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峰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骨科,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髋部畸形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其各自优势,需要对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后才能决定所用治疗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30-02
临床中,所谓股骨粗隆间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基底部和小粗隆水平线间发生的骨折,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采用保守治疗法治疗存在很多并发症,且具有较高死亡率。目前,如果患者没有手术禁忌症,很多65岁以上老年患者都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死亡率、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2-3]。而且有很多手术治疗方法,像复位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等,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选用何种术式,依旧存在很大争议[4]。该研究选取60例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实施不同术式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1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为66~82岁,平均年龄为(71.2±2.5)岁,15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为67~81岁,平均年龄为(72.1±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纳入标准
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②样本数量≥10;③随机对照试验;④可实施手术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髋部畸形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
1.4 疗效评定
通过Harri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髋部畸形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内置物松动率等相关指标[5]。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Harris评分中,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其它指标对比
术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中,粗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其在老年髓部骨折中所占比例为70%左右,传统治疗方法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而且还要实施后期牵引治疗,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肠胃功能与心理健康,比如老年患者会发生膝关节僵硬等临床病症,极易造成患者患者缩短或者骨折肢体畸形愈合,加之患者长时间卧病在床,进一步增加了其骨质疏松发病率,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6]。髋关节置换术分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以上两种术式在内置物松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髋部畸形率等方面差异性不明显,但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内固定术,因为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及时实施功能锻炼,所以具有相对较好的髋关节功能[7]。但内固定术后欢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髋关节置换术,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在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前往往会伴有多种内科疾病,降低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耐受度。金建强[8]等采用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40例6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显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内固定术,但两者内置物松动率、髋部畸形率及内科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大手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损害患者机体的程度与术中出血量等均显著高于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所以,具有较高的患者死亡率。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金建强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其各自优势,需要对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后才能决定所用治疗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蔡小强,邹天明,陈广祥,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9):156-157.
[2] 麻东风.动力髋螺钉、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0):120-121.
[3] 叶冬平,李锋生,梁伟国,等.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8):158-159.
[4] 尚军.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28):144-145.
[5] 李康养, 马楚平, 梁江山, 等.DHS、PFNA 及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24(7):948-949.
[6] 朱运武,黎炜,汪运林.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 中外医疗.2013,32(29):152-153.
[7] 张永忠,薛希相,崔建平. 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14):122-123.
[8] 金建强,王昌兴.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2013(19):100-101.
(收稿日期: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