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 王一方 题图/杨志豪 插图/李响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分歧,还有对新药、新技术的看法。
我们的今天是一个高技术的时代,每一个小时都有一个新药发明。这些新药是什么呢?都是在探索期的药,甚至很多药还没有做各种各样的临床实验(致畸、致癌、致毒)。
我作为医学中人,告诉大家一点私房话。虽然现代医学在努力地挑战死神,但是并非所有的时候都能战胜它,医生也没有能力改变某些疾病的必然发展趋势。从今天回看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平均寿命35岁,现在平均76, 77,78……我们是在哪里改变了?其实我们改变的是传染病的管控水平,改变的是生命风险的控制技术,改变的是延缓衰老的技术。比如过去的妇女生孩子,生10个,只能活下来3个。现在您看,只生一两个,个个都能长成。今天的人的寿命,只是因为这些改变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急救技术、监护技术的进步,加之金钱的支持,开辟出一种新的死亡,不是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而是”关机时间”或者“停电时间”,患者靠机器辅助功能活着,以人机混合生命的状态活着,这种“活”是没有尊严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总觉得要“未死必救”,医生也有种观念叫作“永不言弃”,我们的病人也觉得应该“永不言弃”。
可是“永不言弃”到底对不对?我们应该质疑,“永不言弃”让人们对医学功能产生”过度想象”,也助长了人们对这种“好死不如赖活着”观念的滋长,一旦放弃施救,就是医生背弃了诺言。所以我们今天的医生工作很是小心。
“诺言”应该是一种人道姿态,不是一种必然结果。当医生面对急救的时候,即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也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只是一种人道姿态,不等于说百分之一的希望下,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救活病人。全力抢救也可能无效。所以,“永不言弃”和对死亡的“零容忍”都是有问题的;“一切死亡都是非正常死亡”,这句话是不对的,显然不对。
现代急救技术有两面性,一面让很多“可逆的”生命危机得以扭转,比如车祸,比如溺水,送到医院马上救活了。也能让一些“不可逆”的生命得以延长,比如癌症晚期,生命终末期,甚至衰老、死亡。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位领导曾给我讲过一个数据,中国人70%~80%的家庭财富用在患者临终期最后的半年,这是对家属未来生活和幸福的透支。我们评估,多活一天,在ICU里就多花一万块钱,而且这一万块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命状态,只能“缓活”。只有5%的家庭有这个财力让他活,像一些高官富商在ICU里面躺十年甚至十多年,账单以千万计,但是一般的老百姓,有几个人能在ICU里躺十年?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分歧,还有一个问题来自收费和服务的关系。
我们的老百姓总是这样想:我花了钱,ICU里面一天一万块钱,为什么还是救不活?这个逻辑就是:付了钱一定要有疗效,没有疗效就不能收费。事实上,针对医疗服务.国际上有一个特殊免责原则。通俗解释就是,医生尽力救治,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治愈,有可能出现人财两·空的局面。但患者及家属都无法接受人财两空,而现代医学不同于其他服务业的“一分钱一分货”,花钱就是可能买不来疗效,就有可能是人财两空的结局。这是医患之间的一个重要分歧。
另外,在医患纠纷中应该如何追究医生的责任,首先得明确谁是决定因素。在老百姓眼里,生病了去医院,里面有医生,医生手中有医学。然而,这个问题的关键之处是这样的:患者——我要看病,先找医院,医院找医生,因为医学在你手上,你运用医学。但事实上,医生明白,是现代医学制度决定了医院该怎么办,医院的规定决定了医生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应该先有医学制度,后有医院制度,再有医生的行为。因此,我们今天要反思的是医学的制度缺陷,而不能全都责怪医生。
当下,高技术、高消费培育了老百姓对医学的误读和误解,认为医学是“电熨斗”、是“推土机”、是精准“制导导弹”、是”自动售货机”——电熨斗一烫就平,推土机一推土就没,精准制导导弹一发就能百中,自动售货机钱一入东西就能出。可是医学,根本没有那么神奇。
现在医学的困境是什么?第一,只讲目的,不讲过程。所以,医患需要加强沟通,需要情感交流。第二,医生只强调客观,而忽略患者主观体验。医生根据检查单据认为病灶已经消除,但患者可能依然感觉不适。第三,专科思维,忽视整体。内科医生只管内科疾病,外科医生只顾外科疾病。再者,重医疗,轻照顾,缺少人性关怀。俗话说,痛苦是无法心领的,灵魂是无法还原的。但今天医生所受的教育仅仅是技术教育,这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医生做得越多,老百姓抱怨也越多;承诺越多,背叛也越多。事实上,技术越高,风险代价也越大,可老百姓只要医疗获益,而把风险留给医生,把代价留给国家。同时,患者了解越多,误解也越深,因为这种了解往往不是通过专业渠道得来的,所了解的知识是似是而非的。
坦率地讲,真正的临床疗效有三个来源,科学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其次来自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探险家在冰天雪地中依然可以脱去衣服耐受饥寒就是这个道理。再次,就是医生的人格风范。许多病人一坐在医生面前,病就好了一半,靠的就是医生的温暖和力量。因此,真正的医疗救助也必须从这三方面下手,救治的是躯体,拯救的是心灵,救赎的是灵魂。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每个病人都是带着一个受伤的灵魂来到医院的,所以医生一定要安顿好病人的灵魂,分享、分担,继而抚平他们心灵的痛苦,这比治愈他们躯体的疼痛更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