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探讨

薛晓静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仅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到727万人,再加上重新就业的人员,就业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凸显的主要矛盾。文章从高校角度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即高校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更新教学理念;应以就业能力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应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薛晓静(1977-),女,山西保德人,河北金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保定071 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79-0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施展自己的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学生家庭及自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涉及国家政策、社会市场、高等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但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直接教育方,对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指导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当前各大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情况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不仅直接影响学校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市场等企事业单位能否高速、有效地运营。很多高中学生在选择大学填报志愿时,非常关注此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高校的就业率不仅影响着学校所招的学生质量,更关系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注意到就业率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这一方面_丁.作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大高校都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指导工作,但无论是从高校实施的力度上,还是开展工作时间的持续性上,都不能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虽然设立了毕业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但这些部门只是起到了信息传达与服务的作用,仅仅实施的是一些程序上的办事流程。另外,这些部门也只是以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没有对高校大学生从进人大学就进行系统化、全程化的指导。这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欠缺,使有的大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找到的工作不是很适合自己,甚至有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做得不足,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使得大学生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期,不能顺利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刚刚步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定义为成年人,但在心理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原因,普遍表现出一定的不成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低年级的大学生由于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不能有意识地进行就业能力的锻炼。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尽早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就能在就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现实要求高校及相关管理者从人校开始就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关方面的就业指导。

高校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明确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获得职业的长期发展而进行为期四年的全程化指导。这种“全程化”,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为期四年;而且还体现在指导工作的全面性上,要把指导工作与各个方面有效结合,如要与学生自身的就业愿望相结合、与学校正常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与社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相结合等。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在大四这一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目标的确立、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只有在接受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过程中,才能对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有由浅入深的认识,逐步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进行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可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大学生就业有重要的帮助,高校相关部门应不断更新理念,建立长效、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二、高校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从学生进入大学就开始实施。要采取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的就业愿望和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时期是学生最终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各种能力储备的关键阶段。高校要善于利用这一时间段,帮助高校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所在,并学好相关的职业理论方面的知识,继而进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要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如高校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面试应聘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解读、社会市场信息的发布与服务等。这种“全程化”也体现在时间的连续性上,要从学生进入大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分年级、分阶段、在内容上有所侧重的相关指导。另外,就业指导工作还要与高校日常的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要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等,并把就业指导教育列入大学基本教学计划中。

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刚从高中阶段转到大学阶段的大一新生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希望与幻想、对于未来的职业充满着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够通过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与规划,利用好大学生的这一时期,灌输给学生正确的就业理念,开设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基础课程,如可以介绍关于就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所学专业的职业适应范围以及基本的职业道德等。对于大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进行就业指导主要是以课堂讲授的形式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大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在了解了基本就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因为要想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必须要有基本的专业技能作为保障。在这一阶段,高校要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长,进行职业倾向方面的测试。其次要在大学生明确自身主观职业愿望和客观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其确立今后从事职业的范围,初步定位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

3.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经过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的学习、大学二年级初级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即进入了全面专业学习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初步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实行与检验的时期。这一年,要以初步定位的职业为目标,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选取与初步定位职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锻炼与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技能。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高校要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来,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锻炼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

4.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进入到大学四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着就业。从大一到大三的三年时间里,他们已经积累了与就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这一阶段,大四学生需要关注的是即时的就业信息,做好应聘面试的准备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侧重于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最近的政策调整,发布即时的招聘信息等。同时,还要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讲解就业相关材料应如何准备,讲授就业面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相关部门和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1.高校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教学理念更新。学生在进人大学以前,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以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升学为主要目的。而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学习,还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走上工作岗位。大学是培养人才,并且顺利把人才输送到就业市场的重要场所。高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始终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高校要适时改变就业指导观念,做到始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专门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应方面的技能,进行合理化的课程设置,开展合理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另外,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把这门系统化、全程化的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并设立相应的课程学分。同时,针对这门课程还要制定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保障教学质量,定期检查教学效果。

2.高校应以就业能力为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当前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校不断丰富、更新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部门要成立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教研室,统一规划就业指导课程,组织专家、教师开展教学计划的研究和制订等。在这门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应随着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努力做到教授学生的内容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市场变化的需要。另外,由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要求,相关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都要有所衔接。值得一提的是,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除了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面试的模拟训练。

3.高校应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一个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就业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就业能力过硬的学生。第一,高校要建立一支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求教师了解相关就业指导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技能。高校要为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提供交流与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二,高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每年教育部都给予高校一定的专门经费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投入,高校要落实好这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好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三,高校应加强硬件方面的投入,不断引进与完善信息化手段。智能的信息收集设备不仅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烦琐,而且所收集的就业信息更加准确、全面,要及时地向毕业生发布。智能设备还能够对用人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郝文清,着眼五个转变实施发展式全程就业指导[J].中国高等教育,2012( 23).

[2]金绍荣,梁成艾,“三因定向、三性分层、三方联动”的就业指导课新模式[J].职教论坛,2011(36).

[3]李宪.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途径[J].教育探索,2012(10).

[4]许玲,许有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5]赵鹏举,杨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

(栏目编辑:孙苹)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