02) .

[4]喻桂华等.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 09 .

[5]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新疆:新疆统计出版社, 2013.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院、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