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摘要:《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以苏为鉴,对指导我们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启迪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六大制度体制改革”,而从改革中反映出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要遵循的几个重大关系。本文以《论十大关系》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国十大矛盾的阐述为基点,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分析新时代我们如何遵循基本国情而正确处理目前的重大关系,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论十大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时代
所谓新时代重大关系也就是中国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矛盾和突出的问题。正确看待和处理重大的矛盾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关键。《论十大关系》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新时代下我们仍旧要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念,他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处理的矛盾指明了框架。但是,新时期新变化,中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重大的矛盾关系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新时代的这个起点,进一步深化认识当今时期中国所面临的重大关系。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形式的相互关系,它是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条件,同时又互相作用于对方。马克思说:“生产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2]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解释“市民社会”时,作了明确表述:“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3]表明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让我们认识到无论在国家的任何时期,都必须遵循两者之间的辩证规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认识到统一规律的同时,更要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当今时代下的中国仍旧是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庞大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必须得到解放,所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然,也不能盲目地开放,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中深刻表明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这就反映了在改革的基础阶段就要正确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为全面改革提供基础。
二、党和群众的关系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而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但是,在执政的过程中,这种宗旨被弱化了。当今社会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十八大以来已有周永康、徐才厚两名前一届中央政治局以上高官落马,这两人曾握有强力部门重权,影响力不言而喻。这些年还有一批强力部门高官及其他省部级高官相继因贪腐被查处,如李东生、谷俊山等。我们在惊讶其贪腐受贿的同时也十分痛心,人民群众这么信任的高官却如此猖狂,没有什么高风亮节,有的只是无尽的敛财敛色,而让人民群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党中央的反腐力度在这两年逐步增强,特别是在新媒体和网络监督形成合力后,澎湃汹涌的民意为反腐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撑,增加了执政党和全社会反腐败的决心和勇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在经济高速发展,多元化价值观冲击下的今天,更加应该处理好党和群众的关系。党对群众:第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和思想教育。让党员干部认识到自身的任务和使命,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第二、加大监督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将党内监督、法律监督、人民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效结合。第三、完善党风制度建设。集中查处大案,严惩腐败分子,探索反腐败的有效途径,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群众对党:群众应该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就像反腐败的顺利开展,也说明中国社会正气的牢固,证明党中央打击那些不为民、只剥削人民的官员的坚定决心。
三、城市和乡村的关系
一直以来,中国的城乡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存在着。有学者曾经明确地表示,目前中国的城乡差距已经超过了警戒线,是国际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加大。很多人认为现在农村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了,甚至有人认为农村与城市相差无几了,可是很多农村还是非常贫穷,村民大都住着土坯房。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多数的家庭是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组成,家里的劳动力通常还由老人甚至是孩子组成,他们起早贪黑在田里干活去养活一家人。这种景象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太具有代表性了。
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虽然从目前来看,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革除,比如农民可以进城务工,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成为城市居民等等,但是,二元管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如何缩小差距就变得至关重要:首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其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再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免费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育队伍建设。最后,增加农民的收入。传入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政府的补助;免税政策的实施。[5]
四、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表示:“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6]文化,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符号,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而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如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推进文化改革、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7]经济建设一直都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汇激荡,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我们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宏观上来说,就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从微观上来看,主要包括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宏观上把握的确是应当的,比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但也要积极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我们更想强调的是对于微观上的把握,因为只有从小部分慢慢积累才能最终实现大方向的改变。(1)社会文化。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通讯也越来越发达,可是人与人之间却变得越来越冷漠。2011年发生了震惊社会的“小悦悦”事件: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她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这其实是中国社会文化的缺失,人们之间彼此不那么信任,便滋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就像现在大街上老人跌倒了没人敢扶,是因为扶人者害怕自己遭讹诈,做了好事不讨好。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良好社会文化的氛围:政府及社会要引导良好的舆论导向;健全法制,保持法律的公正,使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2)校园文化。2014年“女大学生失联”成为各网站的头版头条,失联案件在几个月内发生频繁;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近年来逐年上升;学生上网打游戏成瘾等等现象的出现,让我们必须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而校园文化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首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其次,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再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最后,实施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3)企业文化。最近这几年,有毒食品屡禁不绝,给人民的生活蒙上阴影,当涉“毒”事件被曝光后,很多企业还是采取不回应、拖延回应、抵死不认、部分承认等公关方式进行处理。这类事件其实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文化缺失问题,企业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道德低下。必须要塑造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精神、企业的道德和价值观等;还要督促企业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社会责任理念的教育,并引导职工自觉加入。
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014年6月5日,环保部发布了《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虽然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8]特别是大气污染,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一年增加18.3 天,为1961 年以来最多。今年5月份浙江杭州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群众聚集。当时聚集人员封堵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中断,并有人趁机打砸车辆、围攻殴打执法管理人员。近几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一方面反映了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公民为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利益[9],另一方面也说明公民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论述,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是我们全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1.国家应该落实环保的基本国策。各级部门都应当承担起改善环境管理环境的责任,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2.企业应当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企业要调整发展思路,将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3.公民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理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实现两者的“双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2013-11-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叶超,曹志东.城乡关系的自然顺序及其演变——亚当·斯密的城乡关系理论解析[J].经济地理,2008(1):8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7]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http://news.12371.cn/2013/08/21/AR ?TI1377027196674576.shtml,2013-08-21.
[8]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Z].2014-06-05.
[9]陈哲.论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原因与解决途径——以浙江镇海PX项目事件为例[J].法制博览,2013(07):24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