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臻
摘要:环境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农村环境保护由于受到的关注度有限,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全,机构力量不强,较严峻的污染形势,已危及生产生活安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城市整体环境改善。摸清农村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发现与分析当前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对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至关重要。本文在通过大量专业调查数据阐述了华东某市农村空气、水、土等环境总体状况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分析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种种表象与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对策设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村环保;环境质量;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政策支撑
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相关法规、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增加环保投入、优化工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农村的青山绿水,也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华东某市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
1.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2013年该市农村生态指数为63.8,与上年基本持平,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其中距离城市最远的一个长江以南的郊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位居首位,比市区高10以上,其环境质量指数在95以上。而另一个以发展化学工业为主的江北郊区和市区一样,为58。
2.农村空气质量优于市区
全市空气质量总体上远郊好于近郊,农村优于市区。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市为86.8%,农村地区平均90.4%。江南远郊优良率最高,达97.8%,江北近郊优良率最低,仅85%,与主城区相当。
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79-0.100mg/m3,SO2( 二氧化硫)年均值0.023-0.048mg/m3,NO2(二氧化氮)年均值0.022-0.047 mg/m3,均达国家二级标准,但比上年有所增加。农村平均降尘每月每平方公里6.4吨,低于全市平均8.6吨。
3.农村水环境质量污染偏重
根据环境质量2013 年度报告,当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全市监测的53个饮用水源地,11个区县级以上水源地全部达标,42个乡镇水源地中,达标率为90.5%,不达标水源地主要在江北远郊边远山区。农村主要河流秦淮河上游段为IV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上年下降约10%;秦淮新河近郊段为IV类水质,城郊段为V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28.4%和6.3%;滁河近郊段为IV类水质,总体上优于上年。郊区的主要湖泊均达三类水质标准。地表水乡镇河流达标率86.9% ,行政村水质达标率81.4%,但地下水中潜水井水质普遍较差。
4.农村土壤质量不容乐观
2013年对全市基本农田区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分析,近郊部分蔬菜种植基地土壤PH范围为4.31~8.27,均值为6.70,偏酸性。11种重金属污染物和3种有机污染物,在全市20个点位中共有2个点位超标,超标率为10%,属于轻微污染。但由于样品少且为一次性检测,这些数据不能反映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的整体情况。走访和座谈中发现,郊区化工和重金属企业、加工作坊对周边土壤质量造成较大破坏,部分土壤受到污染,长期得不到修复。
二、农村环保工作特点
随着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自身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形成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全,环保机构力量不强,农村环境污染形势比较严峻。
1.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上世纪90 年代初,该市通过城乡联合,引导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之后随着各类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城市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十一五”以来,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力度,促使城市工业企业基本转移出城,工业成为郊区经济发展首选,郊区工业占GDP比重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13年5个远郊区二产占经济比重均在50%以上,其中最高达62.50%,最低52.99%。在市政府强令关闭小化工、小矿山等企业的同时,有的区仍在引入有污染企业,使郊区工业污染长期得不到缓解。目前,五郊区(含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约占全市86%、工业废气占全市的75%,工业成为农村最大的污染源。
2.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增加了污染治理难度
该市农村耕地总面积为238.57万亩,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现代农业发展中,各种污染不断增加。一是化肥污染。现在种植业已很少使用有机肥,全市年化肥使用总量(折纯)约8.5万吨,近70%流失,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二是农药污染。
农药种类繁多,使用总量约为2150吨,其中除草剂和杀虫剂各占40%,杀菌剂20%,由于利用率仅40%左右,大量农药对农田和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三是农膜污染。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的广泛使用,年消耗农膜约5000 吨,残留率近20%,造成农田“白色”污染。四是秸秆污染。油菜和小麦秸秆焚烧污染,水稻、玉米秸秆的腐烂污染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五是灌溉污染。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造成农田污染。以上这些污染年复一年,几乎没被治理,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不断变差。
3.养殖业成为农村重大污染源
该市农村畜牧业总产值(现价)51.17亿元,水产养殖总产值65.46亿元。全市出栏生猪近百万头、家禽三千多万只,规模化养殖场298个,产生的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肥和生产沼气的占29.7%,直接用于农业还田的占31.46%,39%未经处理。而面广量大的畜禽养殖专业户、季节性养殖户根本不对粪便进行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鱼塘,给附近的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该市水产品总量20万吨以上,内陆水域养殖面积4.6万公顷,大量喂养的饵料、防病的鱼药、优化水质的药剂,使养殖水域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不少乡镇领导说,养殖业是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但畜禽养殖是重污染源,养殖水面几乎全面污染。
4.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农村污染
导致该市农村生活污染逐年增加的原因:一是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地和大量农民新居厨厕污水大部分直接入河进田;二是洗衣机在农村的普及形成大量的磷化工污水;三是大量生活垃圾因农民不再需要农用肥而随意倾倒,形成意想不到的污染。按该市目前农村人口327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80升计,全年生活污水9500多万吨;每人每天生活垃圾0.8公斤计,全年约95.5万吨;而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50%,垃圾处理率不足40%,产生的污染是十分可观的。
三、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在观念上,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农村环保工作时紧时松;在工作规划上,农村环保严重滞后;在法制建设上,农村环保的一些环节成为真空地带;在技术规范上,农村环保远远落后于现实要求;尤其是少数地方,在环保与GDP发生矛盾时,把防污治污丢到一旁。
2.工作力量偏弱
郊区环保机构人员偏少,许多工作无法展开;环境监管人员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环保投诉案件;监测力量十分有限,农村大部分地区监测工作很不到位;街镇环保无机构、无编制,5个远郊区仅有2 个区各街道有1-2 名环保人员编制,其它区都由农经站、企业服务中心人员兼任,或为临时机构、借用编制。据统计,2013年远郊5区环保机构仅有310名在岗人员。
3.经费投入不足
财政投入不多,目前该市支持农村污水厂和管网建设的经费年仅2000万元;维护投入更少,一些地方环保设施建设自生自灭,“晒太阳的多,发挥作用的少”;环保、住建、农村等部门对农村环保的支持不协调,各搞各的,使本就不多的资金作用更加有限。调查中发现,一些乡村污水处理厂有厂无管道,设施不到位,技术不配套,被群众称为“有钱建设,无钱运营,有名无实,摆摆样子”。
4.长效管理缺失
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政府会议推动、上级项目推动、查处问题推动,得不到体制、机制方面的保证。没有形成责权明确的工作体系、规范完整的环评体系、广泛有效的环卫体系,没能建立刚性的污染管控机制、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合理的费用承担机制,少数地方的工业污染治理很不到位,农业污染则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四、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农村环保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起步较晚,欠账较多,必须由政府强力推动,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不断增加投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防治结合,长期坚持。
1.建设精干有效的农村环保工作队伍一是增加郊区环保部门的人员数量,重点加强监理执法力量;二是街镇设置独立的环保机构,编制2~3人,赋予一定的行政执法权;三是行政村明确一名环保工作联络员;四是增加农村环境监测点,尤其要加强水质量监测;五是加强农村环境评估机构建设,环保部门把好资质审查、人员准入关。
2.增加农村环保投入
一是各级都要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生态工程、绿色创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环保部的连片整治项目经费,大力争取省生态建设补偿经费、综合利用补助经费及以奖代补资金。三是在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在企业排污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四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建设,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环保建设和运行。3.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政策
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应重点补给生态功能区,如林地、水面等,而不能仅补在水稻、林木种植面积上;生态补偿应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价值,不能仅以各地上报的生态建设项目定额度;生态补偿应考虑各区生态红线的落实程度、生态指标的升降情况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4.严格农村各类项目环境评价工作
对工业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上;对市区搬迁农村、近郊转移远郊的工业项目进行环境评估,达不到生态建设要求的不得搬迁;对近几年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复查评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限期整改。组织开启对农业项目的环评,凡规模化蔬菜瓜果种植项目、畜禽养殖项目、水产养殖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评估;对现有规模化种植园、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促进治理和减少污染。
5.综合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杀虫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虫害新技术和生物农药,培训农民安全使用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政府出台有关规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农药、化肥、农膜、兽药、渔药的科学高效使用。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清查和污染整治,关闭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散小乱”养殖场;扶持发展一批标准化、环保化、现代化大型畜禽养殖企业,配套标准较高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排放总量;普及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方式,降低水产养殖污染。三是重视生活污染防治。合理布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重在管理和技术,管线配套,确保已建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转;积极推广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除少数中心村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外,大量自然村建村或联户厌氧发酵池、农户净化草池等处理生活污水;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全覆盖。
6.政府切实重视农村环保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制定法规。市制定农村环保总体规划,各郊区制定区域规划,明确农村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期及中远期量化目标,确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及保障措施;制定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对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农业污染防治、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以及技术指引、建设管理等做出规定。二是加强建设,深化改革。从城乡一体、环境基础设施均等化出发,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市、区环保、农业、涉农部门的力量,集中经费帮助农村每年建成一批环保项目;加快农村环保体制改革,当下着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资源合理使用、资源节约使用,探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向污染物较多的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企业征收排污费,专项用于该行业的污染治理。三是加强监管,严格查处。合理布局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大水质量监测,增加土壤质量监测,逐步实现农村环境监测全覆盖;锁定环保防治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域,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强化监督;严格查处污染行为和事件,不仅处理单位,还要处理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树庆.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2]高小杰,金哲,吴鸿雁.南京市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4—Z1.
[3]王振强.一瞥九亿同胞的家园:关于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3.
[4]席北斗,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
[5]李挚萍,陈春生.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刘军郃.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河南农业,2011(09).
[7]刘旭凌.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对策[J].科学之友,2011(12).
[8]李启彬,刘丹.农村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2010(04).
[9]王振强.一瞥九亿同胞的家园:关于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3.[10]张军启.农村环保现状调查报告[N].周口日报.2012:9-24,B3.
[11]精品学习网.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EB/OL] . http://www.51edu.com/lunwen/yyw/diao?chabaogao/2557829.html.
[12]农工党合肥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 . http://www.hefei.gov.cn/n1105/n19603399/n19603538/n19603887/19942356.html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